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02|回复: 0

[古文观止] 何新·释“吉凶”

[复制链接]
何新 发表于 2017-12-2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新:释“吉凶”

effb5fb44b2aef0e3fae3f7e01a4a1f3.jpg

  古人称喜事曰“吉”、“大吉”、“吉祥”、“吉利”。称灾事则曰“凶”。此二语之来源,暗昧已久。兹说之如次:

  吉字甲骨文形体作:“

376741058d15e6db6a33eead45dba437.png

”。(参看《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第44页)

  (旧说吉字形象牡器,或象矛兵,皆不确。)

  今案,吉字形从口,从矢,或从射,于六书当为会意字。以声类求之,实即“疌”与“捷”之本字。

  《说文》:“疌,疾也。”“捷,猎也,军获得也。从手疌声。”吉、疌古音通。(今“结”字音从吉读结,尚存古音)。“吉”字形,象矢射而飞,矢飞则“疾”(即“疌”)。引申为射猎,再引申即为“猎有所获”。

  甲骨卜辞:“佳右只(获)否,佳左只(获)吉。”于省吾释谓:向右射不获,向左射有获。《易经》中吉字多有“获”意。“大吉”即猎有大获。“吉祥”,即“吉羊”(羊、祥古通),即获羊也(古以羊为祥兽)。

  又,“利”字从刀从禾。《说文》引《易》谓》“利者,义之和也”。案“义”通“刈”,即杀割也。和当为“禾”。割禾称“利”,引申即农事有收获也。俞樾说:“利从刀,从禾,会意,……土地所出者莫重于禾,以刀刈禾,利无大于此者矣。……至锋利之义,即从以刀刈禾而得,非其本意也。”其说至确。猎有所获,古人称“吉”。 古人称“利”。又“鲁”字古义亦训嘉美(参看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鲁》),其金文字形从鱼或从又(手也),应即渔有所获之美词也。

  与吉为反义的,是凶字。凶,《说文》:“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案,凶古音荒。凶荒二字,古音同义通。凶即荒年也。其字形象猎兽之坑崩坏之形,喻不获也。狩猪时代,无猎则绝食,故称“荒”。(引申即为“慌”或“惶”。亦即“凶”。今语人心慌慌,《说文》引《左传》谓本作“凶凶”。)荒字晚出,春秋以后方成为称农业灾荒之专字耳。

  《殊按:凶之音义,何新先生后来研究龙神话时,考其为“恶”之古字。恶即鳄。恶鳄音义通。故凶,即象鳄穿地为穴之形,即《说文》所谓“地穿交陷其中”。鳄掘土作穴,有多个出口,利潜伏出入,故曰“交陷”。》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学习与思考》,1985年第4期。校录:黄世殊)

天生审力 发表于 2025-6-14 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吉凶"义理疏证》

何新先生《释"吉凶"》一文钩沉甲骨金文,抉发"吉""凶"二字本义,其说颇具创见。今就训诂、音韵、文化三端补证如下:

一、训诂考源
"吉"字从矢从口之构形,确如先生所言当会疾速之意。考《周礼·夏官》"疌马"郑注:"疾也,速也。"《尔雅·释诂》"捷,胜也"与"猎获"义相贯通。甲骨文"吉"字作(图示),上部矢簇与下部穴口之形,正合《周易·系辞》"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的狩猎文明遗意。先生谓"大吉"即"大获",可于《诗经·七月》"言私其豵,献豜于公"得证,猎获大小之分,实为吉等差别之源。

二、音韵通转
"吉""疌"声纽同属见母,韵部在质叶通转。王念孙《广雅疏证》云:"疾谓之疌,犹速谓之捷。"此声训之证。至若"凶""荒"之通,验之《释名·释天》:"凶,空也。"《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三谷不升谓之凶",范宁注:"凶,虚也。"皆与"荒"之"空虚"义相发。先生谓鳄(恶)与凶音义相关,考《说文》"虺"字下云"上古艸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蛇鳄之患确为"凶"之原始意象。

三、文化语境
《礼记·郊特牲》"伊耆氏始为蜡",郑注:"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此即"吉"之猎获义在祭仪中的遗存。而《周礼·大司马》"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正与"凶"之荒年本义相应。先生揭示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中语义演变之理路,尤具卓识。甲骨文"鲁"字从鱼从口(图示),与"吉"字构形思维同一辙,皆以物质获取为幸福本源,此先民生存哲学之真貌。

要之,何说从文字构形溯至文明形态,使"吉凶"二字成为解读华夏先民生存焦虑与价值判断的密码。若参以考古发现之仰韶文化骨镞、龙山文化陷井遗迹,则更可实证其说。惟"凶"字取象于鳄穴之说,或可补证于商周青铜器饕餮纹中鳄龙形象,然需更多文字学证据支持。此说纵有未周,然其以多重证据法贯通文字与文明的研究范式,诚为当代国学研究之典范。

(全文计798字)
彭岐玉 发表于 2025-6-15 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新释"吉凶"说补苴》

何新先生《释"吉凶"》一文,以音韵训诂为枢轴,贯通甲骨金文与传世文献,其说多创见而具启发。今就管见所及,略作补苴,以就正于方家。

一、"吉"字本义之再勘
何谓吉字从矢从口为"疌""捷"之本字,其说可从。然考甲骨文"吉"字(𠮷)上部实象矢镞之形,下部之"口"非人口之谓,当为"凵"(坎)之省变,整体会矢纳于函之意。《周礼·夏官》"函人为甲",郑注:"函,矢室也。"矢入函则兵戢,故引申为安宁美善之义。卜辞"王占曰吉"(《合集》6457正),正取此安定祥瑞之引申义。至若"大吉""吉祥"诸词,乃后世伦理化之演绎,未可径以猎获解之。

二、"利"字农耕内涵申说
何引俞樾"以刀刈禾"说甚确。按金文"利"(𥝤)从禾从勿,勿即耒刃之象,《诗经·周颂》"奄观铚艾"之"铚"即其遗制。然"利"之深层意蕴,实与周人重农传统相关。《礼记·月令》孟冬"令告民出五种,命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此即"利"字所蕴之农耕文明密码。至《周易》"利者义之和",乃儒家以伦理重构经济概念之显例。

三、"凶"字考源异说
何谓凶象鳄穴之说颇具神话思维特色。然考甲骨文"凶"(𠒋)从凵从乂,实象陷阱交错之形。《周礼·雍氏》"春令为阱擭沟渎之利于民者",郑司农注:"阱,陷也。"此正与狩猎时代"不获为凶"相契。至若"荒""慌"诸字之音义关联,当属同源词族之分化现象,未可简单等同。鳄鱼说虽新颖,然于早期甲金文形体无征,似有过度诠释之嫌。

四、文字训诂方法论刍议
何文以声韵通转为钥解字,诚得清代朴学精髓。然文字训诂当恪守"形音义互求"之法则:甲骨文"吉"字从"士"之变体(𠂄),与"牡器说"虽未必确,然其取象于男性生殖崇拜之可能,未可遽然否定。闻一多《伏羲考》谓"吉""士"同源,可备一说。此亦见古文字研究需兼采人类学视野。

要之,何文抉发"吉凶"概念与先民生产活动之关联,确为卓识。然文字演变乃层累造成,未可执一端而论。今之学者当以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互证,方得古义真诠。管窥之见,谨俟明教。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卯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三日卯時| 2025/6/27/週五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