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85|回覆: 0

[文化歷史] 國際舞台上的湯顯祖世界領略中國韻味的一扇窗口

[複製連結]
+
無端 發表於 2016-4-26 14: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國際舞台上的湯顯祖世界領略中國韻味的一扇窗口

國際舞台上的湯顯祖世界領略中國韻味的一扇窗口

資料圖

一出【牡丹亭】,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感動了一國又一國的人。400多年前湯顯祖筆下的杜麗娘,已經意識到人活着不僅僅是為了活着,而這,正是它走向今天的一種價值,走向世界的一種路徑。

國外湯學研究始於20世紀初。同一歷史時期,中國正在經歷新文化運動,在彼時的中國,莎士比亞成為了一種思想啟蒙的方式。一進一出,是文化交融的燦爛。

【解放書單】對話中國戲曲學會湯顯祖研究會副會長鄒元江,請他描述一個正在國際舞台上妙曼着的湯顯祖。

解放書單:最近,您到浙江遂昌參加了為紀念湯顯祖逝世400周年而舉辦的學術研討會。在這個【牡丹亭】的誕生地,您看到今天湯學是怎樣一番奼紫嫣紅開遍?

鄒元江:遂昌這個浙西古邑一直很重視湯顯祖文化的傳承。2000年,湯顯祖研究會成立時,遂昌就派代表參加了。此後10多年,遂昌做了許多具體的事。比如,推出了【湯顯祖研究通訊】這本刊物,目前已經出了24期;舉辦湯顯祖文化節,等等。可以說,今天遂昌圍繞湯顯祖所做的,展示着當代中國湯顯祖研究的一個新動向。

湯顯祖並不是遂昌人,他在那裏為官五載,創作了【牡丹亭】,但遂昌把湯顯祖視為當地的靈魂人物。那裏至今保存着明時遺愛祠的門牆,崑曲十番時時響起,400年的文化傳統流傳不輟。

解放書單:而在此之前,您剛剛赴英國四所大學做了關於湯顯祖的演講。湯顯祖在英國高等學府裏的存在,和在中國千年古邑裏是怎樣一番不同的光景?

鄒元江:我去英國大學講湯顯祖,是2016年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國內外系列活動的一部分。在我去英國的同時,英國一位研究莎士比亞的專家到中國四個城市巡講了莎士比亞。這是學界的一種對話。

在這個紀念活動中,英國大學生演一出湯顯祖的【南柯記】,中國大學生演一出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合起來叫做【仲夏夜南柯夢】,非常具有對話的意義和象徵性。

可見,在今年這個紀念湯顯祖去世四百周年的特別時刻,湯顯祖研究在我們對外文化交流中擔當了重要角色。

解放書單:有研究者認為,湯顯祖表達了人類對於情感和價值的追求,他的想像帶人們走向一個更高的境界。這就是他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直到今天還讓我們感動的緣由。對此您怎麼看?

鄒元江:【牡丹亭】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人們同情杜麗娘的生存困境。一個青春女子,沒有機會面對這個世界,而被束縛在閨閣裏,去服從那個時代文化的價值觀。因此,她在現實中沒有活着,她只能在夢中釋放青春,在夢裏才有活着的價值。

今天,我們看【牡丹亭】依然會被它感動,是因為它有超越時代的普遍意義。400多年前湯顯祖所塑造的這個人物,已經意識到人活着不僅僅是為了活着,還要尋求生命的意義,追求心靈的自由。這就是它走向今天的一種價值。

解放書單:國外的湯學研究在20世紀初就開始了。日本漢學家青本正兒在1916年出版的【中國近世戲曲史】中,首次將湯顯祖與莎士比亞相提並論:東西曲壇偉人,同出其時,亦奇也。目前世界範圍內的湯學研究處於一個什麼狀態?

鄒元江:1998年是湯顯祖臨川四夢最重要的代表作【牡丹亭】誕生400周年,海內外有七八個不同版本的【牡丹亭】競美。一時間出現了從未有過的湯顯祖國際熱,突出的標誌就是【牡丹亭】在已有的德文、英文、俄文、法文節譯、全譯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法文、韓文全譯本。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法文【邯鄲夢】全譯本譯者雷威安,這位出生於天津的法國學者還在翻譯【南柯記】和【紫釵記】,相信不久的將來也會出版。另外,日本學者根山徹則直接以漢語編校出版了【牡丹亭還魂記】匯校本。在國內,2014年由大連外國語學院汪榕培教授主持翻譯的【湯顯祖戲劇全集】出版,全書近180萬字,是目前唯一一部完整的英文版湯顯祖戲劇集。

解放書單:最好的翻譯或許在舞台上。比如,人們認為崑曲【牡丹亭】成了外國人了解中國戲曲藝術的最好標本。

鄒元江:白先勇策劃的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在台北首演以來,到2014年年底10年間已經在海內外演出了230餘場,其盛況之空前、影響之巨大,在600多年崑曲演出史上可謂是絕無僅有的。這樣的傳播,無疑增強了海內外對湯顯祖研究的興趣。

我再舉個有意思的例子,2013年2月,由日本國家級大師坂東玉三郎飾演杜麗娘併兼任總導演的崑曲【牡丹亭】在巴黎連演7場,這是一次中日藝術家的聯袂演出,在法國乃至歐洲都產生了強烈反響。

解放書單:2008年,美國文藝評論家丹尼爾S伯特出版了【100部劇本:世界最著名劇本排行榜】,【牡丹亭】名列第32位,是唯一入選的中國劇本。作為中國戲劇的卓越代表,【牡丹亭】讓世界看到怎樣的中華文化?

