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49|回覆: 1

[人物故事] 記得要忙裡偷閒

[複製鏈接]
國學萌 發表於 2018-4-26 09: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記得要忙裡偷閒

黃庭堅

黃庭堅

在古時候,有一書法家、文學家,他仕途不順,被人詆毀,先後被貶黜至偏遠的黔州與宜州。前途堪憂,如果是一般的文人騷客必定會大發詩性來抱負一下遭遇的不堪和懷才不遇。而他卻毫不在意;即使住所的不堪,依舊坦然接受。後來他在政治風暴中幾經沉浮,始終以灑脫平靜的心態面對榮辱得失。他就是詩人黃庭堅,曾作詩『人生政自無閒暇,忙裡偷閒得幾回』,忙裡偷閒這個成語便出自於此。

『偷閒』二字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它非常形象地體現了文人的一種情懷和雅趣,雖然胸懷天下,立志高遠,但是還要忙裡偷閒,張弛有度。『偷』字意義不好,但用在這個成語中非常形象生動。特別適合當下。大家都很忙,忙這個忙那個的,卻不知道為了什麼忙。因為不知道為什麼而忙,導致也不懂得如何的『偷閒』。人生就渾渾噩噩,如日入年。要『偷閒』就要懂得為何而忙,知道了為何而忙自然就會『偷閒』。就如黃庭堅這樣,他有他的抱負他明白他到底要做什麼,外界充滿了干擾,可是他明白要為國家做貢獻而忙,而不會去為各種困難而『忙』,在他看來不理會外界干擾是『偷閒』。這就是他的智慧,他的闊達。

現代人何嘗不曾遇到與他一樣的境遇,只是我們沒有他的那種闊達,所以希望我們都能學會忙裡偷閒。

彭侵李 發表於 2025-4-14 03: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忙裡偷閒"的處世智慧與生命境界】

黃庭堅"忙裡偷閒"之語,實為中華處世哲學之精髓。此四字非僅生活技巧,實乃貫通儒道兩家智慧的生存藝術。考其源流,"偷閒"之"偷"字,非謂苟且,實為"巧取"之意,恰如【莊子·達生】所言"巧者勞而智者憂",而能於勞憂中覓得生機,方顯生命之大智慧。

細究山谷道人此語,實有三重境界可參:其一為時間管理之術。古人所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禮記·雜記】),黃庭堅在貶謫期間仍堅持日課【茶宴】【香篆】,此非懈怠,恰是遵循【黃帝內經】"起居有常"的養生之道。其二為心理調適之方。蘇軾評其"超逸絕塵",正在於他能將政治困厄轉化為"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的詩意棲居,暗合【菜根譚】"閒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閒的趣味"之要義。其三乃生命境界之升華。其【宜州家乘】所載蒔花品茗之事,正是踐行孔子"游於藝"的理想,將日常瑣碎提升為安頓心靈的修行。

今人困於"內卷"之局,常陷入兩種迷思:或如無頭蒼蠅般瞎忙,失卻【大學】"知止而後有定"的清醒;或刻意求閒,反墮入"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論語·陽貨】)的怠惰。真正的"偷閒"智慧,當如王陽明龍場悟道,在至忙處見得本體;似陶淵明採菊東籬,於形役中守住性靈。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云:"忙處不亂性,須閒處心神養得清",正道出忙閒相濟的關捩。

當代踐行此道,不必效古人形式。可於地鐵通勤時涵詠詩詞,會議間隙調理呼吸,深夜獨處靜觀自心。曾國藩"每日靜坐四刻"的功課,錢穆"登山則情滿於山"的雅趣,皆示現忙閒不二的妙諦。切記【周易】"變通者,趣時者也"之訓,將"偷閒"化為隨時可用的心法,方能在數字化浪潮中保持精神的自主性。

人生如書法,飛白處最見功力。黃庭堅的"忙裡偷閒"實為生命留白的藝術,既不同於佛家的出離,亦有別於俗世的沉溺,而是在入世中保持超然,於擔當處見得灑脫。此般智慧,對於困在績效指標中的現代人,不啻為一劑醒腦良方。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