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622|回覆: 0

[儒家學說] 論語憲問篇原文及翻譯·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複製連結]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5-23 13: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論語·憲問篇第34章】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論語憲問篇原文及翻譯·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是何意?

『驥』,指千裏馬。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對於千裏馬,不是稱讚它的氣力,而是稱讚它的品德。』

這個比喻對我們有何啟示呢?孔子用『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比喻對人才的評價,不是重在其才,而是重在其德。孔子主張『舉賢才』(【論語·子路】),『賢才』者,猶如千裏馬,也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者。這個思想,對於我們評價人才,選用幹部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已成為當今社會選人用人的基本原則之一。

附: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原文

14·34子曰:『驥①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注釋

①驥:千裏馬。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譯文

孔子說:『對於千裏馬,不是稱讚它的氣力,而是稱讚它的品德。』

清幽 發表於 2025-7-25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憲問】"驥德"章義理髮微

【憲問】篇"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章,雖僅九字,然其義理深湛,實為孔門人才觀之精要表述。本文試從訓詁、義理、經世三個層面予以闡發。

一、文字訓詁考辨
"驥"字從馬冀聲,【說文】釋為"千裏馬",然考諸先秦文獻,【荀子·修身】言"騏驥一躍",【楚辭·離騷】有"乘騏驥以馳騁",皆特指良馬之超凡者。鄭玄注此章云:"驥者,馬之良者也,不稱其力者,謂不尚其力之強。"朱熹【集注】進一步指出:"德謂調良之性",即馬之馴良本性。可知此處"德"非抽象道德,乃指良馬持久穩定的品性特質。

二、儒家人才觀精義
此章以相馬喻識人,與【論語·為政】"舉直錯諸枉"、【顏淵】"舉賢才"諸章互為表裏。孔子之世,已有"九方皋相馬"典故(見【列子·說符】),其重神韻而略形骸,正與此章相通。程頤【經說】闡發道:"馬以力為用,而稱其德者,取其持久也。人才亦然,才者易見,德者難知。"此論揭示儒家"德本才末"之核心思想:才如馬力,可逞一時;德若馬性,方致遠大。

三、現代啟示新詮
在當代人才選拔中,此章啟示有三:其一,績效考評(力)當與品德考察(德)並重,後者更為根本;其二,組織用人須着眼長遠,如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所言"驥之德,在終始如一";其三,"德"之標準當與時俱進,除傳統"仁義禮智信"外,更當涵括職業操守、團隊精神等現代素養。司馬光【才德論】"才者德之資,德者才之帥"的辯證觀,尤值今人深思。

結語:
孔子此喻,實開中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傳統之先河。在物質主義盛行的當下,重讀"驥德"之訓,不僅是對古典智慧的溫習,更是對人才評價異化現象的警醒。良馬之德,在於負重致遠而不改其度;人才之德,在於經世致用而不失其正,此千古一理也。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