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60|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楷书的拳参差之美!

[複製鏈接]
书法超市 發表於 2018-7-10 09: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汉字都有其特定的形态。笔画的长短疏密、偏旁的大小高低,都有一定的安排处置,这就叫做间架结构。虽然书法形态万千,书家风格不同,但总离不开一个法度,总有规律可寻。

参差之美,是指字的笔划之间参差所产生的形式美感。参差之美一般表现在字的外部,它有一个前提,就是参差的组笔划必须内部先做到或纵向、或横向、或斜向等基本均匀之后才能实现外部的参差之美。参差中有:上参差、下参差、左参差、右参差、内参差和多向参差等。如:

『此』字,有纵向均匀,上参差之美

『此』字,有纵向均匀,上参差之美

『此』字,有纵向均匀,上参差之美

『澗』字, 有横向、纵向均匀,下参差之美

『澗』字, 有横向、纵向均匀,下参差之美

『澗』字, 有横向、纵向均匀,下参差之美

『谓』字,有横向、纵向均匀,左参差以及下参差和内参差之美

『谓』字,有横向、纵向均匀,左参差以及下参差和内参差之美

『谓』字,有横向、纵向均匀,左参差以及下参差和内参差之美

『胼』字,有横向、纵向均匀,右参差以及下参差和内参差之美

『胼』字,有横向、纵向均匀,右参差以及下参差和内参差之美

『胼』字,有横向、纵向均匀,右参差以及下参差和内参差之美

欧体楷书入门教程:字体结构

视频来源于网络

『譯』字,有横向、纵向均匀,左、右、内、下参差之美

『譯』字,有横向、纵向均匀,左、右、内、下参差之美

『譯』字,有横向、纵向均匀,左、右、内、下参差之美

『物』字,有斜势统一,内参差之美

『物』字,有斜势统一,内参差之美

『物』字,有斜势统一,内参差之美

『精』字,有横向、纵向均匀,上、下、左、右、内参差之美

『精』字,有横向、纵向均匀,上、下、左、右、内参差之美

『精』字,有横向、纵向均匀,上、下、左、右、内参差之美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孙过庭〖书谱〗论书法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还说,』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有些学书者缺乏』初学分布,但求平正『,直奔』险绝『去了,从险绝开始,最终难以』复归平正『;也有些人只求平正,没有『既知平正,务追险绝』的意识,把平正写成了平庸;这两种偏执都是学书者的大忌。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书法大家的作品,它的厉害之处在于技巧绝招不外露,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从不张牙舞爪,这就是中国艺术的美学特点:君子藏器,讲究含蓄。很多人觉得欧体工整适合初学,其实欧体不仅仅是工整,更厉害的是它的险绝,欧体的美需要细心品味。

请看图▼

书法大家的作品

书法大家的作品

这就是中国艺术的美学特点

这就是中国艺术的美学特点

『微』的斜文旁因为撇捺笔左移

『微』的斜文旁因为撇捺笔左移

『微』的斜文旁因为撇捺笔左移,上下两部分没有完全对正,属于斜戴帽,有点像二流子,你不要因为欧阳询写字一本正经,有时挺幽默的。这样的还有『本』字等等。

这样的还有『本』字

这样的还有『本』字

『事』的竖画并不平分横画和口部

『事』的竖画并不平分横画和口部

『事』的竖画并不平分横画和口部。

『劳』的上部两个『火』大小不一

『劳』的上部两个『火』大小不一

『劳』的上部两个『火』大小不一,都向左斜。

『武』点内顾收笔出锋

『武』点内顾收笔出锋

『武』点内顾,收笔出锋。

『克』口部压扁,倾斜,下部左收右放

『克』口部压扁,倾斜,下部左收右放

『克』口部压扁,倾斜,下部左收右放

怀

怀

怀『右旁上下错位

勒

』勒『字左部左倾,右部右倾,整体平衡

无

『无』下部四点变三点,行书写法,增添活泼性

临

『临』右旁左倾,靠在左旁,像人一样相互依靠。

长

『长』的下部有意识的向右移,上下竖正对,出人意料。

安

『安』写的太危险了,向左倾斜。

彭侵李 發表於 2025-7-1 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楷书结体参差之法度与境界》

