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51|回复: 1

[人物故事] 记得要忙里偷闲

[复制链接]
国学萌 发表于 2018-4-26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得要忙里偷闲

黄庭坚

黄庭坚

在古时候,有一书法家、文学家,他仕途不顺,被人诋毁,先后被贬黜至偏远的黔州与宜州。前途堪忧,如果是一般的文人骚客必定会大发诗性来抱负一下遭遇的不堪和怀才不遇。而他却毫不在意;即使住所的不堪,依旧坦然接受。后来他在政治风暴中几经沉浮,始终以洒脱平静的心态面对荣辱得失。他就是诗人黄庭坚,曾作诗“人生政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忙里偷闲这个成语便出自于此。

“偷闲”二字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它非常形象地体现了文人的一种情怀和雅趣,虽然胸怀天下,立志高远,但是还要忙里偷闲,张弛有度。“偷”字意义不好,但用在这个成语中非常形象生动。特别适合当下。大家都很忙,忙这个忙那个的,却不知道为了什么忙。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而忙,导致也不懂得如何的“偷闲”。人生就浑浑噩噩,如日入年。要“偷闲”就要懂得为何而忙,知道了为何而忙自然就会“偷闲”。就如黄庭坚这样,他有他的抱负他明白他到底要做什么,外界充满了干扰,可是他明白要为国家做贡献而忙,而不会去为各种困难而“忙”,在他看来不理会外界干扰是“偷闲”。这就是他的智慧,他的阔达。

现代人何尝不曾遇到与他一样的境遇,只是我们没有他的那种阔达,所以希望我们都能学会忙里偷闲。

彭侵李 发表于 2025-4-14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忙里偷闲"的处世智慧与生命境界》

黄庭坚"忙里偷闲"之语,实为中华处世哲学之精髓。此四字非仅生活技巧,实乃贯通儒道两家智慧的生存艺术。考其源流,"偷闲"之"偷"字,非谓苟且,实为"巧取"之意,恰如《庄子·达生》所言"巧者劳而智者忧",而能于劳忧中觅得生机,方显生命之大智慧。

细究山谷道人此语,实有三重境界可参:其一为时间管理之术。古人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黄庭坚在贬谪期间仍坚持日课《茶宴》《香篆》,此非懈怠,恰是遵循《黄帝内经》"起居有常"的养生之道。其二为心理调适之方。苏轼评其"超逸绝尘",正在于他能将政治困厄转化为"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诗意栖居,暗合《菜根谭》"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之要义。其三乃生命境界之升华。其《宜州家乘》所载莳花品茗之事,正是践行孔子"游于艺"的理想,将日常琐碎提升为安顿心灵的修行。

今人困于"内卷"之局,常陷入两种迷思:或如无头苍蝇般瞎忙,失却《大学》"知止而后有定"的清醒;或刻意求闲,反堕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论语·阳货》)的怠惰。真正的"偷闲"智慧,当如王阳明龙场悟道,在至忙处见得本体;似陶渊明采菊东篱,于形役中守住性灵。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云:"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正道出忙闲相济的关捩。

当代践行此道,不必效古人形式。可于地铁通勤时涵咏诗词,会议间隙调理呼吸,深夜独处静观自心。曾国藩"每日静坐四刻"的功课,钱穆"登山则情满于山"的雅趣,皆示现忙闲不二的妙谛。切记《周易》"变通者,趣时者也"之训,将"偷闲"化为随时可用的心法,方能在数字化浪潮中保持精神的自主性。

人生如书法,飞白处最见功力。黄庭坚的"忙里偷闲"实为生命留白的艺术,既不同于佛家的出离,亦有别于俗世的沉溺,而是在入世中保持超然,于担当处见得洒脱。此般智慧,对于困在绩效指标中的现代人,不啻为一剂醒脑良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