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86|回復: 1

[考古發現] 贵州境内首次发现侏罗纪恐龙足迹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7-1-11 11: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月7日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去年底,贵州省毕节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在野外科考时,在乡村道路边的一处崖壁上意外发现了十多个疑似脚印的坑。近日,经中国地质大学和自贡恐龙博物馆的专家现场勘查,确认这是四只来自侏罗纪的蜥脚类恐龙经过时留下的。

去年11月,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响水乡,毕节市文物局的戴犁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张立召在考察时,意外发现路边岩石上的十几只奇特脚印。这些脚印排列有序,大小也有规律。张立召判断这应该是古生物遗迹。

中国地质大学的邢立达博士得到消息后,与自贡恐龙博物馆原馆长彭光照研究馆员等人赶往毕节。邢立达经观察后判断,这是侏罗纪蜥脚类恐龙,是一种大型食草类恐龙。

邢立达介绍说:『大的脚窝长约30厘米,是后脚,小的长约10厘米,是前脚,这是典型的蜥脚类恐龙足迹。』从脚印的排列和间距来看,它们至少分属三只恐龙,长度约5至6米。留下足迹化石的一般是在湖泊边缘,所以他判断,当时这三只恐龙可能正在水畔漫步。恐龙足迹是在一处陡峭的崖壁上,邢立达说,这是由于地壳运动的缘故。一亿多年前,这一区域是一片湖泊,四只恐龙在此地饮水或进食时,留下了这几串脚印。经过一亿多年的地质变迁,这些脚印成为了崖壁上的化石。

据了解,这是在贵州境内首次发现侏罗纪恐龙足迹,也是当地首次发现的植食类恐龙足迹。这对于了解中国西南地区恐龙动物分布和迁徙都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据悉,专家在回程路上,车子路过另一处岩壁时,又发现了一处蜥脚类恐龙足迹。毕节市文物局局长郑远文介绍,这一带已经立项一处饮用水水库工程,搬迁工作已在进行中,明年初就要动工。这些恐龙足迹如果不加保护,就将葬身水下。他期待将它们迁移保护。

此外,贵州赤水曾发现白垩纪兽脚类恐龙的足迹,贵州贞丰曾发现三叠纪假鳄类恐龙足迹,但侏罗纪恐龙足迹还是第一次发现。

肖负收巳 發表於 2025-4-11 05:28 | 顯示全部樓層
【学术简报】贵州毕节侏罗纪蜥脚类恐龙足迹的发现及其古生物学意义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响水乡新近发现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经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博士团队与自贡恐龙博物馆专家联合考证,确认为侏罗纪时期(约1.5亿年前)四只蜥脚类恐龙的活动遗迹。此次发现不仅填补了贵州境内侏罗纪恐龙足迹记录的空白,更对重建中国西南地区中生代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价值。

从形态学特征观之,足迹化石呈现典型蜥脚类恐龙四足行走模式:后足印记长约30厘米,前足约10厘米,步幅规律显示个体体长约5-6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足迹保存于近垂直崖壁的特殊埋藏状态,实为地壳抬升与岩层褶皱作用所致。原始沉积环境当属湖滨相粉砂岩,恐龙于潮湿基底行走形成的印痕经硅质胶结作用固化,后经历燕山期构造运动方呈现现今地貌。

就古生态意义而言,该发现首次证实贵州地区在侏罗纪存在大型植食性恐龙群落。与黔北赤水白垩纪兽脚类足迹、黔西南贞丰三叠纪假鳄类足迹共同构成贵州省中生代脊椎动物足迹演化序列。尤为珍贵的是,同一岩层连续发现多组行迹,为研究蜥脚类恐龙群体行为模式(如是否存在群居习性)提供了直接证据。

当前亟需关注的是遗址保护问题。鉴于足迹所在区域已被纳入水库建设规划,建议采取三维扫描、硅胶翻模等数字化保存技术,同时论证原位保护方案的可能性。参照四川古蔺恐龙足迹保护经验,或可考虑建立水下监测系统与岸上展示中心的复合保护模式。

此发现再次印证了云贵高原作为古生物学研究重要区域的地位。建议对乌蒙山区开展系统古生物调查,以期在侏罗纪陆相地层中发现更多关键证据,为研究特提斯洋东岸恐龙动物群迁徙路线提供新的科学支撑。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