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058|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篆書技法精講

  [複製鏈接]
+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6-29 11: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篆書

甲骨文、大篆、小篆都屬於篆書。有關殷商甲骨文至秦小篆這一階段的書法資料,僅僅局限於鑄鑿的金文和石刻文字。與由毛筆直接書寫這一形式存在着很大差距。這裡並沒有對金文先秦時代使用毛筆與否作出討論,只是說到現在還沒有找到保存下來的、當時由毛筆直接書寫的篆書資料。

由於篆書是早期的文字,其基本筆畫和用筆方法,還沒有達到以後出現的隸書、楷書那麼豐富複雜。就大篆小篆而言,只有點、直、弧三種筆法。我們以鄧石如作品為例,介紹篆書的基本筆畫寫法如下:

1篆書的基本點畫和用筆方法

1、點

篆書用點的地方較少,往往和其他筆畫連在一起,作為其他筆畫的一個部分,或者延長成短橫或短豎。單獨的點較少,其寫法是:從點的中心落筆,由左向右旋轉,邊轉邊運筆,直到轉成圓後收筆。但鄧石如的點極富變化,同一件作品中相同字的點處理各不相同。見(圖一)中三個『太』字中點的不同寫法。

2、直

直包括或長或短的橫、豎。其基本寫法都要逆入駐收;就是藏頭護尾,兩頭圓,中間部位粗細一致。也有少數橫或豎是逆入平出而露鋒的。如(圖一)『太』字。鄧石如篆書的橫和豎並不全是一條筆直的線,除位於中心的豎用直線外,其橫往往呈微微的弧形。很有動感。其筆法,可以從(圖二)中的『上』字的橫畫以及『十』字中的橫畫上看出。

直包括或長或短的橫、豎。

直包括或長或短的橫、豎。
▲ 上十

3、弧

篆書中的弧可分為角弧、半圓弧、圓弧、方弧以及不規則弧。除部分不規則弧外,弧都是由兩筆寫成的,以圓弧為例;落筆同橫或豎的用筆方法基本相同,從要寫的圓的上方中部落筆,先向左寫半圓,再從上方筆畫的頭部落筆向右寫半圓,在圓的下方會合,會合的搭接處不留痕跡。(圖三)中『大』字上部的兩弧及『朱』下部的兩弧均是分兩筆寫成。(圖四)『月』字上方的弧二筆寫成,『月』字的下部不規則弧,以及『多』字弧為一筆寫成。

2鄧石如篆書的起筆和收筆的方法:

逆起駐收,講究內斂含蓄;或逆入平出,輕鬆流暢。逆起駐收,畫的兩端渾圓,如(圖六)『公』字上部兩畫。逆入平出,起筆圓厚,而收筆微尖,如(圖六)『太』。不過篆書收筆仍是以藏為主,偶爾露鋒,以顯精神。

在行筆中,彎曲之處,或用提轉之法,而見圓暢:或用先停後轉之法,而見外圓內方;或用頓折之法,而見方勁。(圖七)『背』字上部彎曲之畫,是用先停後轉之法;下部曲畫,則是用提轉之法。(圖七)『己』字的曲畫,則多用頓折之法。不過一字之中往往多種方法並用。

4線條關係的處理方法:

1、平行關係:篆書中直線條的處理通常是用平行的方法,如(圖八)『義』字的各個橫畫,這些橫畫也不是真正的直橫,也是呈弧形的橫。篆書中曲線條的處理有時也多採用平行的方法,如(圖八)『道』字的左上部和右上部的曲線。

2、相抱和相背關係:篆書中的曲線多用相抱和相背來處理。如(圖九)『來』字,中直線左右的曲線都是用相抱關係來處理的;而(圖九)『空』字左右的曲線,則是用相背來安排的,一字當中往往相抱相背同時使用,以起到相輔相承的效果。如(圖十)『而』字的外兩條曲線相抱,內兩條曲線相背,而左兩條曲線和右兩條曲線又分別構成相抱的關係。(圖十)『篆』字下部的諸曲線又分別構成相背和相抱之妙。

3、參差關係:篆書下垂的線條有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時候,應當講究垂腳的參差變化。如(圖十一)『白』字,雖只兩條垂腳,但也有高低的不同。再如(圖十一)『雁』字四條垂腳的參差變化。

4、對稱關係:線條的對稱處理,是篆書的一個重要特點。如(圖十二)『不』字、『去』字;(圖三)『大』字、『朱』字。雖然是對稱,並不是兩側絕對一樣的。我們仍能從中可以看出變化而又動態的對稱。

5布白的方法

1、均勻:均勻是篆書布白之中着力追求的。線條之中平行、對稱之法,與此是緊密相關的。如(圖十三)『量』字諸橫之間的空白,及中直線左右的空白幾乎都是差不多的。而(圖十三)『乃』字上部橫畫之間,下部上下左右的空白幾乎是相同的。

