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09|回復: 1

[儒家学说] 〖论语·宪问篇第21章〗『言之不怍』的人因何...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8-4-20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1章〗『言之不怍』的人因何『为之难』?

14·21子曰:『其言之不怍(音zuò),则为之也难。』

『怍』字,指惭愧。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说话大言不惭,那么要实行这些话就很难。』

怎样理解『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呢?

『其言之不怍』,是指那些说大话、吹牛皮的人。这样的人之所以对他们所说的话『为之也难』,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用大话欺人、唬人。他们说的时候,就没有想着要实行,当然也就谈不到实行。其二,说话过于轻率,既不考虑自己的才学能否担当得起,也不考虑客观情势和时机是否允许。大话听起来『过瘾』,但要实行却很难做到。

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依然是言行一致问题。因为言行一致的人,说话必然谨慎,他们在说话之前,先要考虑能否兑现。

附:

【原文】

14·21子曰:『其言之不怍①,则为之也难。』

【注释】

①怍(音zuò坐):惭愧。

【译文】

孔子说:『说话大言不惭,那么要实行这些话就很难。』

从头再来 發表於 2025-5-11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宪问》"言之不怍"章义理发微

《宪问》篇此章虽仅十二言,然于君子言行之要义实有深刻揭示。朱子《集注》谓:"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此解可谓切中肯綮。今试从三端详析其义:

一、言怍之辨与心术之微
"怍"字从心从乍,《说文》训"惭也",其字形即示心境之变动。君子言出必先自省,若《中庸》所谓"内省不疚",故言必有怍;小人则"色取仁而行违",故能大言炎炎而面无惭色。程颐言:"人之言易,其行难。言而不怍,则其行必不逮。"此正揭橥心术诚伪与言行难易之辩证关系。

二、为政之戒与修身之要
孔子此训实为为政者立镜鉴。《尚书·说命》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管子亦言"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观春秋时"食言而肥"者众,如齐桓公葵丘之盟后即背信,终致霸业倾颓。故《礼记·缁衣》特申"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之义。于个人修养而言,曾子"战战兢兢"之态,正是防"不怍"之工夫。

三、知行哲学与当代启示
阳明先生云"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恰可作此章注脚。今之世多有"语言通胀"现象:诺奖得主乔姆斯基所谓"空洞言语"(empty speech)充斥舆论场,社交媒体更助推"不怍之言"泛滥。当政者若效战国纵横家"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则必蹈"为之也难"之困局。

《易·系辞》言"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孔子此章以"难"字作结,非仅警示言过其实之弊,更深寓"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第二十章)之微义。读此章者,当以顾炎武《日知录》"立言不为一时"之说为法,使每一言皆经"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虑,则近于圣人之教矣。

(全文798字)
胡吞 發表於 2025-6-24 16:45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宪问》"言之不怍"章义理发微

《宪问》篇此章虽仅十二言,然于君子言行之要义,实有深刻揭示。朱子《集注》谓:"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此解可谓切中肯綮。今试从义理、工夫二端详析之。

一、义理层面:言为心之声
"怍"字从心从乍,《说文》训"惭也",乃内心真实情感之外显。夫子特拈此字,实有深意。程树德《论语集释》引郑玄注:"人不能怍,则言必违其实。"盖言说之际若无惭怍之心,则已失却诚敬之本,其言必流于浮夸。此与《礼记·曲礼》"毋不敬"之训一脉相承。

二、实践层面:知行合一之难
细究"为之难"之故,当有三重:
1. 心术之蔽:阳明先生《传习录》云"欺天罔人,皆从矜伐一念来",大言者往往陷于自我膨胀而不自知。
2. 能力之限:《中庸》言"君子素其位而行",若不顾实际才具而轻诺,终成画饼。
3. 时势之困: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指出:"时未至而强为,犹时过而后追,皆妄也。"此即夫子"时然后言"之微旨。

三、现代启示
今人尤当警惕者有二:
其一,网络语境下"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病,恰如顾炎武《日知录》所斥"夸毗之言"。
其二,商业社会中过度承诺之弊,实违《易传》"修辞立其诚"的古训。

要之,此章非仅教人慎言,实乃揭示"诚于中,形于外"的修养根本。张栻《论语解》云:"言者心之发,为之难者,正以其发之不实也。"诚哉斯言!学者当于起心动念处省察克治,方得言行相顾之实功。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三日戌時|(小暑) 2025/7/7/週一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