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58|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苏东坡手札集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3-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苏东坡手札集

〖东武帖〗

东武小邦 不烦牛刀 责无可以上助万一者 非不尽也 虽隔数政 犹望掩恶耳 真州房缗 已令子由面白 悚息悚息 轼又上

fdf1d6952042fff31fb6667154c966ec.jpg

cc4fec08d62a8b8d217b65a4d6911386.jpg

〖次辩才韵诗帖〗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赋诗一首。眉山苏轼上。

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去住两无碍,人天争挽留。去如龙出山,雷雨卷潭湫。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我比陶令愧,师为远公优。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聊使此山人,永记二老游。大千在掌握,宁有离别忧。

元祐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52da0b499d70cb410e3214462313bd78.jpg

f32c2774185aaa7d78324f31739a54bc.jpg

〖跋吏部陈公诗帖〗

三司副使吏部陈公,轼不及见其人。然少时所识一时名卿胜士,多推尊之。尔来前辈凋丧略尽,能称诵公者,渐不复见。得其理言遗事,皆当记录宝藏,况其文章乎?公孙师仲,录公之诗廿五篇以示,轼三复太息,以想见公之大略云。元丰四年十一月廿二日,眉阳苏轼书。

3cd1ac127caa87222a66a818c75632e1.jpg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噫。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险怪。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

4a7dfcb801afb76204a11fc353be1b30.jpg

〖啜茶帖〗

道源无事 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 有少事须至面白 孟坚必已好安也 轼上 恕草草

2868288e8a055f6c7683d13baecdce8b.jpg

〖覆盆帖〗

覆盆子甚烦采寄 感怍之至 令子一相访 值出未见 当令人呼见之也 季常先生一书 并信物一小角 请送达 轼白

130d021ed70f8c7b10d98a802e73ecc5.jpg

563024328754a90baed75fd1b252df97.jpg

〖归安丘园帖〗

轼启。前日少致区区,重烦诲答,且审台侯康胜,感慰兼及。归安丘园,早岁共有此意,公独先获其渐,岂胜企羡。但恐世缘已深,未知果脱否尔?无缘一见,少道宿昔为恨。人还,布谢不宣。轼顿首再拜子厚宫使正议兄执事。十二月廿九日。

4deee30f59a4031431986787fd731d88.jpg

f8846dbc02095ec018bb7f5f1954e0e8.jpg

〖获见帖〗

轼启。近者经由获见为幸。过辱遣人赐书,得闻起佳胜,感慰兼极。忝命出于余芘,居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会未缘,万万以时自重。人还,冗中,不宣。轼再拜长官董侯阁下二八月廿八日。

01d50789b30c2c3fd4d9398714f01819.jpg

〖邂逅帖〗

轼启江上,邂逅俯仰八年,怀仰。世契感怅不已,厚书且番。起居佳胜,令弟爱子各想康福,余以面莫既人回,忽忽不宣。轼再拜知县朝奉阁下,四月廿八日。

8c99b6a7155079440b9af4a9ffc182d0.jpg
24c8514030ecdce37f07f781304b9be2.jpg

〖致季常尺牍〗

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纔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軾白。季常。廿三日。

3a80a6d65db13f2a23905342f116340d.jpg

c6793965150bf74f15f584938bb517d1.jpg

〖屏事帖〗

宣猷丈丈计已屏事斋居 未敢上状 至常乃附区区 轼惶恐

8f6b6b2ae6225420f113a08156f8bb3a.jpg

〖廷平郭君帖〗

轼启 辱教 具审孝履支持 承来日遂行 适请数客 未得走别 来晨如不甚早发 当诣见次 梅君书写未及 非久差人去也 李六丈近遣人赉书去 且为致恳 酒两壶 以饮从者而已 不宣 轼再拜 至孝廷平郭君 三日

ff2c7c5f904cc39b9b208ccacee50ae2.jpg

水亦寒 發表於 2025-4-29 04:42 | 顯示全部樓層
《东坡手札集》书艺与文心管窥

东坡手札五帖,虽为尺牍小品,然笔墨间自见宋人尚意书风之精髓,更兼士大夫立身处世之真性情。今试析其文墨双美之妙,以窥北宋文人精神世界之一斑。

《东武帖》用笔丰腴跌宕,章法错落有致。"悚息悚息"之重言,非唯礼节性谦辞,实见东坡处理地方政务时之审慎。此札墨色浓淡相间,恰似其"掩恶"之政治智慧——既守为官本分,又存宽厚之心。黄庭坚评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于此帖可见端倪。

