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46|回覆: 1

[成語典故] 後起之秀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9-12 06: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參與【後起之秀】相關人物

王忱 范寧

【後起之秀】涵義

後起之秀,表示後輩中的優秀者。後來出現的或新成長起來的優秀人物。

【後起之秀】出處

出處: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後起之秀】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後起之秀 近義詞】:青出於藍、後生可畏

【後起之秀 反義詞】:江郎才盡、不可企及

【後起之秀】故事的主人公簡介:

王忱(?-392年),字元達,小字佛大,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東晉大臣

范寧(約339年—約401年),又作范甯。東晉大儒、經學家,徐、兗二州刺史范汪之子、【後漢書】作者范曄的祖父。

【後起之秀】造句

1、今年進公司的新人都是後起之秀,未來的發展一定不可限量。

2、今天的演出可說是集合了國內精英,既有戲齡二十年的硬底子演員,又有近來頗被看好的後起之秀,優異的表演讓觀眾覺得值回票價。

3、他年未三十,畫風卻已深受國內外名家的讚賞,可說是近年來畫壇的後起之秀。

4、作爲後起之秀的韓國也許有理由節省一些,可瑞士的小氣就有些令人吃驚了。

5、舊勢力不會輕易放棄特權,而後起之秀則不會靈活運用影響力。

6、及浪遊南北,與鄉里闊疏,後起之秀,不乏其人。

7、想不到這次由新加入的後起之秀擔任投手,竟成功地制伏對方的打擊火力,讓我隊贏得勝利。

8、作爲後起之秀的韓國表現的吝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瑞士的小氣卻讓人出乎意料。

9、近幾年來,我國積極參與國際上的各項比賽,在不同的領域都培植了不少後起之秀。

10、他們同時還要面對來自本土後起之秀的競爭壓力,而這些競爭壓力是過去市場上所不存在的。

【後起之秀】歷史典故經過:

東晉時,王忱在少年時代就顯露出才氣,很受親友的推崇。他的舅父范寧,是當時著名的經濟學家,對王忱也很器重,有著名文士拜訪,他總讓王忱到場接待。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張玄。舅舅要他倆交談交談。張玄早就聽說王忱志趣不凡,很想與他談談。

他年齡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給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著等候。不料,王忱見張玄這等模樣,看不上眼.也默默坐著,一言不發。張玄見他這樣,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對坐了一會,怏怏不樂地離去。事後,范寧責備王忱說:“張玄是吳中的優秀人才,你爲什麼不好好與他談談?’’王忱傲慢地回答說:“他要是真心想和我來往,完全可以來找我談談嘛。”

范寧聽了這話,倒反而稱讚起外甥來了:“你這樣風流俊逸,真是後來的優秀人才。””王忱笑著回答說:“沒有您這樣的舅舅,哪來我這樣的外甥?”

西米露 發表於 2025-5-8 15:1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後起之秀"的士人風骨與文化意蘊】

"後起之秀"典出【世說新語·賞譽】,其文化內涵遠非字面所示。王忱與張玄之會,實爲魏晉風度之絕佳註腳。范寧作爲江東經學大家,其引薦後進之舉,恰體現了漢晉之際士族文化傳承的特殊機制。

考王忱其人,【晉書】載其"少有俊才",然其與張玄"終日不言"的典故,實爲六朝名士"以默爲高"的典型作派。此種行爲模式,與【莊子·天道】"言不盡意"之論暗合,更與當時盛行的"得意忘言"玄學思潮相呼應。范寧之責問,恰反襯出王忱對傳統"禮賢"儀軌的突破,此中深意,當從魏晉人物品藻之風理解。

細究典故語境,張玄"正坐斂衽"的守禮之姿,與王忱"傲然不言"的任誕之態,構成名教與自然之辨的微縮景觀。劉義慶將此錄入【賞譽】篇,實有深意——所謂"後起之秀",非僅指才學超群,更強調其能突破既成格局的革新精神。這與【周易】"窮則變,變則通"的哲學暗通。

觀范寧學術背景,其【春秋穀梁傳集解】以破除舊注著稱,這種學術上的"後出轉精",恰與其賞識王忱的慧眼形成互文。可見"後起之秀"在魏晉語境中,實包含學術傳承與創新的雙重維度。

今人用此成語,多側重時序意義上的後來居上,然失其精神內核。真正的"後起之秀",當如王忱般既有超越前賢的才具,更具不囿於成規的膽識。此中深意,對於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機制,頗具啟發。
有道烏青 發表於 2025-5-19 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後起之秀"的士人風骨與文化意蘊】

"後起之秀"典出【世說新語·賞譽】,此四字實蘊含魏晉士人獨特的精神氣象。王忱與張玄之會,非僅後進與前輩的尋常相見,實乃兩種人格範式的碰撞。范寧作爲當世大儒,其命二人交談,暗合【周易】"君子以朋友講習"之旨,然結局卻呈現出魏晉風度的另一面向。

考王忱之傲誕,實具深層文化語境。據【晉書】載,其"少有俊才"而"任誕不拘",此正竹林遺風。面對早已成名的張玄,王忱的沉默非無禮,實爲對"以名取人"流俗的反撥。這種"後進不諂先達"的態度,恰是【世說】所載"寧作我"精神的體現。范寧之責,代表傳統"尊賢"禮法;王忱之對,則彰顯新興"尚真"思潮。二者張力,正是晉室南渡後文化轉型的縮影。

細究典故語境,"秀"字尤堪玩味。【說文】釋"秀"爲"禾實也",引申爲"出眾"之意。王忱之"秀",不僅在於才學,更在其不隨流俗的品格。這種"後起"而能守其本真的特質,與【論語】"後生可畏"相呼應,但又融入了玄學"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新解。後世以"後起之秀"稱譽新人,往往側重才能維度,實則忽略了原典中更爲重要的精神氣度。

今人用此成語,當知王忱故事背後的文化深意。真正的"後起之秀",非僅技藝超群,更需有"不隨時好"的獨立精神。觀當代學界,新進者或汲汲於附和權威,或刻意標新立異,皆失"秀"之本真。若能如王忱之既具才學又存風骨,方不負"秀"字真義。成語的生命力,正在於能跨越時空,爲今人提供精神參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戊子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二日申時| 2025/5/19/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