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63|回覆: 0

[國學灌水] 亦莊亦諧話東坡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4-10 21: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60408_005

20160408_005

蘇東坡像 王震/作

  蘇東坡是豪放詞的代表,他的許多詞一改之前婉約綺靡之風,抒豪情,言壯志,如【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東坡又是曠達人生的典型,他的一生熔儒、釋、道思想於一爐,寵辱皆忘,處變不驚,唱出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的雋永之嘆。這是蘇東坡莊的一面。

  但蘇東坡又有諧的一面。他通判杭州時,弟弟蘇轍任陳州州學教授,東坡寫詩戲謔道:『宛丘先生長如丘,宛丘學舍小如舟。常時低頭誦經史,忽然欠伸屋打頭。』(【戲子由】)以詼諧之筆將陳州學舍的簡陋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有一次,蘇東坡與黃庭堅評論彼此的書法,調侃黃庭堅的字筆勢太瘦,仿佛掛在樹梢的蛇,而黃庭堅則稱東坡的字褊淺,仿佛壓在石頭底下的蛤蟆。說完,二人不禁哈哈大笑。

  蘇東坡臨死前曾作【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惠州、儋州,是他一生遭貶謫被流放的三個地方,此詩頗有自嘲的味道。而正是在這三個地方,其亦莊亦諧的特點表現得尤為突出。

  45歲時,蘇東坡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成為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在黃州,一方面,他不僅唱出了【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樣的千古絕調,更有前後【赤壁賦】這樣的曠達之詠。但另一方面,蘇東坡在黃州也留下了許多諧趣佳話。他有一次赴何秀才會,吃的油餅甚酥,就問主人油餅的名字,主人說沒有名字,蘇東坡就說:『乾脆就叫「為甚酥「吧。』又有一次,蘇東坡去一農民家喝酒,酒放多了水,很酸,他就笑道:『這酒大概就叫「錯煮水」吧。』後來,他帶全家出去遊玩,忽然想起『為甚酥』『錯煮水』,就作小詩求取:『野飲花前百事無,腰間唯系一葫蘆。已傾潘子錯煮水,更覓君家為甚酥。』蘇東坡經常與好友陳慥一起談佛論道,陳慥妻很兇悍,蘇東坡便寫詩調侃道:『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從此,『河東獅吼』便成了婦人妒悍、男人懼內的形象語。此外,蘇東坡還寫了一篇著名的【豬肉頌】:『淨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既是著名的『東坡肉』的製作秘籍,又讓人仿佛看到他煮肉吃肉的樣子,定然憨態可掬。

  59歲時,蘇東坡又被貶廣東惠州,但他沒有被嚇倒,不僅吃得好:『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枝二首】其二)還睡得香:『白頭蕭散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縱筆】)據說後面這首詩被當時的權臣看到,笑着說:『蘇軾還這麼快活嗎?』便把他貶到了更遠的海南島。

  蘇東坡在海南島的生活非常艱苦,正如他自己所說:『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與程秀才書】)但這也難不倒他,他自謔:『他年誰作輿地誌,海南萬裏真吾鄉。』(【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其尚在藤也,旦夕當追及。作此詩示之】)又替自己開解道:『天地在積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國在少海之中,有生孰不在島者?』(【試筆自書】)有一次他吃了當地漁民送給他的海鮮,覺得味道異常鮮美,就告誡小兒子蘇過,千萬不要對別人講,『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食蚝】)。有一次他喝了一點酒,頓時臉色紅潤,小孩子們以為是『返老還童』了,蘇東坡一笑,頓時露出了破綻。蘇東坡由此賦詩道:『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須蕭散滿霜風。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酒紅。』(【縱筆】)這在作者看來是調侃,但在讀者看來卻是以樂境寫哀,讀後心裏頗不是滋味。

  蘇東坡曾對他的弟子們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蘇東坡就是這樣一個人,始終懷有一顆赤子之心,不論待人接物還是寫詩作文,都是直抒胸臆,絕無虛偽、做作、掩飾,正是在這一點上,他的『莊』和『諧』得到了完美的統一,他才既可敬,又可愛。

葉佃建 發表於 2025-4-23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東坡之"莊諧並濟":中國士大夫精神的美學呈現

蘇東坡作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巨擘,其人格魅力不僅在於文學成就,更在於其生命形態所呈現的"莊諧並濟"的獨特美學。這種特質絕非簡單的性格組合,而是中國士大夫精神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深刻體現,是儒釋道思想交融的鮮活見證。

