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65|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行書和楷書哪個更難學?

[複製鏈接]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5-17 20: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首先楷書入門門檻相對比較低,換言之是不需要太大藝術天賦的,特別是唐楷,或者是以『二田』為代表的近現代楷書字帖模本。這些楷書更注重規整和法度,這些要求對於多數人來說,只要依賴大量的練習,是都能做到的。

對於行書和楷書哪個更難學這樣的問題,思考本身對書法學習也很有意義。

行書和楷書哪個更難學

行書和楷書哪個更難學

這些字放在米字格當中,每一筆從哪起、到哪止;長短、粗細、形態如何都很清晰明白。楷書入門,就是買米字格紙,學習基本用筆方法,能夠寫的大小均勻、結構準確就行了,沒有太多藝術天賦要求,只要能下功夫,誰都能寫出一手『看的過去』的楷書。

格子其實就是輔助線,是參照物,用來幫助我們把握筆畫的位置和形態的,並非大家嚴重的枷鎖和束縛。至於行草書,個人的心情、環境、書寫內容、工具等等,都會影響作品的質量,而這些受個人修養,天賦的影響更深。

那為什麼行書的要求明明更多、更高,反而跟楷書相比卻更容易寫的『好』?其實這是個『容錯率』的問題。或者說是關於『好』的評價標準不一樣。

▲左圖是模本,右圖是臨摹

▲左圖是模本,右圖是臨摹

▲左圖是模本,右圖是臨摹

楷書的基本特性就是筆筆清晰、結構嚴謹。我們看到上圖,右邊這個『永』字,門外漢都看得出來遠不如左圖寫得好,這是為什麼呢?最關鍵的是橫折豎勾這一筆寫得粗短,沒有提按變化顯得呆板、臃腫,哪怕其他筆畫卻寫得基本到位。一旦有一點不到位就會被放大,簡言之就是容錯率不高。

趙體楷書

趙體楷書

再看一個臨摹,臨的是趙體楷書,有點偏行書的意思。初看好像沒什麼問題,結構合理,用筆也不錯,無論有沒有書法基礎,看着都是那麼回事。

再和原字對比一下:

和原字對比一下

和原字對比一下

可以說差距非常大,但比之剛剛的『永』字,我們似乎不能很明顯的看出『遠』字有哪些地方不到位。這就是楷書和行書容錯率不同的問題。不同的字體,所能容納的錯誤量不同。唐楷、近現代打印體這類楷書,容錯率非常低,所謂『纖微向背,毫髮死生』;其他諸如趙體的一些楷書、和行草書,隨意性比較大,也就有了更多的包容性和容錯性。

楷書容錯率低,是不是就更難了?不一定。其實,這個問題還是回到練字的目的:

如果是想把字寫精準無誤,實現『極低錯誤率,那楷書當然更難;

如果是想朝着藝術方向走,表達書法情趣,那行書及草書會更有高度,自然難度更高。

啟功先生說:楷書宜當行書寫。就是說,楷書也要往活了寫,要寫出連帶、要有氣韻,絕對不能寫得布如算子。

莊周的蝴蝶 發表於 2025-5-19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行楷難易之辨:法度與性靈的雙重維度】

關於行書與楷書之難易,實乃書學中極具辯證性的命題。竊以為二者之難,各有所屬:楷書難在"法度精嚴",行書難在"性靈超逸",未可簡單以技術層面論高下。

楷書之易,在於其"有形可依"。如帖中所言,米字格確為初學利器。唐人尚法,歐陽詢【三十六法】歸納結字規律,顏真卿【多寶塔】筆筆有來歷,柳公權【玄秘塔】筋骨分明。然此"易"僅是入門階段的相對性,若欲臻"楷法無欺"之境,則需經歷三重境界:初求平正,務追險絕,復歸平正。趙孟頫日書萬字而楷法精熟,可見功夫之深。今人以"二田"為範本,實得唐人法度之遺緒,然須知楷書至境當如褚遂良【雁塔聖教序】,於規整中見靈動,此非十年寒窗不可得。

行書之難,在於其"無法之法"。王羲之【蘭亭序】二十個"之"字各異,非刻意為之,乃心手雙暢之自然流露。米芾謂"八面出鋒",正是行書筆法多變之寫照。觀帖中所舉"遠"字例,趙體楷書已帶行意,故臨摹者雖結構未臻完滿,然因行書特有的"筆勢連貫性",使瑕疵得以掩映。此即董其昌所言"作書最要泯沒棱痕",然此等境界需要兩個前提:一是對楷法有深刻理解,二是具備"因勢生形"的應變能力。蘇東坡【寒食帖】看似隨意,實則筆筆合度,此乃"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化境。

至若容錯率之論,實關涉書法審美本質。楷書如正裝,稍有褶皺則顯邋遢;行書似休閒服,反需些許隨意方見風度。然二者共通處在於:真正的書法藝術,終究要超越"形似"而達"神似"。文徵明八十九歲猶能作精楷,而王鐸五十歲後行草愈見狂放,皆證明不同書體在不同階段有不同難處。學者當先立楷法為骨,再修行草為韻,最終在"法度"與"性靈"間找到平衡。若強分難易,恐失書道之全體大用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癸巳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七日亥時| 2025/5/24/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