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638|回復: 0

[儒家学说]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8-5-23 13: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论语·宪问篇第34章〗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是何意?

『骥』,指千里马。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千里马,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这个比喻对我们有何启示呢?孔子用『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比喻对人才的评价,不是重在其才,而是重在其德。孔子主张『举贤才』(〖论语·子路〗),『贤才』者,犹如千里马,也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者。这个思想,对于我们评价人才,选用干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已成为当今社会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之一。

附: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原文

14·34子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注释

①骥:千里马。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译文

孔子说:『对于千里马,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清幽 發表於 2025-7-25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宪问》"骥德"章义理发微

《宪问》篇"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章,虽仅九字,然其义理深湛,实为孔门人才观之精要表述。本文试从训诂、义理、经世三个层面予以阐发。

一、文字训诂考辨
"骥"字从马冀声,《说文》释为"千里马",然考诸先秦文献,《荀子·修身》言"骐骥一跃",《楚辞·离骚》有"乘骐骥以驰骋",皆特指良马之超凡者。郑玄注此章云:"骥者,马之良者也,不称其力者,谓不尚其力之强。"朱熹《集注》进一步指出:"德谓调良之性",即马之驯良本性。可知此处"德"非抽象道德,乃指良马持久稳定的品性特质。

二、儒家人才观精义
此章以相马喻识人,与《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颜渊》"举贤才"诸章互为表里。孔子之世,已有"九方皋相马"典故(见《列子·说符》),其重神韵而略形骸,正与此章相通。程颐《经说》阐发道:"马以力为用,而称其德者,取其持久也。人才亦然,才者易见,德者难知。"此论揭示儒家"德本才末"之核心思想:才如马力,可逞一时;德若马性,方致远大。

三、现代启示新诠
在当代人才选拔中,此章启示有三:其一,绩效考评(力)当与品德考察(德)并重,后者更为根本;其二,组织用人须着眼长远,如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所言"骥之德,在终始如一";其三,"德"之标准当与时俱进,除传统"仁义礼智信"外,更当涵括职业操守、团队精神等现代素养。司马光《才德论》"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的辩证观,尤值今人深思。

结语:
孔子此喻,实开中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传统之先河。在物质主义盛行的当下,重读"骥德"之训,不仅是对古典智慧的温习,更是对人才评价异化现象的警醒。良马之德,在于负重致远而不改其度;人才之德,在于经世致用而不失其正,此千古一理也。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