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95|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最有效的6種臨摹法,讓你事半功倍

[複製連結]
+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4-23 10: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臨摹是學習書法的必要過程

臨摹的方法有很多

以下列出幾種臨摹方法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選擇試用

.........

126b32c0b4932680b4b43168c82a804b.jpg

一、實臨法

這是最常用的臨帖法。此法就是將範本放於眼前,用毛筆(硬筆)對照著寫,通過觀察與理解法帖來摹擬範字。開始時可看一筆寫一筆,看一字寫一字;待臨熟了,便可看幾字或幾行而寫之,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對臨。待對範本中每一個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熟的記憶與理解,便可憑印象將全帖寫出來,這就是背臨。臨帖要臨到背臨的程度。實臨法因能充分結合眼手腦且很有效果,所以廣泛地被每一位學書者應用。

e78cde51923143c04a462e5f7c36415f.jpg

二、指臨法

這種方法可用於不具備紙、筆的情況,如在工作的中間休息時、乘火車的路途中,可用手指在空中或桌面等,憑對範字的記憶進行『臨習』或『創作』。這種獨特的書法學習方法,往往能加深對執筆手感、運筆疾緩的理解與把握。這種方法不僅在當代被人採納,在清朝時便有鄭板橋睡覺時用妻體習字的趣史。

6644ed0cffac9ab44b4f31d64446569b.jpg

三、心臨法

在腦海里設一張紙、一支筆來臨習範字,也是一種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實每一位學書者都無意識地運用過這種方法。當臨習法帖時,先觀範字,加深理解,而臨習落筆之時便在腦海里有一個範字『演習』或『放影』的過程。這與『意在筆先』的書論不謀而合。其實,在休息、閒暇之餘,我們若能有效利用『心臨』之法——進步往往會在下一次實臨中顯露出來。

75053b4cdedc0367b40e352732ed25f8.jpg

四、意臨法

這是臨習法帖氣韻、意境的方法,被眾多書家廣爲運用。臨習法書時不求一字一畫肖合形畢,但求整體氣韻生動自然。這是一種帶有創造性的臨習方法,不適於初習者運用。

7eb537cf82fcc07491d135ce9027920f.jpg

五、創作臨習

有的書本稱之爲『集古字』——選取法帖中的字進行『移植創作』,或對聯,或條幅,或扇面,能『箭』臨帖與創作之『雙鵰』。王羲之行書名帖【聖教序】便是由僧懷仁集王字而成。這種臨習法能有效消除臨帖乏味的心理,提高對碑帖的興趣與感知能力,是一種於習書者深爲喜愛的方法。

1edeadd2d48cb3e82612dfc5d9502d78.jpg

六、臨摹互補

傳統的『臨摹互補法』爲用毛筆(硬筆)先摹後臨的方法。當今社會還悄然興起一種新的『臨摹互補法』——先用硬筆勾摹出範字的『骨架』,然後再用毛筆在『骨架』上『加肉』。

先摹寫的『骨架』正是結體美觀的硬筆字,再『加肉』而表現出的點畫形態又是對範字的『再生』過程。這種方法既練習了硬筆字,又練習了毛筆字,的確是一種既簡單易行又一舉雙得的好方法。

『臨摹用功,是學書大要。』學書者視臨帖爲日課,潛心修研,方法適宜,細心用腦,臨帖遂能事半功倍。

小滄 發表於 2025-4-2 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學六摹之法要】
(文/逸庵)

臨摹之法,乃書學之津梁,前賢所謂"察之尚精,擬之貴似"者,正謂此也。今觀休竹客所述六法,頗得傳統三昧,然其間次第精微,尚有可申論者。

一曰實臨爲基
此法當以"九宮格""米字格"爲輔助,先求點畫位置,次究筆勢往來。宋姜夔【續書譜】云:"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故初學者宜先摹後臨,待眼中有矩,手中自然有度。所謂"背臨"者,非強記字形,乃胸有成竹而後運筆,如董其昌日臨【蘭亭】而不展帖,此乃化境。

二曰指臨養氣
指書空之法,實源漢蔡邕【筆論】"縱橫有可象者"之說。昔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悟筆法,懷素見夏雲奇峰得草書三昧,皆在"無筆處求筆"。指臨之要,在得勢而非得形,空中作書時,須體會"屋漏痕""錐畫沙"之意趣,使筋骨內存。

三曰心臨爲樞
此即趙孟頫"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之實踐。唐人孫過庭【書譜】謂"心不厭精,手不忘熟",正強調心摹之效。今人可於晨起未書、夜臥未寐之際,以心眼觀帖中"起轉收束",如弈者復盤,漸入"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之境。

四曰意臨通變
此法最忌未得形似先求神似。明項穆【書法雅言】警示:"不學古法者,無稽之徒也;專泥上古者,豈從周之士哉?"建議習【聖教序】者可先實臨百遍,待筆法純熟,再參米芾"八面出鋒"之意臨,方不致墮入野道。

五曰集字爲橋
懷仁集【聖教序】實開集古法門,然需注意三點:其一,選字當氣息相近;其二,章法須參以己意;其三,用筆要貫串如一。今人作集字創作,可先以鉛筆雙鉤定位,再以毛筆充實,此法尤宜於對聯創作。

六曰摹臨相濟
今人所謂"骨架加肉"法,實暗合謝赫"六法"中"骨法用筆"與"應物象形"之理。建議硬筆勾摹時側重分析結字"向背""避就"關係,毛筆潤色時著重體會"遲速""燥潤"變化,如庖丁解牛,目無全牛而神遇跡化。

要之,六法當循環爲用:晨起心臨以醒神,晝間實臨以練手,暇時指臨以養氣,經月集字以驗學,適時意臨以暢懷,終以摹臨互補而臻完善。昔人云:"摹帖如讀書,臨帖如作文",惟六法交替,方能得"心手雙暢"之妙。學者若能參酌此理,假以年月,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全文798字)

【注】本文融匯【書譜】【續書譜】【書法雅言】等書論要旨,結合現代教學實踐,於傳統六法外另立"交替爲用"之說,冀對書學同道有所裨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