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84|回覆: 1

[儒家學說] 【第276期】音頻學【論語·子路篇第1章】怎樣理解『先之、...

[複製連結]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7-12-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頻學【論語·子路篇第1章】怎樣理解『先之、勞之』和『無倦』在管理政事中的重要性?

13·1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這裏所謂『先之』,就是要做在百姓之先,身先百姓。所謂『勞之』,就是使百姓勤勞工作。兩個『之』字,都是指百姓。『無倦』,就是不要倦怠。

這段話的意思是,子路問怎樣管理政事。孔子說:『做在百姓之先,然後使他們勤勞地工作。』子路請求再講一點。孔子說:『不要倦怠。』

本章孔子答子路問政,突出強調了勤政的問題。【國語·魯語下】記載:公父文伯之母敬姜說:『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噁心生。』意思是說,老百姓勤勞就會思考,會思考就會產生善心;安逸就會缺乏節制,缺乏節制就會忘掉善行,忘掉善行就會產生噁心。這句話言簡意賅,總結出一條極為重要的歷史經驗:一個好的政治,應當在民眾中大力倡導勤勞節儉之風,反對貪圖安逸之風。怎樣提倡呢?孔子講的『先之、勞之』和『無倦』,就是最好的答案。『先之、勞之』,強調為政者要

以上率下,發揮帶頭作用,只有自己做在百姓之先,率先而行,才能使百姓勤勞地工作,帶動一方形成勤勞節儉之風。『無倦』,強調為政者要勤政,而不能怠政,這與孔子回答子張問政時講的『居之無倦』(【論語·顏淵】)是一個意思。

孔子答子路問政所提出的『先之、勞之』和『無倦』,對於我們正在開展的反對『四風』工作,依然有着重要的啟示和借鑑意義。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針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新表現作出指示,強調糾正『四風』不能止步,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轉變作風,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形成『頭雁效應』。『先之、勞之』和『無倦』,正是實現上述要求所必不可少的。

附:

【原文】

13·1子路問政。子曰:『先之①,勞之②。』請益。曰:『無倦③。』

【注釋】

①先之:做在百姓之先,身先百姓。之,指百姓。②勞之:使百姓勤勞工作。之,指百姓。③無倦:不要倦怠。

【譯文】

子路問怎樣管理政事。孔子說:『做在百姓之先,然後使他們勤勞地工作。』子路請求再講一點。孔子說:『不要倦怠。』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1 22:5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風清雲談 發表於 2025-4-24 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子路篇】首章所載孔子"先之勞之""無倦"之訓,實為千古政道之圭臬。今試析其精義如次:

一、"先之勞之"的示範性治理
"先之"非僅時序概念,實含價值引領之義。【禮記·大學】云"上老老而民興孝",恰與此章相發明。為政者當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以德行為先導,以躬耕為表率。管子所謂"御民之轡,在上之所貴",正謂此理。觀周公"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即是"先之"之典範;大禹"手足胼胝"之勞,乃"勞之"之極致。此二者實為政教之一體兩面:未有身不先而能令人從者,亦未有不勞而能成治者。

二、"無倦"的持久性修為
"無倦"二字,看似平易,實含三層深意:其一為【周易】"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其二乃【孟子】"掘井及泉"的恆毅品格,其三系【中庸】"至誠無息"的道德境界。孔子答子張問政曰"居之無倦",與此處應答形成互文,可見其將"不倦"視為從政者核心素養。范仲淹"先憂後樂"之志,諸葛亮"鞠躬盡瘁"之行,皆得此中三昧。

三、現代治理的鏡鑒價值
今觀"四風"整治,尤需體認此章精義。形式主義之弊,正在"倦"字作祟;官僚主義之害,實因"後"於民需。習近平同志強調"頭雁效應",正是對"先之"思想的創造性轉化。而"勞之"之教,在當代尤需理解為:領導幹部當以"數字鴻溝"為田疇,以"急難愁盼"為稼穡,使勤政為民成為常態。

結語:
此章雖簡,卻構建起"示範-動員-持守"的完整治理邏輯。昔程頤解此章謂:"君子之治人,治其末也;正己而物正,治其本也。"今當以古鑒今,在"正己化人"中實現善治,方不負聖人之訓。治道雖萬變,其宗不離"先""勞""恆"三字,此即本章歷久彌新之價值所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