鄒元江:【牡丹亭】或者說湯顯祖,是中國古典文化最優秀的代表之一。當時丹尼爾選擇【牡丹亭】的理由就是,它是一部完整表達女性追求愛情的史詩性作品,是世界領略中國戲曲和中國文化韻味的一扇窗口。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代表,【牡丹亭】 讓人們看到,實際上中國文化是更加尊重生命、更加具有夢想的。這是中國文化五千年傳承不斷的原因,也是我們民族的一種性格。

鹹菜泡麵 發表於 2025-6-17 22:54 | 顯示全部樓層
湯顯祖: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與文明對話

四百餘載光陰流轉,湯顯祖筆下的杜麗娘形象非但沒有褪色,反而在當代世界舞台上煥發出愈加奪目的光彩。這位明代戲曲大師的作品之所以能夠穿透時空壁壘,根本在於他觸及了人類共通的情感結構與生命體驗——對自由的渴望、對真情的追求、對生命意義的探尋。

遂昌作為【牡丹亭】的誕生地,其文化實踐頗具深意。當地保存的明時遺愛祠門牆、傳唱不息的崑曲十番,不僅是文化遺產的物質載體,更構成了一個"文化記憶場"。德國學者揚·阿斯曼曾指出,文化記憶通過儀式、文本、場所等媒介得以延續。遂昌對湯顯祖文化的傳承,正是通過學術刊物出版(【湯顯祖研究通訊】)、文化節慶活動等現代形式,實現了傳統記憶的當代重構。尤為可貴的是,當地將這位"外鄉人"奉為精神象徵,體現了中國文化"天下為公"的包容特質。

2016年湯顯祖與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的紀念活動,創造了中西戲劇對話的典範模式。英國大學生演繹【南柯記】,中國學子呈現【仲夏夜之夢】,這種"角色互換"超越了簡單的文化展示,達到了法國哲學家保羅·利科所說的"文化間距"效果——通過對他者文化的詮釋,反觀自身傳統的獨特性。湯顯祖研究在國際學術界的展開,標誌着中國古典美學思想正在成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資源。

【牡丹亭】的永恆魅力,在於它揭示了禮教社會中個體生命的困境與突圍。杜麗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覺醒,不僅是對明代社會桎梏的反抗,更昭示着人的主體性自覺。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的"軸心時代"理論認為,人類各大文明在公元前800至200年間同時出現了對生命意義的根本性思考。湯顯祖戲曲中蘊含的人文精神,恰是這種思考在東方語境下的藝術呈現,它與莎士比亞戲劇共同構成了人類精神史上的雙子星座。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湯顯祖文化的國際傳播具有特殊意義。它既非簡單的文化輸出,也不是異域情調的展示,而是通過藝術共鳴建立文明對話的橋樑。當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為杜麗娘掬一把同情之淚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情感基礎已然悄然構築。湯顯祖研究的世界性展開,預示着中國文化正在以更加成熟的姿態參與全球人文對話,為化解文明衝突提供東方的智慧方案。
神魔鬼啖 發表於 2025-7-20 11:48 | 顯示全部樓層
湯顯祖:跨時空的情感共鳴與文明對話的使者

四百年前,湯顯祖以一支生花妙筆,在【牡丹亭】中塑造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杜麗娘形象。這一藝術創造不僅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經典,更在全球化時代成為世界理解中國情感哲學的一扇窗口。湯顯祖的偉大之處,在於他超越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局限,觸及了人類共同的情感結構與生命追問。

遂昌對湯顯祖文化的傳承實踐,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明時遺愛祠的門牆、流傳四百年的崑曲十番,不僅是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更是一種情感記憶的延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遂昌將一位僅在此為官五載的歷史人物奉為"靈魂人物",這一現象本身便折射出中國文化中"以文載道"的傳統——人們紀念的不僅是湯顯祖其人,更是他所代表的那種對生命價值的深刻思考。湯顯祖研究在遂昌的蓬勃發展,恰恰證明了經典作品具有跨越時空的再生能力。

2016年中英兩國互辦紀念活動的文化現象尤為值得玩味。當英國大學生演出【南柯記】,中國大學生呈現【仲夏夜之夢】,這種"互演互鑒"的模式超越了簡單的文化交流層面,達到了文明對話的高度。湯顯祖與莎士比亞雖處同一時代卻素未謀面,但他們的作品卻在四個世紀後實現了真正的"相遇"。這種相遇不是比較孰優孰劣,而是展示不同文明如何處理相似的人類命題——愛情、自由、生死。湯學研究在國際學術界的興起,標誌着中國古典文學正在成為世界文學經典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牡丹亭】的永恆魅力,根植於它對人類普遍困境的深刻揭示。杜麗娘的形象之所以能引起跨時代、跨文化的共鳴,是因為她代表了所有時代中被束縛的個體對自由的渴望。湯顯祖通過這個角色探討的,不僅是明代閨閣女性的處境,更是人的存在本質問題——人應該如何活着?情感在生命中的地位是什麼?這些追問沒有時效性,因而能夠持續引發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讀者的思考。當代西方學者對湯顯祖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正是源於這種哲學層面的普遍性。

在全球化遭遇挑戰的今天,湯顯祖作品的國際傳播提供了一個文化互鑒的成功範例。它告訴我們,真正的文化交流不是單向輸出,而是在保持自身特質的同時,尋找與其他文明的共鳴點。湯顯祖研究的世界化進程,既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體現,也是中華文明為人類共同價值作出的獨特貢獻。當不同國家的學者共同探討【牡丹亭】時,他們實際上是在通過文學這一媒介,進行着更為深層的文明對話。

湯顯祖留給我們的啟示是:偉大的文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下的。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文化使者",讓世界不僅看到中國的經濟成就,更能理解中國文化的深層韻味與智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