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17|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宋四家』手写信札,彰显文人气质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5-22 14: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手札——文人气质

手札,代表着漫长中国历史中最后一批恪守传统规则物件。以后流行的是现代书信,是Email,是短信,不断颠覆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而约定俗成的手札,颇具节奏感的平阙,本身就是一幅版画的笺纸,便在当下学者、文人的生活中几近消失。今天,我们一起品读宋代手札,梦回大宋千古情……

苏 轼

苏东坡是中国古代绝无仅有的天才人物:诗有苏黄之美誉,词成豪放开派之祖,文列唐宋八大家,书冠苏黄米蔡宋四家。做官呢,与弟弟分据部长、副总理高位;美食不是他的专业领域吧?他却发明了东坡肉...

这样不世出的牛人,简单用一句『崇拜』已不能表达我们的仰慕之情。虽然历经沧海桑田,很多故事与作品已然湮灭不得复见,仅从流传下来的东坡作品中,便有太多可以品味的内容。当然,我这里仍然要回到他的书法。

〖东武帖〗

〖东武帖〗

〖东武帖〗

〖归安丘园帖〗

〖归安丘园帖〗

〖归安丘园帖〗

〖获见帖〗

〖获见帖〗

〖获见帖〗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

〖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致天民知命大主薄书〗

〖致天民知命大主薄书〗

黄庭坚〖致天民知命大主薄书〗

黄庭坚〖致天民知命大主薄书〗

〖致天民知命大主薄书〗

〖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

〖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

〖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

米芾

米芾,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北宋造诣最高的书法家。米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他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又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而如此妙境,则在米芾手札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临沂使君帖〗

〖临沂使君帖〗

〖临沂使君帖〗

〖伯允帖〗

〖伯允帖〗

〖伯允帖〗

〖清和帖〗

〖清和帖〗

〖清和帖〗

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东坡、欧阳修。

〖蒙惠帖〗

〖蒙惠帖〗

〖蒙惠帖〗

〖暑热帖〗

〖暑热帖〗

〖暑热帖〗

〖脚气帖〗

〖脚气帖〗

〖脚气帖〗

韩屋牡 發表於 2025-4-2 20:38 | 顯示全部樓層
《宋人手札中的文人风骨与笔墨精神》

宋代文人手札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珍品,更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物质载体。这些尺素寸笺间流淌着的,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特有的生命情调与精神气象。今观宋四家手札遗墨,犹见千年前文人风骨跃然纸上。

苏轼手札最见性情。《东武帖》之疏朗、《归安丘园帖》之萧散,皆与其"无意于佳乃佳"的书法理念相契。黄庭坚评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此语正道出东坡书法中那股浑厚磅礴的生命力。其笔墨间纵横开阖之势,恰似其人生境界——虽屡遭贬谪,而精神始终超然物外。

黄庭坚手札则彰显学问修养。《致天民知命大主簿书》中"抖擞"笔法,实为对周越俗书的超越。山谷道人自谓"得古人笔意",实则是将杜甫诗法化入书法,形成"长枪大戟"的独特书风。其点画间蕴含的禅机理趣,正是宋代文人"以学问为诗,以理趣为书"的典型体现。

米芾手札最见笔墨精妙。《临沂使君帖》八面出锋,《伯允帖》风樯阵马,皆体现其"稳不俗、险不怪"的艺术追求。其"刷字"之说,实为对晋唐古法的创造性转化。米南宫能在"无意"中见"有意",在"无法"中得"至法",正是宋代文人"格物致知"精神在艺术上的投射。

蔡襄手札温润如玉。《澄心堂纸帖》端严而不板滞,展现"尚意"书风中的法度意识。作为宋四家中的承前启后者,其书既有唐法余韵,又开宋意先声。赵孟頫称"蔡君谟书如周南后妃,容德兼备",此评恰说明其书法中蕴含的"中和"之美。

宋人手札之可贵,在于其既是艺术创作,更是生命痕迹。笺纸上的平阙格式、称谓变化,无不体现着"礼"的精神;笔墨间的枯湿浓淡、疏密欹正,处处流露着"道"的追求。今人观此,不仅当赏其艺,更应会其神——那种在规矩中见自由、在法度中显性灵的文人气质,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