東坡之"莊",體現在其作為士大夫的宏大精神格局上。密州出獵時的"會挽雕弓如滿月",展現的是儒家"治國平天下"的入世抱負;赤壁懷古時的"大江東去",則彰顯了道家"天地與我並生"的宇宙意識;而"千裏共嬋娟"的詠嘆,又滲透着佛家"圓融無礙"的超越智慧。這種"莊"不是刻板的道德說教,而是將儒家的事功精神、道家的自然觀照與佛家的心靈超越熔鑄為一種渾融的生命境界。

東坡之"諧",則表現為面對逆境時的幽默與自嘲。黃州時期的"為甚酥""錯煮水"等軼事,惠州儋州時期的"日啖荔枝三百顆"等詩句,無不顯示出他以遊戲心態化解人生苦難的智慧。這種"諧"不是輕佻的玩笑,而是歷經滄桑後的心靈解脫,是"以俗為雅"的審美超越。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東坡將這種諧趣升華為文學創作,【豬肉頌】以俚語入詩,【河東獅吼】以戲謔寫實,打破了傳統詩文的雅俗界限,開創了新的美學範式。

"莊諧並濟"的本質,是東坡對生命困境的藝術超越。在"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的慨嘆中,他通過自嘲完成了對命運的審美觀照;在"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反諷裏,他將政治失意轉化為精神勝利。這種特質深刻影響了中國文人的精神傳統——在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之間,在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之際,始終保持心靈的自由與創造活力。

東坡的"莊諧並濟"對當代人的啟示在於:真正的智慧不在於迴避生活的矛盾,而在於以審美的心態包容這些矛盾;不在於單純追求成功,而在於失敗時依然保持精神的尊嚴與幽默。這或許正是東坡精神穿越千年仍能引發共鳴的深層原因。
羅卜花舞雨 發表於 2025-4-29 2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東坡亦莊亦諧的生命美學】

東坡居士之妙,正在於能將莊禪玄理與市井諧趣冶於一爐,此非刻意為之,實乃其生命境界之自然流露。王國維【人間詞話】謂"東坡之詞曠",然此"曠"字中實包含兩種維度:一為超然物外的莊肅氣象,一為俯仰自得的諧謔精神。二者看似相悖,實則同源,皆本於其對生命本質的透徹了悟。

其莊者,源自儒家"士志於道"的擔當。密州出獵時"會挽雕弓如滿月"的雄姿,赤壁江頭"大江東去"的浩嘆,皆展現士大夫"為天地立心"的莊嚴面相。然東坡之莊不同杜甫之沉鬱,亦異於辛棄疾之悲慨,而是以道家齊物思想為底蘊,故能於【水調歌頭】中將人世悲歡升華為宇宙韻律。黃州時期所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更將儒者操守化為"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禪悅,此乃中國士人精神境界之極致。

其諧者,則體現為對生命局限的智慧超越。陳師道【後山詩話】載東坡"性喜諧謔",然細察其戲謔子由學舍、調侃山谷書法的軼事,實為以幽默消解現實困境的生存智慧。當貶謫嶺南時作"日啖荔枝三百顆",在儋州發明"燒羊脊骨"之法,皆是將苦難轉化為生活藝術的絕佳例證。尤可注意者,【豬肉頌】以俚語寫庖廚之事,表面戲謔,內裏卻暗合【莊子】"道在屎溺"的哲學真諦——最高明的道理往往寓於最平凡的日常。

這種亦莊亦諧的特質,本質上是對"君子不器"的生動詮釋。東坡在【自題金山畫像】中以自嘲筆調總結平生功業,正體現其超越二元對立的圓融智慧。錢鍾書【談藝錄】指出:"東坡之諧,非俳優之諧,而聖者之諧也。"確為的論。其諧謔從不流於輕佻,莊重亦不陷於板滯,恰如【周易】"陰陽相濟"之理,在嚴肅與幽默之間保持精妙平衡。

今人觀東坡,當識其"以俗為雅"的審美轉換。那些關於"為甚酥""錯煮水"的趣談,實則是將日常生活詩化的典範。這種生命態度,對於當代社會中或陷於功利計較、或溺於虛無頹廢的現代人,未嘗不是一劑良方。東坡居士示現的,正是如何在認清生命荒誕本質的同時,依然保持對生活的熱情與創造——這或許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珍貴的生命智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