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55|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篆籀』笔意在书法中尤为可贵

[複製鏈接]
书法超市 發表於 2018-6-11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这个问题谈到关于『篆籀笔意』,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是一个专业问题。我希望好好回答一下。要不是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再动笔。废话不多说。先说篆籀笔意。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所有学过篆书的人或者颜楷的人,大多都有一点了解。

篆籀,是表达一个人宽博,圆融,浑厚的单是和气魄。没有方笔一路的灵逸,秀气让人更讨人喜欢。篆籀笔意代表人物是颜真卿,代表作品也并不是祭侄稿,而是〖争座位〗。

如下图:

看这些画红线的地方。中锋运笔,多转无折。对,这就是篆书的基础笔法。篆籀笔法很简单,中锋运笔,有转无折。

草书里的『篆书笔意』

草书里的『篆书笔意』

这种笔法,稍加提按变化,虚实变化,就是草书里的『篆书笔意』。在篆书里,是绝对不存在篆书笔意这一说的,因为本就是用的篆书笔法。把篆书笔法用入楷行草隶,才叫『笔意』就看这个『雨』,外边这个圆转。这就是典型的篆籀笔法。

绞转和篆籀笔意有什么区别呢?慢行笔,笔锋自然通过力量的转动转过来,就是篆籀。如果草书中,行笔快,又要实现中锋篆籀的力量,自然得通过『绞』的方式,让笔锋八面都擦过一面纸,达到力量的均匀,不出侧锋。绞转是用『八面锋』,篆籀只中锋。区别就是在一个快一个慢,但是想达到一样的『笔力』效果。

篆籀固然要用藏锋,第一是露锋,第二是藏锋。这是一手写一手排的,所以渗水有点多,可能不清楚。图为正写的『露锋』也就是隶书一类的『方笔』起笔。

这则是篆书起笔的方笔。其实起笔就可以决定一个笔画是隶书用笔还是篆书用笔。关键看是切笔还是逆锋今人强调『欲下先上,欲左先右』,就是逆锋的意思。

为的就是出中锋的笔力。

逆锋,然后切笔,因为锋尖是反方向的,所以切笔就自然成了折笔。这种形状就是藏锋和露锋的结合。

篆书起笔。力量是均的,头是圆的,明显是篆籀意味。

其实篆籀笔意并不神奇,就是中锋。以营造『力度』『浑厚』的线条为主。但是这个笔法,确实不容易,尤其是在行草书中。大家可能会有一点感觉,用侧锋就比纯中锋快。

这是用的篆籀笔意写的『无』草书篆籀笔意,笔画不在粗细。而在中锋,并不是篆籀笔意就得特别粗。细的也可以。关键是『实』。

西门土豆 發表於 2025-4-26 0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篆籀笔意之美学内核与技法表现》

篆籀笔意诚为书道至境,其可贵处正在于将三代吉金文字之气象化入今体。颜鲁公《争座位帖》固为典范,然需明辨者,篆籀非仅笔法之谓,实乃审美体系之凝结。

一、笔法本质考辨
篆籀用笔以"锥画沙"为要义,中锋行笔时需得"屋漏痕"之趣。考《说文解字》所载籀文,其笔势圆融处暗含"折钗股"之力。今人所谓"绞转",实为篆籀快写之变体,《书谱》"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正是此理。颜书《祭侄稿》看似疾涩相生,细审其转折处皆存"虫蚀木"之痕,此乃真篆籀遗意。

二、审美维度解诂
篆籀之美在"含文包质":其"文"显于线条之婉通,如《石鼓文》之"囿"字外廓;其"质"蕴于骨力之沉雄,观《毛公鼎》"王"字可证。米南宫讥颜书"如蒸饼",正未解此浑厚中含清刚之妙。篆籀笔意所求者,非徒摹古形,乃追三代鼎彝"郁勃之气",此气在《散氏盘》斑驳处尤显。

三、实践体悟要诀
习篆籀当以"逆入平出"为基,然需知"欲右先左"非机械动作。试观吴昌硕临《石鼓》,起笔似露还藏,此即"锋藏画中"之化境。今人作草书欲得篆意,可参黄庭坚《诸上座帖》,其长线条虽细若游丝,而中实如弦,正所谓"百炼钢化绕指柔"。

结语:
篆籀笔意之传承,非关复古,实为接通文字本源之气脉。自邓完白以隶法作篆,至吴缶老熔金石入画,皆证此道活法在人。学者当于《泰山刻石》之严整、《琅琊台刻石》之婉畅间,悟得"不方不圆,亦方亦圆"之三昧,斯为真得篆籀神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