2、上密下疏:篆書除講究線條之間留白的均勻外,還很講究疏密的變化。小篆多數情況下採用上密下疏的安排方法。如(圖十四)『心』、『荒』等字,都是上密下疏。

3、上疏下密:篆書中有一些字的筆畫是向上伸展的,這種情況下,除了向上伸展之畫要講究參差變化外,而布白的處理,則都是用上疏下密的方法。如(圖十五)『之』字、『世』字。

6結構的方法:

1、讓就:(圖十六)『惡』和『愚』為上下結構,處理不好,容易有上下分離的感覺。處理結構時,上部向外擴展,讓下部進入,如此上下就可渾然一體。

2、左高右低:左部只有可向上伸展之畫,右部下伸展之筆畫,如(圖十七)『蟬』字;或左部有向上下伸展之畫,但左部只有可向下伸展之畫,如『好』字。在這種情況,左右位置通常都處理為左高而右低。

3、左低右高:左部只有可向下伸展之線條,右部只有可向上伸展之線條,如(圖十八)『照』字,或左部有可向上下伸展之線條,而右部只可向上伸展之線條,如(圖十八)『物』字。通常可以將左右位置安排為左低而右高。

4、左居中:左部無上下伸展之畫,右部有上下伸展之畫,如(圖十九)『醉』字;或左右都上下伸展之畫,但左部稍小於右部,如(圖十九)『精』字。這種情況通常將左右位置處理為左居中部。

5、上平:左部小而下無垂腳,右部大且下有垂腳,則多採用左與上齊的位置,如(圖二十)『謂』、『明』字。

如果碰到左中右結構的字,則要靈活運用位置的安排方法。如(圖二十一)『傾』字,左部和中部,採取左居的方法,中部和右部則採取上平方法。而(圖二十一)『避』字,左部與中右部,則採取左高右低的位置,中部和右部採取上平的位置。

6、四角形全包圍:(圖五)中的『圍』字,繁多的橫畫對空間作了整齊的分割,使空白舒暢明快起來,這在篆書結構上也是極為重要的。(圖五)中『四』字內的兩豎,向外彎曲呈背勢,與外側豎畫形成對照,由下部的橫畫加以收攏,筆致優美而又生動活潑。

綜上所介紹的篆書筆法,既是篆書的普遍規則,其中也是鄧石如篆書發展了的篆書筆法。只有通過對各體篆書的了解後,才會體會到鄧石如對篆書發展真正貢獻。

勤懇 發表於 2020-8-18 01:5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由於篆書是早期的文字,其基本筆畫和用筆方法,還沒有達到以後出現的隸書、楷書那麼豐富複雜。就大篆小篆而言,只有點、直、弧三種筆法。
奚美 發表於 2025-7-29 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篆書筆法芻議——兼論鄧石如篆書技法要旨】

篆籀之學,乃書道之源。觀休竹客君所述鄧石如篆法,剖析精微,然猶有可申論者。今就篆書筆法本質及鄧氏變法之要,略陳管見如次。

一、篆書筆法三昧
篆書雖僅點、直、弧三法,實含陰陽之道。點如高山墜石,非止"由左向右旋轉"而已,當取【泰山刻石】"
帝"字首點之勢,蓄雷霆於毫端。鄧石如"太"字三點之變,正得"一點成一字之規"(孫過庭【書譜】語)之妙。直畫貴在"玉箸"中含,所謂"逆入駐收"者,當參【毛公鼎】中段提按之微,鄧氏以曲破直,暗合"弩不得直,直則無力"(衛鑠【筆陣圖】)古訓。

二、弧法玄機
弧分陰陽二勢:角弧如【石鼓文】"
車"字右弧,外拓如弓;半圓弧若【嶧山碑】"
月"字內擫似環。鄧氏"大"字雙弧,實取金文澆鑄之意,接筆處"滅跡隱端"(王羲之【書論】),此非兩筆之巧,乃悟青銅器范線之理。至若"多"字一筆弧,分明自【楚帛書】出,可見其"熔鑄古今"之能。

三、鄧氏筆法革命
鄧石如破"玉箸"舊法有三要:一曰"錐畫沙"起收,觀"公"字起筆如鑿,收鋒似楔,此碑學用筆之始;二曰"屋漏痕"行筆,"上"字橫畫微瀾,實化【散氏盤】斑駁為韻律;三曰"折釵股"轉束,"背"字屈鐵之姿,乃以隸法入篆之驗。其"逆入平出"之法,非僅露鋒取勢,實開清代篆書"金石氣"先河。

四、臨池建言
習篆者當知:1. 筆筆中鋒非鐵律,鄧氏側鋒取勢處(如"太"字末點),正見毛筆特性;2. 接筆如鑄器,吳讓之得鄧法真傳者,正在"朱"字弧畫交接如熔金;3. 速度節奏之變,楊沂孫學鄧而失其神者,弊在勻速行筆。建議取【天發神讖碑】參習方弧,以悟鄧氏"外圓內方"之秘。

結語:
篆法之要,在通三代吉金文字之理。鄧石如偉大處,不在技法之變,而在以毛筆復原青銅器鑄造的時空質感。今人習篆,當透過刀鋒見筆鋒,更須越過墨跡追金石器物之生命律動。如此,方不負休竹客君示法之美意。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