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48|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鐵線篆書法

[複製鏈接]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5-27 22: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篆書之道,重在規整統一、莊重典雅、古樸流暢、剛柔相濟。

篆書之道,重在規整統一、莊重典雅、古樸流暢、剛柔相濟。

篆書之道,重在規整統一、莊重典雅、古樸流暢、剛柔相濟。

『篆書有三要:一曰圓,二曰瘦,三曰參差。圓乃勁,瘦乃腴,參差乃整齊,三者失其一,奴書耳。』 這是王澍對篆書理論的真知灼見。

『鐵線』是因為它的筆畫纖細卻不纖弱得名,相反,它那筋骨強健的線條有如銀鈎鐵畫,以這種獨特的手法來表現鐵線篆的藝術魅力,使之個性鮮明、獨樹一幟。

書寫:堅勁暢達 曲直相宜

鐵線篆的書寫難在筆力挺勁,中鋒運筆,筆筆如剛絲受外力制約而轉換形態,富有張力和彈性。所謂鐵線,必當做到筆圓氣暢。起筆藏頭,收筆護尾,使起收之處呈現圓和之態,不露鋒芒;起筆後的運筆穩行慢書,不輕不重,不提不按,線條始終保持着當直則直、當挺則挺、當婉則婉、當曲則曲的狀態。骨力內蘊,氣息通暢;明麗清朗,乾淨利落;運筆堅勁暢達,線條圓潤瘦勁;點畫粗細均勻,既具圖案之美,又有飛動之勢;其結構布置變化合度,曲直相宜。

書寫:堅勁暢達 曲直相宜

書寫:堅勁暢達 曲直相宜

由於鐵線篆的線條十分勻細,起筆收筆做到藏頭護尾很難,再則因為鐵線篆的線條的超常勻細,字與字之間筆畫多少而導致疏密相差懸殊,產生對立,更難體現出含蓄中庸、和諧統一的內涵。要做到通篇結構嚴謹疏朗,姿態優美飄逸,在書寫用筆和線條表現力上要具有足夠的創意。

鐵線篆的書寫,不但要學習古人,臨習碑帖,更要對前人書寫技巧和審美情趣進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注重創新,重視獨立意識,這樣才能給後世新書體的誕生提供可借鑑的經典範例,避免過於嚴謹而影響書法的發展。

鐵線篆的書寫

鐵線篆的書寫

結體:橫如架梁 豎比立棟

在鐵線篆的字形的設計上,取長方縱勢,昂首垂尾,如洪鐘穩立,呈均衡對等之形。然而洪鐘畢竟是洪鐘,不能機械照搬,導致鐵線篆字形上窄下寬,腳寬腰細,這是常見的病態,一定要避免因為這種結字完全失去了鐵線篆無寬宏大度之胸懷。

鐵線篆的結體頗顯辯證,長方縱勢,上收下放;左右對稱,字心中立,具裝飾性。用筆似錐畫沙,勁如屈鐵,體態狹長,結構上緊下松,平穩端嚴,疏密勻停,雍容典雅,有廟堂之氣概。

鐵線篆橫如架梁,豎比立棟,布白勻衡,守黑有度,猶如窈窕淑女,長裙曳地,自然飄動,緩緩前行。每根線條充滿生命的活力,且有明確的審美追求,要體現出鐵線篆獨有的豐富的意蘊和超脫的精神。

布局:簡約質樸 矜持端莊

寫鐵線篆作品選文章詩詞或者自作詩文都很講究,內容和字形選得恰當,寫出來之後,字與字之間搭配妥切,通篇就很調順。文章中常有重複字出現,但是寫鐵線篆作品時,一定注意通篇重複字要有變化,最好做到不雷同;

筆畫多和筆畫少的字避免碰在一起,否則會有擁擠或空曠之感;

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要多變化,參差卻不雜亂,變化中要保持一致;

章法上要體現出大小統一、井然有序,筆畫多的要小,筆畫少的要大;

講究布列成隊,行氣貫通。單獨觀看,個個如白描圖案,清新淡雅;