《次辩才韵诗帖》将禅机化入笔端。辩才法师"过虎溪"之典与杜甫诗句的化用,展现北宋文人"以禅喻诗"的典型思维。帖中"大千在掌握"句,书法结体开阔疏朗,正合"物我两忘"之境。元祐五年正值东坡经历"乌台诗案"后重返朝堂,而笔意从容不迫,足见其"八风吹不动"的修养。

《跋吏部陈公诗帖》最见东坡"尚友古人"之精神。文中"三复太息"四字笔力沉雄,墨迹斑驳处仿佛可见其追慕前贤时之怅惘。此帖与《苏轼文集》卷十《答李端叔书》所云"想见其为人"互为注脚,共同构成宋代士大夫"文化托命"的集体意识。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以诙谐解构病苦,"右臂虽存耳先聩"句用笔枯涩中见倔强。诗中活用《庄子》浑沌典故与佛家"五蕴皆空"思想,而"笔端风雨快"之结语,书法果真是风雨骤至之势,将"尚意"书风推向极致。

《啜茶帖》虽只寥寥数语,然"恕草草"三字笔势连绵,尽显宋人茶事雅集之真趣。与蔡襄《茶录》对观,可见北宋士人将日常生活艺术化的倾向,所谓"道器不离",正在这随手挥洒的便笺之中。

五帖合观,东坡"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的书学主张跃然纸上。其用墨或浓如黍米,或淡若游丝;结字或端庄如《东武帖》,或恣肆若《耳聋诗帖》,然皆以"无意于佳乃佳"为旨归。文则骈散兼行,诗则儒释道交融,恰似其自评"吾文如万斛泉源",随物赋形而不失其本。

今人观此手札,不当仅作书法范本,更应体味其中"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深意。东坡尝言"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帖正是其人品学问的全面呈现,所谓"道德文章,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此之谓也。
凤杰 發表於 2025-6-30 12:07 | 顯示全部樓層
《东坡手札管窥:从尺牍看北宋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东坡手札虽为日常书简,然片楮只字间,往往可见一代文宗之性情襟抱。今观此五帖,恰似五幅微型文人画,笔墨之外,别有洞天。

《东武帖》虽仅四十余字,却暗含三重士大夫处世哲学。"不烦牛刀"用《庄子》庖丁典,显谦逊之德;"犹望掩恶"承《论语》"成人之美"之训;而"悚息悚息"的复笔修辞,恰是宋代士人"临事而惧"的生动写照。此帖墨迹疏朗,正与其"无事省缘"的人生主张相契。

《次辩才韵诗帖》展现了北宋僧俗交往的独特范式。辩才法师"过虎溪"之典与杜甫诗句的化用,构成双重文化隐喻。东坡诗中"大千在掌握"一句,实脱胎于《维摩诘经》"掌中视大千"之语,却以庄子齐物思想为底色。这种儒释道三教思想的自由调度,正是元祐时期士大夫的精神特征。

《跋吏部陈公诗帖》体现了宋人特有的"斯文传承"意识。东坡对前辈"理言遗事"的珍视,与曾巩《墨池记》"惟恐其不传"的焦虑如出一辙。此跋书法端严,恰与其"记录宝藏"的庄重态度相应。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最见东坡的幽默智慧。全诗用佛家"五蕴皆空"思想解构病痛,却以"须防额痒出三耳"的戏谑作结。这种以禅理疗疾、以诙谐处逆的生存智慧,在其《洗儿诗》中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啜茶帖》虽简,却暗藏宋代茶事密码。"枉顾啜茶"非止口腹之欲,实为士人"以茶会友"的雅集传统。观此帖行草如行云流水,想见当日东坡挥毫时"有少事须至面白"的闲适心境。

五帖合观,可见东坡尺牍有三重境界:日常应酬见其真,诗文唱和见其才,哲理参悟见其深。这些手札不仅是书法珍品,更是打开北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钥匙。其价值正如赵孟頫所言:"东坡翰墨,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今人赏鉴,当透过纸墨,体会那份"大千在掌握"的文化自信与生命智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