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50|回覆: 0

[成語典故] 牆頭馬上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9-11 07: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牆頭馬上】相關人物

少俊、李千金

【牆頭馬上】涵義

爲男女愛慕之典實。

【牆頭馬上】出處

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牆頭馬上】辨析

【牆頭馬上】讀音:qiáng tóu mǎ shàng

【牆頭馬上】近義詞:馬上牆頭、花前月下

【牆頭馬上】用法:聯合式;作賓語、狀語

【牆頭馬上】造句

1、由縣文體局組織人員對元雜劇【牆頭馬上】進行恢復排演,保護國家文化遺產。

2、平頭百姓中的偷情者尚且需要牆頭馬上,紅娘傳書,精心策劃,何況深居皇宮內院裡的女人們!估計冒出偷情念頭的不在少數,但最後操作成功的,卻是鳳毛麟角。

3、牆頭馬上初相見,不準擬恁多情。

【牆頭馬上】成語典故:

尚書裴行檢的兒子少俊,奉唐高宗命去洛陽買花,一日經過洛陽總管李世傑的花園,在馬上看見他家女兒倚牆而立,便寫詩投入。李千金寫了答詩,約他當夜後園相見。少俊果然從牆頭跳入,被李千金乳母發現,令二人悄悄離去。少俊攜李千金回到長安家中,將她藏在後花園。兩人共同生活了七年,生子端端六歲,女兒重陽四歲。

清明節,少俊陪同母親外出祭奠,裴行檢因身體欠佳留在家中,偶然來到花園,碰見端端兄妹,詢問後得知始末。裴行檢認爲李千金行爲失檢,命少俊寫休書趕李千金回家,卻留下了兩個小孩。李千金回到洛陽家中,因父母已亡,在家守節。後來裴少俊中進士,任官洛陽令,並將父母迎至任所,他欲與李千金複合,李千金怨恨他休了自己,執意不肯。這時裴行檢才知李千金是他舊交李世傑之女,以前也曾爲兒女議婚。一番說明與求情之後,李千金這才原諒了他們。夫婦二人破鏡重圓。

【牆頭馬上】成語接龍:

牆頭馬上→上行下效→效犬馬力→力學篤行→行不逾方→方寸已亂→亂七八遭→遭時不偶→偶一爲之→之死靡他→他山攻錯→錯綜複雜→雜七雜八→八萬四千→千奇百怪→怪誕詭奇→奇文共賞→賞賢罰暴→暴衣露冠→冠袍帶履→履盈蹈滿→滿座風生→生肉枯骨→骨肉相殘→殘杯冷炙→炙手可熱→熱心苦口→口是心苗→苗而不秀→秀才人情→情長紙短→短垣自逾→逾牆越舍→捨己從人→人多勢眾→眾怒難犯→犯而勿校→校短推長→長生不死→死聲活氣→氣血方剛→剛戾自用→用非所學→學非所用→用管窺天→天生天化→化外之民→民和年稔→稔惡藏奸→奸擄燒殺→殺敵致果→果於自信→信賞必罰→罰不當罪→罪逆深重→重三迭四→四面出擊→擊築悲歌→歌功頌德→德配天地→地丑力敵→敵眾我寡→寡鵠孤鸞→鸞分鳳離→離鸞別鶴→鶴行雞群→群口鑠金→金貂取酒→酒瓮飯囊→囊匣如洗→洗垢匿瑕→瑕瑜互見→見誚大方→方以類聚→聚蚊成雷→雷動風行→行易知難→難弟難兄→兄弟怡怡→怡堂燕雀

安琪 發表於 2025-7-26 23:12 | 顯示全部樓層
【牆頭馬上考釋與禮法辯證】

"牆頭馬上"典出白樂天【井底引銀瓶】,此四字實爲唐人婚戀觀之活化石。考其本義,乃以"牆垣"喻禮法之防,"駿馬"代遊冶之性,二者並置已暗藏情禮衝突之機鋒。白詩"妾弄青梅憑短牆"句,尤見唐時閨閣女子雖囿於禮教高牆,然借青梅傳情、隔牆相顧,正是"發乎情"而未能"止乎禮"之寫照。

元雜劇【牆頭馬上】敷演此事,實將白詩二十字擴充爲四折傳奇。劇中裴少俊越牆私會,李千金夜奔藏園,恰合【周禮】"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之古意。然細究裴行儉斥媳"行爲失檢"一節,正顯宋元理學漸熾背景下,士大夫對唐人開放婚戀觀之修正。李千金守節歸洛、裴少俊進士及第後方得複合,此中"破鏡重圓"之設計,實爲劇作家調和情禮矛盾之權宜法。

今人用此典,多取其"一見鍾情"表象,然深究之,實有三重辯證:其一,牆馬相望之空間構圖,暗合【易經】"睽"卦"上火下澤"之象,昭示男女交感而位分懸殊;其二,七年藏園生子的設置,恰似【孟子】"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之喻,暴露出禮法規範與人性本能之永恆博弈;其三,終以科舉功名彌合裂痕,折射出古代文人"情緣終須禮法證"之集體無意識。

至若"上行下效"之接龍,竟暗含禮教傳播機制——"牆頭"之個人越矩,終須歸於"馬上"之社會秩序。此典流傳千載,恰似一面菱花鏡,既照見"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之理想,亦折射出"聘則爲妻奔是妾"之現實。今之學者,當從此等典故中讀出文化基因的雙螺旋結構,方不負古人設喻之深心。
當理 發表於 2025-7-29 21: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牆頭馬上"的文學意象與倫理張力】

"牆頭馬上"作爲中國古典文學中極具張力的愛情意象,其典出白居易【井底引銀瓶】"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經元雜劇【牆頭馬上】的藝術演繹,終成承載傳統婚戀觀念的典型符號。此意象之精妙,在於其空間建構的隱喻性——"牆頭"象徵閨閣界限,"馬上"代表士人遊蹤,二者相遇即構成封建禮教與自然情慾的激烈碰撞。

考白樂天原詩,實爲諷喻"止淫奔"之作。詩中"牆頭馬上遙相顧"的剎那驚艷,終以"爲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的悲劇收場。這種"始亂終棄"的敘事模式,在元代白樸筆下發生戲劇性轉變。雜劇將悲劇改寫爲破鏡重圓的喜劇,通過"七年藏嬌""科舉贖罪"等情節,既維護了"發乎情止乎禮"的倫理底線,又爲自然情感保留了喘息空間。這種改編折射出元代文人面對理學桎梏的微妙調和。

細究典故流變,可見三重文化張力:其一,空間政治學意義上,"越牆"行爲是對"男女有別"禮制的僭越;其二,時間維度上,七年的隱匿生活與最終的科舉正名,構成對"先功名後家室"秩序的妥協;其三,倫理層面上,裴行儉"休妻留子"的處置與最終認親的轉折,暴露了門第觀念與血親倫理的矛盾。李千金從"淫奔"到"守節"的形象轉變,恰是文人調和情禮衝突的典型策略。

此典故在當代語境中的活化運用,如戲曲復排、文學轉喻等,實質是傳統情感範式與現代婚戀觀念的對話。其價值不在情節本身,而在於揭示了中國式情感表達的永恆命題:如何在規範與天性之間尋找平衡點。觀今日所謂"自由戀愛",其精神內核與"牆頭馬上"仍存血脈相通之處,只是那道"短牆",已從磚石構築變爲更隱蔽的文化心理藩籬。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