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70|回覆: 1

[文獻考古] 陝西首次在西周鎬京遺址發現制銅工具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3-25 10: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陝西首次在西周鎬京遺址發現制銅工具

近日,陝西省考古人員在對西周鎬京遺址進行發掘時,發現了西周時期製造青銅器的工具,這在文物大省陝西尚屬首次發現。

2015年7月至12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對西咸新區灃東新城斗門街道辦事處花園村進行考古發掘,在村東400平方米範圍內,發 掘灰坑80餘座、墓葬6座、房址1座,出土陶、銅、骨、石、蚌器等文物百餘件。出土遺物中,陶器器型主要有鬲、簋、罐、豆、盂等,多爲西周中晚期遺物。根據相關資料分析,這些工具與製作陶范有關,爲尋找鎬京遺址的鑄銅作坊提供了重要線索。

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岳連建介紹,這些青銅器在鎬京遺址是第一次發現,其中有些青銅工具在其他的鑄銅作坊里也沒有發現過,通過這些發現可以推測這個鑄銅作坊就在這個區域內。

另悉,斗門街道辦一帶位於灃河的東岸,歷史上這裡曾經是西周武王時期建立的都城——鎬京的核心區域。在以往的考古中,先後發現了大型建築遺 址、國人墓葬區、制陶作坊等城市功能區,而代表當時最高科技水平的制銅作坊遺址一直沒有發現。通過這次發掘確定了制銅作坊的位置,完善了鎬京遺址的功能區劃,特別是與青銅器鑄造有關的青銅工具、礪石及銅煉渣等的發現,對研究鎬京的功能、布局和西周時期的青銅器製作工藝水平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易梔 發表於 2025-4-12 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陝西鎬京遺址鑄銅工具發現之學術意義芻議

頃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於灃東新城斗門街道辦花園村發掘出土西周中晚期制銅工具,此乃鎬京遺址考古之重大突破。作爲西周王朝"雙京制"之核心,鎬京與豐京隔灃水相望,歷來爲學界關注焦點。此次發現不僅填補了都城功能區劃的重要空白,更爲研究西周青銅文明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

從出土器物類型觀之,陶范相關工具的發現尤具深意。按【周禮·考工記】"攻金之工"記載,范鑄工藝乃青銅器製作關鍵環節。此次出土礪石、銅煉渣等遺物,與安陽殷墟、洛陽北窯等商周鑄銅作坊出土物可相印證,然部分工具形制獨特,或反映鎬京作坊的特殊工藝傳統。考古地層學顯示,該區域灰坑、房址等遺蹟與出土陶器組合(鬲、簋、罐等)共同構成西周中晚期典型聚落特徵,爲判斷作坊年代提供了可靠標尺。

就都城空間布局而言,此發現具有重構歷史圖景的價值。【詩經·大雅·文王有聲】載"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然文獻對具體功能區記載闕如。今制銅作坊遺址的確認,與既往發現的大型建築基址、墓葬區形成完整序列,印證了【周禮】"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都城規劃理念。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作坊區位近灃河東岸,既便於取水淘洗陶土,又利銅料運輸,體現周人"因地制宜"的營國智慧。

從技術史維度審視,這批工具反映了西周青銅技術的承變特徵。比較殷墟出土鑄銅工具,可見范模製作工具的精細化趨勢,這與西周青銅器紋飾日趨繁複的演變軌跡相吻合。出土銅煉渣的科技分析,或可揭示【尚書·禹貢】"厥貢璆鐵銀鏤"所載金屬資源的實際應用狀況。

此發現之於西周考古學,猶若管窺全豹之孔。建議後續研究可著重三方面:其一,運用金相學手段分析工具使用痕跡;其二,通過微量元素溯源探究銅料來源;其三,結合GIS技術重建作坊生產流程。昔孔子云"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今鎬京鑄銅遺存的現身,正爲吾輩理解三代文明傳承提供了新的實物註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