整體欣賞,每一幅作品若精美織錦,飄逸柔美。

鐵線篆有超越時代審美的情趣和獨特的風格

鐵線篆有超越時代審美的情趣和獨特的風格

鐵線篆有超越時代審美的情趣和獨特的風格,無論是唐代或清代的鐵線篆,都能體現出漢人着裝,寬舒長垂,雍容優雅,簡約質樸,矜持端莊的精神內質。

孫過庭在【書譜】中說『篆尚婉而通。』

屈曲流美乃是篆書的首要審美特徵。鐵線篆的線條更為純淨溫婉、秀美端莊,它本身就能包蘊着情感和修為。

瘋度翩翩 發表於 2025-4-1 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鐵線篆法微義論】

鐵線篆者,實乃篆法之精微化境。王虛舟"圓瘦參差"之論,誠為不刊之典要。然今人習鐵線篆,多執形貌而遺神理,此尤當辨。

鐵線之妙,首在"鐵"字。非謂剛硬如鐵,實取金鐵鍛造之理:千錘百鍊而勁氣內蘊,細如毫髮而骨力不墮。觀秦詔版、漢印文,雖歷兩千餘年風霜,其線質猶含金石鏗鏘之韻,此即鐵線真諦。今人作篆,往往刻意求細,反失篆籀渾厚之本,是所謂"執柯伐柯,其則不遠"之弊也。

運筆之道,當以"錐畫沙"為法。鋒須八面俱到,使轉處尤見功夫。昔鄧完白作篆,筆筆如屋漏痕,雖細如遊絲而氣脈不斷。今見84074帖中所言"當直則直、當曲則曲",實得其中三昧。然須知曲直之變,非刻意為之,乃筆勢自然生發,如公孫大娘舞劍器,轉折皆合天道。

至於章法布白,鐵線篆尤重"計白當黑"之理。字間疏密,當若星辰布天,疏可走馬而密不透風。84075帖所慮筆畫多寡之難,正可藉此化解。試觀李陽冰【謙卦碑】,字畫懸殊而氣韻貫通,此非拘於形跡者所能夢見。

要之,鐵線篆非僅技法,實為心法。須胸含太古之氣,腕具千鈞之力,方能在纖細中見雄強,規整處得生動。學者當以三代吉金文字為骨,以秦漢印璽為肉,以唐人碑額為氣,融會貫通,庶幾可入鐵線堂奧。
帥先帙式君 發表於 2025-4-12 11:23 | 顯示全部樓層
【鐵線篆法微義闡幽】

鐵線篆之為體,實乃篆法中之精微者。王虛舟"圓瘦參差"之論,誠為不刊之典要。然今人習鐵線篆者,多滯於形貌而遺其神髓,余試為申說三昧。

一曰"筋脈貫通"。鐵線雖細,貴在氣貫長虹。觀李陽冰【謙卦碑】,線如遊絲而骨力彌滿,此非中鋒運筆、呼吸勻停不能至也。今人作書,常因追求纖細而失之孱弱,殊不知【嶧山碑】玉箸篆法,正以"鐵線"顯金剛杵力。用筆當如持劍舞袖,外示柔婉而內含剛勁。

二曰"虛實相生"。鐵線篆之難,正在勻細中見變化。鄧石如"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之理,於鐵線篆尤當體味。字間空白亦為筆畫,須知"計白當黑"之妙。如【泰山刻石】"斯"字,左右參差而重心如磐,此非深諳陰陽之道者不能為。

三曰"動靜相宜"。鐵線篆最忌板滯,當於規矩中見飛動。李瑞清臨【毛公鼎】,線條如屈鐵而氣韻生動,蓋得"屋漏痕""錐畫沙"之趣。今人臨池,當師古而不泥古,如吳昌碩寫石鼓,化平正為敧側,此乃真得篆意。

至若章法布局,尤見功力。鐵線篆作品宜取【詩經】【楚辭】等典重文字,字距當如編鐘列懸,行氣須似流水行雲。重複字處理可參【會稽刻石】變法,或改篆法,或易結構,總以自然和諧為要。

今人習篆,多求速成。然鐵線篆乃書道中之禪功,非澄懷味象不能入其堂奧。願學者勿惑於時風,當以十年磨一劍之功,追摹秦漢氣象,庶幾可免"奴書"之誚。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