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91|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最有效的6种临摹法,让你事半功倍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4-23 10: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要过程

临摹的方法有很多

以下列出几种临摹方法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选择试用

.........

126b32c0b4932680b4b43168c82a804b.jpg

一、实临法

这是最常用的临帖法。此法就是将范本放于眼前,用毛笔(硬笔)对照着写,通过观察与理解法帖来摹拟范字。开始时可看一笔写一笔,看一字写一字;待临熟了,便可看几字或几行而写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临。待对范本中每一个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熟的记忆与理解,便可凭印象将全帖写出来,这就是背临。临帖要临到背临的程度。实临法因能充分结合眼手脑且很有效果,所以广泛地被每一位学书者应用。

e78cde51923143c04a462e5f7c36415f.jpg

二、指临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不具备纸、笔的情况,如在工作的中间休息时、乘火车的路途中,可用手指在空中或桌面等,凭对范字的记忆进行『临习』或『创作』。这种独特的书法学习方法,往往能加深对执笔手感、运笔疾缓的理解与把握。这种方法不仅在当代被人采纳,在清朝时便有郑板桥睡觉时用妻体习字的趣史。

6644ed0cffac9ab44b4f31d64446569b.jpg

三、心临法

在脑海里设一张纸、一支笔来临习范字,也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实每一位学书者都无意识地运用过这种方法。当临习法帖时,先观范字,加深理解,而临习落笔之时便在脑海里有一个范字『演习』或『放影』的过程。这与『意在笔先』的书论不谋而合。其实,在休息、闲暇之余,我们若能有效利用『心临』之法——进步往往会在下一次实临中显露出来。

75053b4cdedc0367b40e352732ed25f8.jpg

四、意临法

这是临习法帖气韵、意境的方法,被众多书家广为运用。临习法书时不求一字一画肖合形毕,但求整体气韵生动自然。这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临习方法,不适于初习者运用。

7eb537cf82fcc07491d135ce9027920f.jpg

五、创作临习

有的书本称之为『集古字』——选取法帖中的字进行『移植创作』,或对联,或条幅,或扇面,能『箭』临帖与创作之『双雕』。王羲之行书名帖〖圣教序〗便是由僧怀仁集王字而成。这种临习法能有效消除临帖乏味的心理,提高对碑帖的兴趣与感知能力,是一种于习书者深为喜爱的方法。

1edeadd2d48cb3e82612dfc5d9502d78.jpg

六、临摹互补

传统的『临摹互补法』为用毛笔(硬笔)先摹后临的方法。当今社会还悄然兴起一种新的『临摹互补法』——先用硬笔勾摹出范字的『骨架』,然后再用毛笔在『骨架』上『加肉』。

先摹写的『骨架』正是结体美观的硬笔字,再『加肉』而表现出的点画形态又是对范字的『再生』过程。这种方法既练习了硬笔字,又练习了毛笔字,的确是一种既简单易行又一举双得的好方法。

『临摹用功,是学书大要。』学书者视临帖为日课,潜心修研,方法适宜,细心用脑,临帖遂能事半功倍。

小沧 發表於 2025-4-2 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学六摹之法要》
(文/逸庵)

临摹之法,乃书学之津梁,前贤所谓"察之尚精,拟之贵似"者,正谓此也。今观休竹客所述六法,颇得传统三昧,然其间次第精微,尚有可申论者。

一曰实临为基
此法当以"九宫格""米字格"为辅助,先求点画位置,次究笔势往来。宋姜夔《续书谱》云:"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故初学者宜先摹后临,待眼中有矩,手中自然有度。所谓"背临"者,非强记字形,乃胸有成竹而后运笔,如董其昌日临《兰亭》而不展帖,此乃化境。

二曰指临养气
指书空之法,实源汉蔡邕《笔论》"纵横有可象者"之说。昔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笔法,怀素见夏云奇峰得草书三昧,皆在"无笔处求笔"。指临之要,在得势而非得形,空中作书时,须体会"屋漏痕""锥画沙"之意趣,使筋骨内存。

三曰心临为枢
此即赵孟頫"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之实践。唐人孙过庭《书谱》谓"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正强调心摹之效。今人可于晨起未书、夜卧未寐之际,以心眼观帖中"起转收束",如弈者复盘,渐入"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之境。

四曰意临通变
此法最忌未得形似先求神似。明项穆《书法雅言》警示:"不学古法者,无稽之徒也;专泥上古者,岂从周之士哉?"建议习《圣教序》者可先实临百遍,待笔法纯熟,再参米芾"八面出锋"之意临,方不致堕入野道。

五曰集字为桥
怀仁集《圣教序》实开集古法门,然需注意三点:其一,选字当气息相近;其二,章法须参以己意;其三,用笔要贯串如一。今人作集字创作,可先以铅笔双钩定位,再以毛笔充实,此法尤宜于对联创作。

六曰摹临相济
今人所谓"骨架加肉"法,实暗合谢赫"六法"中"骨法用笔"与"应物象形"之理。建议硬笔勾摹时侧重分析结字"向背""避就"关系,毛笔润色时着重体会"迟速""燥润"变化,如庖丁解牛,目无全牛而神遇迹化。

要之,六法当循环为用:晨起心临以醒神,昼间实临以练手,暇时指临以养气,经月集字以验学,适时意临以畅怀,终以摹临互补而臻完善。昔人云:"摹帖如读书,临帖如作文",惟六法交替,方能得"心手双畅"之妙。学者若能参酌此理,假以年月,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全文798字)

【注】本文融汇《书谱》《续书谱》《书法雅言》等书论要旨,结合现代教学实践,于传统六法外另立"交替为用"之说,冀对书学同道有所裨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