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98|回復: 1

[儒家学说] 【第289期】〖论语·子路篇第14章〗孔子指明『政』与『事...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8-1-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14章〗孔子指明『政』与『事』的区别意在何处?

13·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冉子,是孔子的学生冉有,他当时担任鲁国权臣季氏的主管。退朝,指退于季氏的私朝。『晏』字,指迟,晚。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冉有退朝回来。孔子说:『为啥这么晚呀?』冉有回答说:『有政务。』孔子说:『只是一般事务吧?如果有政务,虽然不用我了,我也该知道的。』

『政』,也就是『政务』,是国家的公事;『事』,也就是『政事』,指一般性事务,这里指季氏的私事。对于本章的记载,有两种不同的解读:其一,冉有不明白『政』与『事』的区别,用词不当,孔子纠正之。其二,当时季氏在鲁国专权,国家的公事不在公朝上议论,而与其家臣在自家的私朝上议论,这是违背礼制的。孔子此言,是在表达对季氏干预国政的不满。以第二解为好。

附:

【原文】

13·14冉子退朝①。子曰:『何晏②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注释】

①冉子退朝:冉有当时为鲁国权臣季氏的主管,退朝,指退于季氏的私朝。②:迟,晚。

【译文】

冉有退朝回来。孔子说:『为啥这么晚呀?』冉有回答说:『有政务。』孔子说:『只是一般事务吧?如果有政务,虽然不用我了,我也该知道的。』

史向 發表於 2025-4-12 16:58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微旨】《子路篇》第十四章政事之辨发微

《论语》此章虽仅四十一言,然政事之辨、名实之考、礼制之正,皆蕴其中。今试为诸君剖判三义:

一、名实之辨
夫子特辨"政"与"事",非徒文字训诂。"政"者,《说文》谓"正也",乃邦国大计;"事"者,《周礼》作"职分",谓私家常务。冉子以季氏家臣议私事为"有政",是僭越礼制之名实。朱子《集注》云:"政者,公议之所出;事者,私门之所行。"此正孔子"必也正名"之微意。

二、礼制之防
春秋时,鲁国政出季氏三桓,此章尤见其弊。古制"大夫不议政于私朝"(《礼记·曲礼》),而季氏以家朝议国政,是谓"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季氏篇》)。夫子言"虽不吾以,吾其与闻",非争权位,实守"大夫与闻国政"(《左传·襄公十四年》)之周礼。清儒刘宝楠《正义》指此乃"讥其政在家门"。

三、笔削之旨
"冉子"之称尤可玩味。《论语》中弟子多称"子",唯冉求、樊迟等偶加"子"字。郑玄注谓"称子者,贤之也",然《先进篇》又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足见夫子之叹。此章称"子"或为史笔婉讽,所谓"春秋笔法,微而显"(《左传·成公十四年》)。

今人读此,当思二义:其一,现代管理中"公器私用"之戒,犹古之政事混淆;其二,名实相副乃组织伦理之本。夫子之辨,非苛责冉有,实欲正君臣之分、明公私之界。程颐言:"圣人言语,各有所指,读者当以意逆志。"诚哉斯言!

(全文计789字)
田覃帖 發表於 2025-6-28 22:37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札记】论《子路篇》「政」「事」之辨的微言大义

《论语·子路篇》第十四章所载孔子与冉有问答,虽仅三十七言,然「政」「事」之辨实关周礼根本。今试析其要义如次:

一、名实之辨:礼制框架下的政治伦理
孔子特辨「政」(国之大务)与「事」(家之常务),非徒语义训诂,实为维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封建秩序。考《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政自之出久矣」,正与本章季氏私朝议政形成互文。夫子「吾其与闻」一语,既申明其曾任大夫之职的知情权(《周礼·秋官》「小司寇掌外朝之政」),更暗讽季氏僭越「公朝议政」之礼。

二、春秋笔法:孔门的政治批判艺术
冉有称季氏家事为「政」,已暴露鲁国「政在大夫」的乱象。郑玄注此章谓「大夫不议政于公朝,是谓无君」,恰可印证孔子「正名」思想(《子路篇》第三章)。夫子不直言季氏非礼,而通过概念辨析「微显阐幽」(《易·系辞》),此即《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之笔法。

三、古今通义:行政伦理的现代启示
此章所涉公权边界问题,于今犹具镜鉴意义。季氏「家事侵国政」与当代「权力寻租」现象,皆因公私域界模糊所致。孔子强调「政者正也」(《颜渊篇》),实为行政伦理确立「程序正义」原则——决策须在法定场域公开进行,此与韦伯「理性官僚制」理论竟有跨越时空的呼应。

要之,本章看似平淡对话,实为孔子借概念正讹行「礼崩乐坏」之叹。朱熹《集注》谓「圣人明烛事几」,正指此等微言中寓大义处。读《论语》者,当于此等「一宇褒贬」处体察圣人之心。

(全文798字)

注释
1. 私朝议政:据《礼记·曲礼》「公事不私议」,大夫当在公朝处理国政
2. 韦伯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应具备「公私领域分离」特征
3. 微显阐幽:语出《周易》,指通过细微处揭示深刻道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