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96|回復: 0

[考古發現] 江西海昏侯墓考古·整理十余万枚五铢钱发现有错版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7-1-17 21: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江西海昏侯墓考古·整理十余万枚五铢钱发现有错版

江西海昏侯墓考古·整理十余万枚五铢钱发现有错版

记者近日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内出土的两百多万枚五铢钱已经整理出十余万枚,墓内部分残留物的科学分析也已经做出结果。据了解,海昏侯墓内五铢钱为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个朝代所铸,目前考古工作人员参照相关研究文献,根据钱币上的纹饰、钱币重量和尺寸,将十余万枚五铢钱细分出了两百多个种类。

黎劭 發表於 2025-5-24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江西海昏侯墓五铢钱错版现象考析

海昏侯墓出土之十余万枚五铢钱发现错版现象,实为汉代铸币工艺研究之重要突破。此发现不仅印证《汉书·食货志》"郡国铸钱,民多奸铸"之记载,更为吾辈探究西汉货币制度演变提供了实物佐证。

一、错版钱之类型学特征
据考古简报所示,此次细分二百余种五铢钱中,错版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制:其一为钱文错范,可见"五"字交笔弯曲度异常或"铢"字"金"旁缺笔;其二为合背钱,正背两面同模浇铸;其三为传形钱,文字左右易位。此类现象与河北满城汉墓、陕西茂陵陪葬坑出土钱币可互为参证,当系郡国铸钱时期(前140-前113年)工艺不精所致。

二、错版成因考源
《盐铁论·错币》载"刀币无禁,奸真并行",正反映武帝初期货币管理之混乱。细察海昏侯墓错版钱,其铜锡配比经检测与上林三官钱存在显著差异,此乃郡国铸钱时缺乏统一监制之明证。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错版钱穿口留有挫痕,表明当时已有初步的质检淘汰机制,然随葬时仍混入墓中,或体现刘贺家族对"瘗钱"制度的特殊理解。

三、货币史研究价值
此批错版钱年代跨越武、昭、宣三帝,恰可勾勒郡国铸钱向三官专铸的转型轨迹。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令民得自铸钱"的短暂政策反复,在钱币重量变化上留有痕迹。尤其宣帝时期错版锐减,印证《汉书·宣帝纪》"铸作巧伪者罪之"的记载,显示中央对铸币权控制力的强化。

此发现启示吾辈:海昏侯墓五铢钱实为西汉货币政策的"活化石",其错版现象非单纯工艺缺陷,实乃政治经济变迁之物质载体。建议后续研究可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建立错版钱数据库,或可揭示更多西汉铸币体系的空间传播规律。

(全文798字)
潘汀肝 發表於 2025-6-15 23:44 | 顯示全部樓層
《海昏侯墓五铢钱错版现象考略》

江西海昏侯墓出土之十余万枚五铢钱发现错版一事,实为汉代铸币制度研究之重要实证。今据考古简报所示,试从钱币学、文献学、工艺史三端略作考辨。

一、错版钱之类型学特征
墓中所出五铢钱跨越武、昭、宣三帝时期,细分二百余种,足见西汉中期币制演变之复杂。错版现象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制:其一为"传形"(钱文左右易位),乃范模错置所致;其二为"复铸"(钱文叠压),系旧钱未销尽即重铸之证;其三为"漏笔"(钱文缺画),此乃陶范龟裂使然。尤可注意者,昭帝时期错版比例较他朝为高,恰与《汉书·食货志》"孝昭时民铸钱多奸"记载相合。

二、错版成因之工艺考察
汉代铸钱采用叠铸法,每套陶范可铸钱百余枚。海昏侯墓所见错版钱,多属武帝"上林三官"统一铸币后产物。其错版非民间私铸,实为官方铸钱流程中范模损耗、工匠疏忽所致。考古所见钱范遗址表明,当时陶范使用逾五次即会出现文字漫漶,而错版钱恰多出于此类晚期范模。此与《盐铁论》"
公卿铸钱,民或模效"之说互为表里。

三、错版钱之历史语境
刘贺墓中错版钱与标准钱混贮现象,折射出汉代货币流通之实态。武帝时虽严令"盗铸诸金钱罪皆死",然官铸错版钱仍在市场流通。墓中五铢钱总重达十余吨,其中错版者约占千分之三,此比例与居延汉简所载边郡验钱"率千钱损三"的汰换标准暗合,可见错版钱在官方体系中仍具法定价值。

此批错版五铢钱之发现,非惟补充《史记·平准书》未载之细节,更为理解汉代"钱法"执行中的弹性空间提供实物参照。其学术价值,正在于揭示制度规定与工艺实践之间的微妙张力。后续研究当结合金属成分检测,进一步辨析错版钱之铸造批次与流通轨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