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554|回復: 0

[国画欣赏] 山水画上色技法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3-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720ed3c0bcce3d6a6062f3f148dd9d22.jpg

许同印,国画〖秋韵〗作品尺寸:59×45cm

国画山水上色技法

中国山水画有水墨画和设色画两类,『墨』在传统上往往也被看作为『色』,唐张彦远说『运墨而五色具』,后来又有『五墨、五彩』,说法不一,总之是说墨有浓淡干湿的变化。一幅好的山水画要求,有笔而有墨,有墨而有笔,沉着痛快,灿然成象。

2ba045768b287c3bf7607b8b6d162418.jpg

许同印,国画〖雨过云烟起〗作品尺寸:137×34cm

传统的山水画设色,大体可分为水墨淡彩、浅绛、青绿、金碧、没骨等几种。水墨淡彩,是指水墨为主,极少部分着以淡色的画法。如元代王蒙,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或仅用青、绿于苔点树叶、或仅用赭石于小石坡侧等,总之是用色既少而淡。

51b87a6f848a864f2c28362c3b7be828.jpg

许同印,国画〖云静山幽〗作品尺寸:49×49cm

中国山水画的设色,讲『随类赋彩』。『类』是指各别的不同的具体对象,根据具体对象的要求赋以色彩。传统山水画特别强调类性与固有色,例如宋郭熙说『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不大注意光线下色彩的复杂变化。山水画的设色,首先要看四时、朝暮、明晦的不同,阴阳凹凸的区分,如春天『淡冶如笑』,又有早春、暮春之别。『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自然不同于暮春三月芊芋的草色。

6ddd3ae06539c79adae25c3fbe08918d.jpg

许同印,国画〖春水祥云〗作品尺寸:137×68cm

山水的设色,讲求调子。或取一色中的变化,单纯而不单调;或取复杂色处理复杂,取调和色,统一色调。这是色与色的相合,色彩与墨气,融洽为一,色中有墨,墨中有色,不使笔墨自为笔墨,色自为色。墨与色,要能互增互补,相得益彰。『以色助墨,以墨显色』,不可相碍相掩。

257048a773c30ef4186484d95741e09b.jpg

许同印,国画〖云浮秋山〗作品尺寸:137×34cm

山水画设色技法很多,主要有:填色法、染色法、罩色法、破色法、泼彩法、彩墨法等。

填色法

也称勾线填彩法、勾填法、勾勒法。首先用墨线勾完对象的轮廓,然后用颜色在勾好墨线的范围内填满颜色,要填的平整均匀,因此也称单线平涂。

染色法

有淡彩晕染、重彩晕染、接染、托染、点染等等,传统山水渲染的要求是;先在毛笔上调浅色,然后在笔尖上调深色,一笔画到宣纸上,自然表现出深浅不同的颜色。大面积染色则用大笔,甚至用底纹笔染,力求有质量感、空间感,忌脏、腻、灰。

罩色法

山水画中,在墨色画了之后,为加强这一部分的色调,再用石色罩一层,使这部分物象更醒目、厚实。

泼彩法

主要用在写意画中,在大块泼墨的基础上,将饱满、淋漓的石色泼在画上,使重色与墨色相结合,从而使物象的色感和体积感更加突出厚重。

彩墨法

即色中蘸墨。以色为主,或是墨中蘸色。以墨为主,进行着色,如画绿叶,先蘸汁绿,再蘸墨。一笔下去,自然表现出绿叶的浓淡深浅。

破色法

有水破色、墨破色、浓色破淡色、淡色破浓色、石色破草色、石色破墨色等等。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25-4-27 13:42 | 顯示全部樓層
《山水设色法要诠解》

拜观许同印先生数帧山水佳构,深感传统设色法度之精微。今就山水赋彩之要,分疏如下:

一、墨彩相生之理
张彦远"运墨而五色具"之说,实为丹青根本。墨韵即色韵,黄宾虹先生所谓"七墨"法(浓、淡、破、泼、积、焦、宿),皆可视为色阶变化。观《秋韵》一作,枯润相参处,墨色已具秋山苍翠之致,此即"墨彩"真谛。

二、传统设色体系
1. 水墨淡彩:如王蒙《青卞隐居图》,仅以赭石醒结构,色不碍墨。《雨过云烟起》承此脉络,淡花青渍染云气,得"色助墨光"之妙。
2. 浅绛法:黄公望《富春山居》为典范,以赭石为基调,《云静山幽》得其三昧,山体绛色与墨线交融,温润如玉。
3. 青绿法:分大青绿(《千里江山图》)、小青绿(文徵明《惠山茶会图》),《春水祥云》以石青、石绿薄施,存"青绿为质,金碧为文"古意。

三、四时赋彩要诀
郭熙"四时水色"说当活参:春山宜赭中带绿,夏木当翠中见黛,秋岭须赭间施朱,冬崖必墨里透白。《云浮秋山》以藤黄调赭染林杪,正是"木叶微脱"之秋象。至若"草色遥看"之境,当以淡汁绿轻罩,远观自生初春气象。

四、设色六法实操
1. 填色法:如《秋韵》松干勾勒后填赭石,须留墨线精神。
2. 破色法:趁湿以清水破之,《雨过云烟起》远山可见此法。
3. 泼彩法:张大千变古为新处,《春水祥云》云脚似得此趣。
要之,设色贵在"清、润、活"三字:色薄而清,层积而润,水运而活。白石老人云"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于用色一道尤为的论。

今人作山水,或拘泥古法而失生气,或狂怪求新而丧文脉。观许氏诸作,能于传统中见个性,堪为后学范式。学者当从"随类赋彩"入门,终臻"心源造化"之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