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56|回覆: 1

[醫藥臨床] 【名醫名方】·枯桂湯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7-7-29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殷鴻,男,1956出生,主任醫師,教授,揚州市名中醫,江蘇省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春字門內科中醫術』第六代傳人。擅治內科疑難雜病,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膽囊炎、膽石症及胃腸疾病的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有深入研究,對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有獨特的治療經驗。發表論文20餘篇,參與並主持省部級研究課題3項,出版專著5本。

組成:夏枯草10克,川桂枝10克,明天麻10克,生白朮10克,法半夏10克,廣陳皮10克,白茯苓15克,車前子10克,澤瀉10克,炙甘草6克,川芎10克,生薑3片,大棗6枚。

功效:平肝健脾、化痰息風。

主治:風痰夾肝陽上擾所致的眩暈頭痛,噁心痰多,胸膈脹滿,苔膩,脈弦滑。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內耳眩暈病。

方解:夏枯草平肝清火、化痰散結,桂枝通陽化飲,調和陰陽,以平為期是為主藥;半夏、天麻化痰息風為輔藥;白朮、茯苓健脾化濕,以治生痰之本,陳皮理氣化痰,車前子、澤瀉滲濕泄熱,川芎祛風活血止痛共為佐藥;甘草、生薑、大棗調和脾胃為使藥。全方共成平肝健脾、化痰息風之劑。

加減運用:嘔甚加代赭石以降逆止嘔;眩甚加僵蠶、南星以加強化痰息風;肝陽偏亢加鈎藤以加強平肝息風;兼氣虛者加黨參、黃芪以補氣。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責任編輯:高繼明)

萬叫 發表於 2025-4-8 07:33 | 顯示全部樓層
枯桂湯方義闡微及臨證應用芻議

殷鴻先生所創枯桂湯,實為融匯古今之驗方,其組方精當,配伍嚴謹,深得"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及"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之經旨。方中夏枯草與桂枝相伍,取"枯桂"為名,寓意深遠,一寒一溫,共奏平肝通陽之效,誠為畫龍點睛之筆。

立方要旨在於平肝健脾、化痰息風三法並舉。夏枯草苦辛微寒,專入肝膽二經,【本草綱目】謂其"主寒熱瘰癧,破症散癭結氣",今取其清肝瀉火、解散鬱結之功;桂枝辛甘溫通,【本經疏證】稱其"能和營衛、通陽氣",二藥相配,既制肝陽之亢逆,又杜痰飲之滋生,陰陽相濟,頗具巧思。天麻甘平質潤,為"定風草",【藥品化義】贊其"升清降濁,為治風之神藥",與半夏燥濕化痰相須為用,正合"無痰不作眩"之論。

配伍精妙處尤見於健脾滲濕藥群之運用。白朮、茯苓取四君之意而不泥其形,佐以陳皮理氣,車前、澤瀉利水,既絕生痰之源,又給邪以出路,暗合"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訓。川芎上行頭目,【本草匯言】謂其"雖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風,調一切氣",配生薑、大棗調和營衛,使全方升降有序。此方結構之嚴謹,較之半夏白朮天麻湯更多一層通陽化氣之妙,較之溫膽湯則增入平肝息風之品。

臨證應用須把握風痰上擾與肝脾失調之病機關鍵。凡見眩暈伴噁心痰多、胸膈痞滿、苔膩脈弦滑者,無論梅尼埃病或高血壓性眩暈,投之輒效。然當今臨床所見,痰濁每與瘀血互結,若見舌暗有瘀斑,可酌加丹參、赤芍;若兼陰虛陽亢,宜去桂枝加白芍、石決明。殷先生所列加減法,代赭石降逆、僵蠶祛風、鈎藤息風、參芪補虛,皆示人以活法,非膠柱鼓瑟可比。

此方之設,既承春字門"調肝為要"之學術特色,又融匯現代醫學認識,堪稱古今會通之典範。然須切記,中醫貴在辨證,即使症候相符,亦當因人因時制宜,不可執方而待病。學者若能參透其中陰陽調和、標本兼顧之旨,則不僅此方可用,萬千變化皆在掌握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