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08|回復: 1

[诗词讲座] 中国国画入门教程「点景法」 教你点景舟楫

[複製鏈接]
国画与书法 發表於 2018-7-10 22: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撑船式,要画出人物动态,船身为乌篷船。船下面这条线中间段要断开,表示浮在水面 ... ... ...

撑船式,要画出人物动态,船身为乌篷船。船下面这条线中间段要断开,表示浮在水面 ... ... ...
撑船式在中国国画入门教程中,要画出人物动态,船身为乌篷船。船下面这条线中间段要断开,表示浮在水面

游船客,以为船家加一位客人,注意各人的动态,船身较为简单

游船客,以为船家加一位客人,注意各人的动态,船身较为简单
游船客,以为船家加一位客人,注意各人的动态,船身较为简单-国画入门

游船,先画船身中间的线,再添加人物,画出顶棚,然后才画船身

游船,先画船身中间的线,再添加人物,画出顶棚,然后才画船身
游船,先画船身中间的线,再添加人物,画出顶棚,然后才画船身-国画教程

垂钓式,人物通常坐在船头,执一鱼竿,画乌篷时注意线条的交叉

垂钓式,人物通常坐在船头,执一鱼竿,画乌篷时注意线条的交叉
垂钓式,人物通常坐在船头,执一鱼竿,画乌篷时注意线条的交叉-国画入门教程。

雨中撑船式,船身较扁,画出人物蓑衣。

雨中撑船式,船身较扁,画出人物蓑衣。
雨中撑船式,船身较扁,画出人物蓑衣-中国国画入门

拉帆式,乌篷略靠 后,人物往后倒拉帆,体现风的阻力。

拉帆式,乌篷略靠 后,人物往后倒拉帆,体现风的阻力。
国画入门的拉帆式,乌篷略靠 后,人物往后倒拉帆,体现风的阻力。

用较粗的线条表现船身

用较粗的线条表现船身
中国国画一般用较粗的线条表现船身。

山水中添加一叶扁舟,便 使山水生动起来,而且还会使观画者产生些联想,两棵树分别用点叶和双钩画法,坡岸 ...

山水中添加一叶扁舟,便 使山水生动起来,而且还会使观画者产生些联想,两棵树分别用点叶和双钩画法,坡岸  ...

山水中添加一叶扁舟,便 使山水生动起来,而且还会使观画者产生些联想。国画入门教程来说,两棵树分别用点叶和双钩画法,坡岸上画上房屋,注意两边山石的大小,留出画船的位置,再添加远山。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4-18 12: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国画点景舟楫之法要》
文/怀舟

观懋基君所辑舟楫点景诸式,深得传统三昧。今就画理补缀数言,以明其要。

一、取势之道
舟楫之妙,首在取势。乌篷船身当以"折钗股"笔法写之,中段虚断而意连,正所谓"笔断气连"(谢赫《古画品录》)。撑船式人物当取"S"形动态,使衣纹与篙杆形成顾盼之势,暗合"一笔转去"(郭熙《林泉高致》)之诀。

二、经营位置
游船客式尤重主宾呼应。船家执篙在前为实笔,客人倚篷在后宜虚写,二者间距当留"一呼吸地"(笪重光《画筌》)。若画垂钓式,则需谨记"丈山尺树寸马分人"之度,鱼竿长度当与船身成黄金比例。

三、笔墨相生
雨中撑船之蓑衣,当以"飞白"笔法破墨,与船身浓墨形成枯润对比。拉帆式人物后仰,衣带当用"吴带当风"(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笔意,帆索则取"屋漏痕"篆籀之法。船身粗线非徒求形,实为与山水细皴构成节奏,此即张彦远所谓"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

四、意境营造
山水间一叶扁舟,贵在"远人无目"(王维《山水诀》)之妙。近景双钩树与点叶树相间,远山以淡墨没骨法渲染,其间留白处恰成"水眼",舟楫位置当置于视觉引导线上,暗合"三远法"之平远意趣。

昔人云:"舟楫者,山水之眉目也。"学者当参酌马远《寒江独钓图》、夏圭《溪山清远图》诸经典,体会"空舟不空"之境。笔墨之道,存乎一心,愿与诸君共研之。

(全文计798字)
shenshen 發表於 2025-4-22 0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国画点景舟楫之法要》

点景之法,乃山水画眼目所在。舟楫为点景要物,一叶扁舟可破水天寂寥,数笔人物能引观者神游。今就传统乌篷船画法析其要诀,以启初学。

一、形质取势
船体当以中锋运笔,墨色饱满。船底中线需断笔虚接,取"水浮三分"之意。乌篷结构宜用折带皴法,篷顶线条交叉须见疏密,近实远虚。如拉帆式,篷位后移,人物后仰,以枯笔侧锋表现风力,此乃"虚实相生"之理。

二、人物应景
舟中人物贵在动态传神:
1. 撑船者腰背微弓,橹桨与水纹成呼应之势
2. 垂钓者凝神静气,衣纹线条当简练下垂
3. 客船人物需分主次,通过衣冠朝向制造叙事
雨中蓑衣用破墨法表现,衣袖与斗笠的倾斜度须与雨丝方向一致。

三、山水经营
舟楫布位当合"三远"法:
近景船体宜实,与岸边屋舍形成大小对比
中景舟楫可半隐烟波,桅杆与远山轮廓相谐
远景但作淡墨数点,暗示归帆

四、笔墨要诀
1. 船板用焦墨渴笔,显木质纹理
2. 水波以淡墨渲染,留白处即波光
3. 人物衣纹中锋细笔,须见抑扬顿挫
4. 篷顶施以淡赭,与青绿山水形成冷暖对照

昔人云:"尺幅千里,全在点景。"初学者当从《芥子园画谱》入手,先摹宋元小品,体会马远"水图"中舟楫与波涛的关系。切记舟为活眼,贵在得势,过分工细则失之板滞。宜在熟练后参酌八大笔意,求其神韵而不拘形似,方得"一叶知秋"之妙。

(全文共789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