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63|回覆: 0

[詩詞講座] 詩詞學堂:如何三言兩語的打造詩詞文學作品的點睛之筆

[複製連結]
詩評萬象 發表於 2018-5-12 19: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詩詞學堂:如何三言兩語的打造詩詞文學作品的點睛之筆

詩詞學堂:如何三言兩語的打造詩詞文學作品的點睛之筆

詩詞學堂:如何三言兩語的打造詩詞文學作品的點睛之筆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一首詞讀下來,過一些日子後,還能記住的就是那首詞中印象最深的一兩句,甚至大量的詞可能什麼印象也沒有留下。而能讓我們記住的這一兩句,便是詞的『點睛之筆』。一首詞好,並不在於每一句都很好,這樣幾乎不可能,而且也未必讓人記憶深刻。正如你進了一個花園,千姿百態,你就記住百花盛開了,但如果是一片草地上獨獨秀出一枝鮮艷的花來,你對它的印象就會相當深刻。而我們寫詞,自然不能爲了秀這麼一句而故意寫爛其餘句子,所以就需要錘鍊出一些更好的句子來。

寫出『點睛之筆』 的一個簡單辦法就是一句之內使用轉折,但要轉的妥帖。先喜後悲,形成反差,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前面起的足夠高,後面還要落的足夠穩,這樣形成的氣氛易動人心。以結句爲例,比如『無非是、落花流水,與我何干』、『書詩一紙終成噎』、『縱成詞,不似曾經風味,身慵心懶』等習作。但一句話往往不是很長,不一定能夠完整的表達意思並且完成轉折,這就需要在前一句提早做好鋪墊。

詞的『點睛之筆』 一般都安排在結句上。寫平韻詞牌時,結句用平聲作結,可以起到結而未結,篇終而意不終的效果,也即所謂意在紙外、情在句外;填仄韻詞牌時,用仄聲作結,可以起到急馬勒住,心下一震的效果。簡單的說,結尾用平聲,往往蘊不盡之淺淺悵意,用仄聲,則可蘊深深之恨意。這個我們可以隨便舉個例子大家來體會一下。

平聲作結例如:

蘇軾【南歌子】

雨暗初疑夜,風回便報晴。淡雲斜照著山明,細草軟沙溪路馬蹄輕。

卯酒醒還困,仙村夢不成。藍橋何處覓雲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藍橋何處覓雲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下片借傳奇故事而抒情,寓意深遠。

『藍橋何處覓雲英』這一問句,借用唐代裴航遇仙女雲英之典故:唐人裴鉶所作【傳奇】中,有一篇題作【裴航】的小說,故事離奇曲折,略謂:裴航下第歸,與一仙女同舟,得其所示,有云:『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及至藍橋驛,下道求漿,得遇雲英,雲英,女仙之妹也。裴航經歷訪求玉杵臼、搗藥服食諸曲折,終得結褵而升仙。

蘇軾此詞中所謂『仙村』,即指藍橋而言;所謂『夢不成』者,謂神仙飄渺不可求,故有『何處覓雲英』之感嘆。最後,作者覺得路邊的溪水也還是有情的,這就是『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這首詞的結尾一句——『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與李煜筆下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在流水這一無情的客體中賦予主體的種種情思,讀來意味深長,餘韻不盡。欲成仙而不得,從夢境回到現實,空對流水惆悵不已,這正是詞人孤寂、落寞、淒婉的心緒之寫照。從詞的意境中,可以看到佛老『靜而達』的因子,而無『超然玄悟』的神秘色彩。雖有夢境與幻覺,但終歸現實。

仄聲作結例如:

范仲淹【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當然了,詞是激越鬱勃還是流轉和婉,不止是與平聲仄聲有關,還與句式長短、韻位間隔等都有關係。這裡就不細加陳述了。說這一點是讓大家理解:如果根據自己要表達的情緒合理的選擇曲調,或者如何在結尾處恰當地收束全文並促成『點睛之筆』 。

所謂的『點睛之筆』 ,首要的就要新,要發別人未發之言。因爲是別人已經寫過的句子,顯然就不適合作爲自己詞中壓軸的部分。要新,簡單的方法有二:其一是化用別人的模式,也就是潛心揣摩名篇佳作中的警句是怎麼寫的,體會其中的用詞用意以及用韻,一些常見的寫法還是我們可以借鑑的。其二是打亂重排,有些句子可能別人用過,但未必用的很好,或者自己想到某個句子,但可能會流於常規通俗。而若能將其打亂重排,經行一些巧妙的嫁接,並加入自己的元素,這樣的寫法能使得讀者讀來既略曾相識、又驚嘆巧思。