楷书结体之妙,诚如休竹客君所言,在于"参差"二字。然此参差非杂乱无章之谓,实乃"和而不同"之美学境界。余观历代书论,参差之美实为结字三昧,今试以欧阳询《三十六法》为本,参以唐人尚法之精神,为诸君剖判其要。

一、参差之本在于匀势
昔人论书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此语道破参差玄机。观所示"此"字,纵向四竖如列戟,长短错落而笔势贯通;"澗"字三点水作阶梯状递降,与右部横画形成韵律呼应。此皆先求内部笔势均匀,而后外显参差之妙,正所谓"不齐之齐"(包世臣《艺舟双楫》语)者。

二、多维参差之相生
细究诸例字,"谓"字左旁"言"部上缩下伸,与右部"胃"形成左参差;"胼"字右旁"并"部末笔下探,与左旁"月"构成右参差。尤妙在"譯"字,左右部件如宾主揖让,上部齐平而下部参差,暗合《九势》"递相映带"之理。此皆得欧阳询"四面停匀,八边具备"之真传。

三、险绝与平正之辩证
孙过庭"平正—险绝—平正"三阶段说,实为参差美学之修行次第。今人多昧于此,或如所示"物"字斜势过甚而失中宫,或如"精"字各部争胜而气脉断绝。须知欧体之妙,正在"似欹反正"(项穆《书法雅言》评语),如危崖千仞而根基稳固。学者当从《九成宫》入手,先求横平竖直,再悟穿插避就,终得"人书俱老"之境。

结语:参差非目的,乃手段也。昔张怀瓘《玉堂禁经》云:"结构圆备如篆法,飘扬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楷书参差之美,实兼三者之长。愿诸君勿徒追形式之变,当涵泳于晋唐法帖,以笔墨参悟阴阳开合之道,方得书学真谛。
马食木甸呈 發表於 2025-7-29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楷书结体参差之法度与境界》

拜读休竹客先生所论楷书参差之美,深契书道三昧。余不揣谫陋,试以唐人欧阳率更《三十六法》为纲,辅以永字八法之要,略陈管见。

参差之法,实肇端于秦汉篆隶。观《峄山碑》之"帝"字,上密下疏;《礼器碑》之"阳"字,左敛右展,皆得参差之妙。至魏晋钟王,乃将此法化入真书。王右军《乐毅论》"海"字三点错落,《黄庭经》"虚"字上下欹侧,皆见匠心。唐人承此遗绪,欧公《九成宫》"醴泉"二字,左高右低;颜鲁公《多宝塔》"佛"字,右肩耸起,俱得参差之致。

今观所示诸字,"此"字竖画长短相间,如竹林新篁;"澗"字水旁三点参差,似清泉漱石。尤妙在"譯"字,左"言"旁上提,右"睪"部下伸,恰如黄山谷所谓"长年荡桨"之喻。此皆暗合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中"避就"、"穿插"之要诀。然参差非任意为之,当如孙过庭《书谱》所言"违而不犯,和而不同",须在平正中求变化。

今之学书者,常见两失:或如先生所言,未及平正先求险绝,致使结体涣散;或拘泥匀整,如算子排列,全无生气。昔文徵明八旬犹日临《千文》十遍,董其昌云"作书须熟后生",正道出由法度入、从法度出之理。

楷书参差之妙,要在"似欹反正"。如欧体《皇甫诞碑》"参"字,三撇长短各异,而重心稳若泰山。此即张怀瓘《书断》所谓"纤秾得体,刚柔互济"之境。学者当先求点画精严,次究间架平衡,终得参差自然。譬如抚琴,先正宫商,后求抑扬,终至弦外之音。

今睹先生所示范字,笔笔有来历,字字见传承。若能参以智永《真草千字文》之匀净,合以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灵动,则楷法参差之道,庶几得之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