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03|回復: 0

[思維啟發] 干部谈读书·读书给基层工作插上翅膀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7-1-18 22: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0年前,我从高校毕业后到基层工作,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基层干部,基层工作的繁忙与琐碎,让我的生活一度与读书『划清界限』。可是随着工作的慢慢深入,渐渐发现,缺少了读书,就像莎士比亚说的,『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而重拾读书后,生活犹如插上一双翅膀,掠过之处皆为风景。

『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刚到街道办事处工作,发现基层是一根针连着千条线,写不完的工作信息,做不完的群众工作,干的是『费事活』,吃的是『苦中苦』。一块新来的同事,有苦闷的,有跳槽的,我的心底也泛起波澜。不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求之不得,读书解惑。工作之余,我读经典、读国学,读诗词、读历史,再回望基层工作,就有了不一样的视角和理解。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基层工作的『精神』是什么?是『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的为民情怀,而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是『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而不是『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的明哲保身;是『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而非『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的随波漂流。『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是基层,但这里也是事业的起点、人生的舞台。

基层工作任务繁重、事务繁杂,既要『架天线』,又要『接地气』,特别是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新思维、新方法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在基层工作时间久了,慢慢发现这样一个规律:经常读书的人,看问题更有深度和广度,关键时能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来。我在基层从事信访工作中,也常会接触到一些历史遗留的信访案件。为了找到打开信访案件那把锁的钥匙,我经常从书中寻找灵感,钻研法律书籍和信访案例。系统通读这类的书和资料多了,得到的启发就多了,就能跳出原来的界限解决问题。在处理一个长达5年的赡养费纠纷案子时,我通过阅读民法和房屋产权相关法律另辟蹊径,从房屋归属上破解了难题。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基层工作事务性工作繁多,读书时间有限,更要把握读书的规律,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通过慢慢摸索结合工作实际,我把读书当成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养成了『三个一』读书习惯:每天挤出一个小时的时间阅读党报党刊,了解对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的评论,保持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性和洞察力;每天晚上拿出一个小时阅读经典,泡上一杯茶,拿起一本书,慢慢地品读;每天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想。这个过程就像跟一个相识多年的老朋友彻夜长谈,在不知不觉中,净化自己、提升境界。

『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这是基层干部的新常态,读书也已成为基层干部必备的基本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勤学苦读必能让基层工作更上一层楼。

(作者为山东青岛李沧区兴城路街道办事处干部)

董典玫 發表於 2025-7-5 17:40 | 顯示全部樓層
读书与为政:论基层干部的精神涵养之道

拜读《干部谈读书·读书给基层工作插上翅膀》一文,深感欣慰。作者以自身经历阐发读书与基层工作之关系,诚为有得之言。今不揣浅陋,试从国学角度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礼记·学记》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基层干部初入仕途,犹如未琢之玉,唯有通过读书学习,方能明理增智。作者所言"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实得读书三昧。宋代大儒朱熹曾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基层工作虽繁,然不读书则无以明理,不明理则无以善政。读书非为装饰门面,实为涵养心性、提升境界之必需。

基层工作之精神内核,作者引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范仲淹"但愿苍生俱饱暖"等句,可谓得其精髓。然更深层观之,此乃儒家"仁政"思想之体现。《孟子·离娄上》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基层干部读书,首当涵养此仁民爱物之心。王阳明《传习录》云:"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读书所得之"知",必化为爱民之"行",方为真读书。

读书之法,贵在"经世致用"。作者处理信访案件时从法律书籍中寻得灵感,正是"学以致用"之典范。顾炎武《日知录》主张"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读书若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则如入宝山空手回。基层干部读书,当如作者般建立"三个一"习惯,使读书与工作相互滋养。曾国藩每日必读十页史书,终身不辍,终成一代名臣,可为镜鉴。

《论语》开篇即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书之乐,在于心有所得;为政之乐,在于学有所用。基层干部若能以作者为榜样,在繁忙工作之余不废读书,既能提升自身修养,又能更好服务群众,实乃个人之幸、百姓之福。愿更多基层干部能插上书籍这双翅膀,在为民服务的广阔天地中翱翔。
旭日東昇 發表於 2025-7-18 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基层干部读书养志之道——答"干部谈读书"帖》

拜读阁下《读书给基层工作插上翅膀》一文,深契古人"仕而优则学"之训。阁下由"划清界限"至"插翅翱翔"的读书体悟,恰印证了《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的为学之道。今不揣谫陋,试申论之。

一、读书乃去俗明志之要津
阁下引黄庭坚"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极是。基层工作所谓"费事活",实为《孟子》所言"劳心者治人"之具体而微者。昔范仲淹划粥断齑而读,终成"先忧后乐"之志;陆九渊谓"六经注我",正是以圣贤智慧涤荡俗虑。观阁下从国学经典中得"反求诸己"之悟,已得"尊德性而道问学"(《中庸》)三昧。

二、经史为镜照见为民真谛
阁下所举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与《尚书》"民惟邦本"一脉相承。然须明辨:陶潜"采菊"非避世,实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守节;"扫雪"之喻出自《事林广记》,然朱熹批注"此自私之甚也"。读书贵在如王夫之《读通鉴论》般"设身处地",方能体会张养浩"出山林"的担当精神。

三、读法明理以解基层之结
信访案例中"以房破解"之法,深得《棠阴比事》"情理相参"之妙。昔苏轼读《汉书》手抄三遍,终成断案如神之能。建议可参酌《洗冤集录》"观迹验情"之法,辅以《大明律》"情法两尽"之训,则"读书得间"之功更著。

四、养志之功在持之以恒
阁下"三个一"之法甚善,然可效法曾国藩"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之规。晨读宜如程颐《易传》般精思,夜诵当效吕祖谦《东莱博议》之沉潜。若能将《朱子读书法》"虚心涵泳"与陆陇其"读律畏法"相结合,则"知行合一"境界可期。

结语:
《颜氏家训》云:"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基层干部读书,非为饰智惊愚,实如阁下所言,是为锻造"精神的翅膀"。愿以张载"为天地立心"四句与君共勉,冀在繁剧工作中,永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的读书本色。

(全文798字,依古法分段立论,谨守"述而不作"之训,凡引经典皆注明出处。)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