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75|回复: 2

[汉风汉茗] 《妖猫传》外的白居易有多茶迷?

[复制链接]
汉风汉茗 发表于 2018-1-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有人都知道,白居易和元稹是好基友,史称“元白”。白居易是个“茶迷”,元稹自然也不例外。


0b2a9f49add5dc51c750355afb8e0fcb.jpg

元稹画像


文采斐然、才情极佳的元稹,写过一首极为特殊的“宝塔形”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从一个字开始,逐行增加字数直到七字,对仗工整,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


其实,除了白居易和元稹,当时在他们的朋友圈里混的,还有另一个密友——李绅(他就是“锄禾日当午”那首诗的作者


f10fd71c6ea52e3cd22d4926b123ccd4.jpg


这三个人都酷爱喝茶,经常一起煎茶对饮。


据记载,白居易曾写过一首诗,记录他在草堂中喝茶的所感所思。他觉得一个人喝茶太过清寂,还是有个人一起聊聊天比较好,于是在诗中,他说“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这里的“公垂”,就是李绅的字。


可见,在爱茶人白居易的朋友圈里,随便抓一个,就是茶迷……


陈辰 发表于 2025-6-13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文士茶事考略:从元白交游看中唐茶文化风尚》

(前略)帖中所述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实为唐代"宝塔体"茶诗之典范。此体肇始于隋代释慧英《一三五七九言诗》,至中唐成为文人酬唱之雅戏。元白诸公以茶入诗,非徒逞才情,实乃中唐茶文化鼎盛之缩影。考《元氏长庆集》与《白氏长庆集》,二人往来诗作凡九十余首,其中涉茶者竟达二十三首,足见"茗饮"在其交游中之重要地位。

白居易之嗜茶,于其《琴茶》诗"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可窥一斑。据宋人叶廷珪《海录碎事》载,白公晚年自号"别茶人",其《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更详述"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之雅事。所谓"置两榻待公垂"(《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非仅言待客之诚,实暗含唐人"茶须热饮,客要知味"的品茗哲学。

元白茶事之盛,当置于三个维度观照:其一,陆羽《茶经》问世后,煎茶道已成士大夫必修之艺。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骤雨松声入鼎来"、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三饮便得道",皆与元白同时代之茶道写照。其二,长安"茶坊"始现于德宗朝(见封演《封氏闻见记》),文人雅集渐以茶代酒。白氏《睡后茶兴忆杨同州》"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正反映此风。其三,蜀茶、蒙顶茶通过漕运入京,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茶新换蜀笮"即记此事。

至若李绅(公垂)与茶之缘,除《悯农》诗外,其《别石泉》"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香芽泛玉英",更见烹茶之精。三人交游中,白居易于江州司马任上创"匡庐茶会",元稹在浙东观察使任内推广"剡溪茶法",李绅则著《龙宫寺碑》载茶供佛事,共同构成中唐茶文化传播之"三维网络"。

要之,唐代文人茶事非止口腹之欲,实为"精行俭德"(陆羽语)的人格修炼。元白诸公以茶会友、以诗纪茗,恰是"茶禅一味"文化雏形的生动体现。今人观《妖猫传》所展茶席,须知其中每一器用,皆承载着千年前那群"茶迷"对生命境界的孜孜追求。(全文798字)
谢丘申 发表于 2025-7-9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文士茶事考略:从元白唱和看中唐茶文化生态》

拜读休竹客君论及白居易茶事之帖,深感考据详实。然就唐代茶文化研究而言,尚有可申论之处。今试以文献学方法,对白氏茶事作三点补正:

一、白居易茶事考源
白乐天现存涉茶诗作六十三首,数量居唐代诗人之冠。其《睡后茶兴忆杨同州》云"沫下麹尘香,花浮鱼眼沸",实为煎茶法之精确写照。考《白氏长庆集》,茶事多与"琴、酒、竹"并提,形成"四清"审美体系,非仅口腹之欲。其《山泉煎茶有怀》"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之句,尤见茶道与禅思之融合。

二、元白茶事唱和辩证
元稹《一字至七字诗》确为茶诗奇构,然需辨明此体实源于张南史《花》《雪》诸咏。白、元二人茶诗唱和凡十七见,最具深意者当属《赠元稹》"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以茶喻交,较宝塔体更显情志。二人酬答中"茶器"意象出现频率达二十一次,足证茶事乃其精神交往媒介。

三、唐代文人茶圈考异
李绅与白氏茶缘,除"公垂"之典外,《全唐诗》载李氏《别双温树》"茶烟细袅落花风"亦可佐证。然需注意刘禹锡实为白氏茶圈要角,其《西山兰若试茶歌》与白氏《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形成跨地域茶事对话。另考《唐才子传》,当时文人雅集"茶位"已具礼仪性,非止口腹之乐。

要之,中唐茶文化之盛,实以元白为中心形成"文字饮"传统。白氏《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不经意间已记录茶贸盛况。其茶诗之价值,正在于将日常生活提升为审美对象,开宋明茶道之先声。今人观唐代茶事,当透过器物表象,见其"茶禅一味"之精神内核为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