張東澤【桂枝香】

張東澤【桂枝香】

舉例:

悶來彈鵲,又攪碎一簾花影。

徐幹臣【二郎神】

雁足不來,馬蹄難駐,門掩一庭芳景。

徐幹臣【二郎神】

盡吸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爲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張於湖【念奴嬌】

寒光庭下水連天,飛起沙鷗一片。

同上【西江月】

花影吹笙,滿地淡黃月。

范石湖【醉落魄】

燈花結,片時春夢,江南天闊。

同上【憶秦娥】

惟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

同上【霜天曉角】

應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

辛稼軒【祝英台近】

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將愁帶去。並同上

翠銷香暖雲屏,更那堪酒醒。

劉龍洲【醉太平】

燕子不來花有恨,小院春深。

劉靜寄【浪淘沙】

棠影下,子規聲里,立盡黃昏。

洪平齋【眼兒媚】

相思無處說相思,笑把畫羅小扇覓春詞。

徐山民【南柯子】

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

同上【阮郎歸】

驚起半簾幽夢,小窗淡月啼鴉。

劉小山【清平樂】

千樹壓西湖寒碧。

姜白石【暗香】

波心蕩,冷月無聲。

同上【揚州慢】

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

同上【疏影】

牆頭喚酒,誰問訊、城南詩客岑寂。

高柳晚蟬,報西風稍息。

同上【惜紅衣】

問甚時、同賦三十六陂秋色。

同上【惜紅衣】

冷香飛上詩句。

同上【念奴嬌】

一般離思兩消魂,馬上黃昏,樓上黃昏。

劉招山【一剪梅】

絮飛春盡,天遠書沉,日長人瘦。

孫花翁【燭影搖紅】

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

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

史梅溪【綺羅香】

愁損玉人,日日畫欄獨憑。

同上【雙飛燕】

恐鳳鞋挑菜,歸來萬一,灞撟相見。

同上【東風第一枝】

新愁萬斛,爲春瘦,卻怕春知。

高竹屋【金人捧露盤】

驚愁攪夢,更不管庾郎心碎。

同上【祝英台近】

悠悠歲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

張東澤【桂枝香】
堅強 發表於 2025-4-29 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詩詞"警策"之鍛造與章法布局】

(一)警策之義界
陸機【文賦】有云:"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此誠爲詩詞創作之金針度人語。所謂"警策",非徒指辭藻之工麗,實乃情感濃度與思想深度之結晶。如王靜安所言:"詞以境界爲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東坡【南歌子】結句"多情流水伴人行",正是以尋常物象寄不尋常之情思,遂成千古絕唱。

(二)轉折之藝術
轉折之法,當如【文心雕龍】"隱秀"篇所示:"深文隱蔚,餘味曲包。"晏小山"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前句寫孤寂之靜,後句狀喧鬧之動,十四字中含陰陽開闔之妙。轉折之要訣在於:一須自然如鹽著水,二須反差似雪映梅。稼軒"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前文鋪陳元夕盛況,結句突轉清冷,恰似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之留白處最見精神。

(三)聲律之妙用
仄韻結句如李後主"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去聲"流"字如截奔馬,餘響撼人心魄。平韻結句則似白石"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陽平"生"字裊裊不絕,恰合"幽韻冷香"之致。周濟【宋四家詞選】論結句云:"吞吐之妙,全在換頭煞尾。"蓋平聲如鍾,其韻悠遠;仄聲如磬,其響鏗然。

(四)典故之化用
東坡用藍橋典,非徒事堆垛,實取"求而不得"之神髓。此即【滄浪詩話】所謂"脫胎換骨"之法。吳文英"隔江人在雨聲中"化用李商隱"紅樓隔雨相望冷",韋莊"壚邊人似月"暗用【史記】"當壚"典,皆如禪家"水中著鹽",但存其味不見其形。用典之要,在似與不似之間,太實則滯,太虛則浮。

(五)創作之要義
今人作詞,當師法古人"鍊字不如煉意"之訓。王國維謂:"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作詞亦如是:首重立意,次謀布局,終求精警。若拘泥字句之巧而失渾成之氣,則如七寶樓台,拆碎不成片段。誠如【蕙風詞話】所言:"填詞先求凝重,凝重中有神韻,去成就不遠矣。"

結語:詩詞之警句,猶畫龍之點睛。然欲得此睛,必先具全龍。創作者當於"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之際,忽得"神與物游"之妙,自然會有靈光乍現之時。此中三昧,非可言傳,惟在熟參古人佳作,細味天地人生,假以時日,自能悟入。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