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58|回復: 1

[文化資訊] 乌衣巷

[複製鏈接]
国学萌 發表於 2018-5-9 23: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乌衣巷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比较古老的古巷了,也是历代名门喜欢居住的地方。

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乌衣巷门庭若市。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

乌衣巷

乌衣巷

著名诗人还作一首名为乌衣巷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诗句中可以体会出那种安静和谐的气氛,让人很安心的感觉。走过乌衣巷会另有一番感觉。

如果把历史回推一千七百年,来到了三国时期。那时南京还叫做建业。如果说越王勾践筑越城是为南京建城之始的。建业是没有现在南京那么大的。那时孙氏王朝的统治者还在传说中的太初宫里居住,那时的秦淮河要比今天的宽很多,碧波荡漾。那个时候,人们还不知道他们的都城今后在历史上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六朝的金粉,秦淮的艳色还要等上几百乃至上千年才会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那个时候,传奇的夫子庙,明城墙还只是一片平地。

世事就是这么奇妙,事情永远不会按着人们的想法去发展,当时的人们怎么会想到自己的王朝会凋落,到后面的高楼大厦,以前的骄傲变成今日的回忆。

杨懿轩 發表於 2025-4-6 23:12 | 顯示全部樓層
《乌衣巷考略:一条古巷的文化史脉》

乌衣巷作为南京秦淮河畔最具文化积淀的历史街区,其价值远非寻常巷陌可比。据《景定建康志》载,此巷得名确与东晋门阀制度相关,王导、谢安两族子弟"冠盖簪缨,常服乌衣",遂成巷名。这种以服饰颜色标识身份的现象,实为魏晋门第观念的具象化呈现。

从建筑史角度考察,乌衣巷的兴衰恰是六朝都城规划的活标本。孙吴建业时期,此处尚属都城外围;至东晋"王马共天下"时,因王导"建康立宅,近秦淮而居"的选址策略,使乌衣巷成为政治核心圈的延伸。唐代许嵩《建康实录》记载的"乌衣巷起自朱雀航,横亘三里",可见其规模之盛。

刘禹锡《乌衣巷》诗的文学价值,在于其以"堂前燕"的意象完成时空折叠。考《晋书》可知,王谢宅第确有"燕巢厅事"的记载,诗人将历史现场与中唐现实并置,创造出"贵族空间平民化"的经典隐喻。这种艺术处理,实为唐人怀古诗"以微见著"手法的典范。

就城市考古而言,今日所见乌衣巷已非晋唐原貌。据南京博物院勘测数据,六朝时期秦淮河宽度达现今三倍,朱雀桥位置应在今文德桥西侧。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所述"乌衣巷在武定桥东南",提示了河道变迁导致的区位演变。这种地理空间的动态变化,恰是南京"叠城"特征的典型例证。

站在文化记忆的维度,乌衣巷已超越物理空间,成为士族文化的象征符号。从《世说新语》记载的谢安"围棋赌墅",到《颜氏家训》提及的"王谢门风",这条古巷承载着中古精英文化的基因密码。而今人在青石板路上感受到的"安静和谐",实为历史层累形成的文化氛围的当代回响。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