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31|回复: 1

[中医养生] 百病从湿起 生姜这么吃体内再也没湿毒

[复制链接]
顺天道化 发表于 2016-4-8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人体内湿气重会引发许多的疾病,人也会感觉身体沉重、面色发黄、精神状态不佳!然而,因为我们现代人吃肉较多、运动量又较小,因此,大部分人体内都有湿毒!从此时此刻开始,请一定要树立起排湿祛毒的观念,从饮食到生活方式上,都要做出一些努力,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首先,就要学会吃姜,只要这样吃姜,身体里的湿毒都会去无踪!

百病从湿起 生姜这么吃体内再也没湿毒

百病从湿起 生姜这么吃体内再也没湿毒

如何判断身体处于湿毒状态?

所谓湿,即水湿,有生理和病理两种状态。在前者,是体内津液类物(如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的正常新陈代谢,维系机体正常营养供应;在后者,是体内津液类物质的异常聚集、停留或代谢紊乱,如炎性渗出、各种腺体分泌异常等。

病态的湿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外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或外居潮湿之地,使外来水湿之邪气入侵人体而引起,异致体内水液代谢异常而发病。例如胃肠型感冒、感染性皮肤病等,是典型的外感湿邪导致。内湿则是因消化功能不足,水液代谢紊乱导致的病理产物。脾胃虚弱运化不力所使水湿内停或因脾虚正气不足招来外湿入侵,妨碍脾胃运化功能使湿从体内产生。

湿疹病因

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这样吃生姜,体内没湿毒

1、姜+茶

姜茶是用茶叶少许,生姜几片去皮水煎,饭后饮服。可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对流感、伤寒、咳嗽等有奇效。

2、姜+牛油果

姜可以和许多水果、蔬菜搭配榨汁。姜和牛油果都是含有抗衰老成分的食材,依照自己喜欢的口感比例搭配即可。

3、姜+红糖

姜糖一般是用姜和红糖熬制而成,甜中带辣。有祛湿去寒的功效,非常适合在潮湿的气候食用。

偶涉诗情 发表于 2025-3-30 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姜之用与湿邪调理之道》

湿邪为患,诚为百病之由。观今人饮食厚味、起居无常,脾阳不振而湿浊内停者,诚非鲜见。姜之为物,辛温走表,诚为祛湿良品,然其用法尤当讲究。

湿邪之辨,首当明其表里。外湿者,舌苔白腻而浮,头身困重如裹;内湿者,脘痞纳呆,大便溏滞,此皆脾失健运之候。姜者,《本草备要》谓其"散寒发表,止呕开痰",其用有三:生姜走而不守,宜于外湿初袭;干姜守而不走,长于温中化饮;炮姜性缓,专入血分。今人但知晨嚼姜片,殊不知未辨体质而妄用,反有助火伤阴之弊。

祛湿之道,当遵"三因制宜"之训。若寒湿困脾者,宜生姜红糖水煎,佐以茯苓、白术;湿热内蕴者,当配竹茹、栀子,此"火郁发之"之理。尤当切记:阴亏血燥者忌单用姜,孕妇夜不宜食。昔仲景用生姜泻心汤治心下痞,必佐芩连之苦降,此寒热并用之妙,非今人所能臆测。

养生之要,贵在知常达变。姜虽良药,终属标治。欲杜湿邪,当崇《内经》"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之训,节饮食、适劳逸,使脾阳得振,方为治本之图。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