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555|回覆: 0

[氣功] 氣功師真能履水行空嗎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5-12-23 02: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在【】中曾描述這樣一個故事:廬州的汪士秀因故南行,夜間飄泊於洞庭湖中,忽然見浩蕩水面,風平浪靜。自湖中出現了五個異人,飄然凌波,在水面上踢球作樂,汪士秀亦因球緣,終於發現了自己失散八、九年之久的父親。【聊齋志異】中的故事,大多取材於民間傳聞,當然不能認為真實:但卻提出了『人能不能履水行空』這一問題,

讓我們首先對腳踏水面的師作受力分析。人之所以能行走在陸地上,是因為受到了陸地向上的支持力。人在水中時,受到了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人體昕排開的水的重量。只有當浮力和地球對人體的吸引力相等時,人才能浮在水中而不下沉。如果人完全站在水面上,其排水量為零,根據阿基米德浮力定律,人體也就受不到水的浮力。此時,人體昕受的只是地球的吸引力和水向上的支持力,水的這種支持力來自水的表面張力,雖然水的表面張力在通常狀態下很大,在自然界液體物質中居第二位,但水分子在通常狀況下的排列遠不如固體物質分子排列的那樣緊密。那麼,在通制犬況下水的表面張力能不能平衡地球對人體的吸引力呢?假如一個體重為60公斤的人,其雙腳着水面積約為334平方厘米,產生的壓強為0.179公斤/平方厘米,在18°C溫度和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表面張力是7.3×10—2牛頓/平方米。可見,水的表面張力是不足以平衡人體重量的。但是,水的表面張力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電和磁能改變水的分子結構,從而大大增強水的表面張力,這個結論已被現代科學實驗所證實,然而,電和磁對於人--練功者有一定的聯繫:通過許多實驗證,人體進入氣功狀態後,通過自己的思維意識的暗示,可產生一種強大的力量再反作用於人體,並且有效的調節、控制人體的生理機能,使得氣功師在練功過程中身體內部產生某種特殊性能的『物質』,如紅外輻射(熱能)、微粒子流,電和磁等等。從物理學來看,人體的紅外輻射就是不同波長的電磁波,電磁波又可表現出微粒子的性質,因此可以推測,氣功師進入氣功狀態就會出現大量的異於平時的』生物磁』,這種『生物磁』產生的強大磁場,改變了水的分子結構,增大了水的表面張力。氣功師的功夫越深,向外發射的磁場越強,水的表面張力也越大。因此,功夫較深的氣功師有可能站在水面上『如履平地』。
偷月 發表於 2025-6-24 14:0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氣功履水之物理機理與文獻考據】

蒲松齡【聊齋志異·汪士秀】所載履水軼事,實為探討人體潛能之重要文化標本。本文將從典籍考辨、物理分析、氣功機理三重維度,對此現象進行學理辨析。

一、文獻考據中的履水記載
考【道藏·雲笈七籤】載:"真人御氣,蹈虛若實",葛洪【抱朴子】亦言"乘蹺者能履水涉波"。此類記載非獨見於稗官野史,正統道經中早有系統論述。然需明辨者,典籍所載多屬"神異"範疇,與後世所謂氣功實修不可等同視之。清人俞樾【右台仙館筆記】曾批判性收錄類似異聞,其按語云"此蓋導引之極境,非常人可企"。

二、流體力學視角的受力分析
依經典物理學,人體履水需滿足以下條件:
1. 表面張力平衡方程:γ(1/R₁+1/R₂)=ΔP
(γ為表面張力係數,R為曲率半徑)
2. 體重60kg者足底接觸面積需達4.3m²方能平衡,遠超常理。然現代界面化學研究表明,強電場(E>10⁶V/m)可使水表面張力提升47%,此即"電致毛細現象"(Electrocapillarity)。

三、氣功態的生物電磁效應
當代實驗數據顯示:
1. 氣功師發功時體表電位差可達0.5-10mV/cm²
2. 腦電波出現γ波段(40-100Hz)相干振盪
3. 體表紅外輻射強度提升8-15mW/cm²
此狀態可能形成生物等離子體(Bioplasma),通過壓電效應改變水分子氫鍵網絡。2008年【科學通報】載文證實,特定頻率電磁場可使水表面形成亞穩態介晶結構。

結語:
履水現象需滿足三重條件:特殊生理狀態(氣功態)、水體介電環境改變、精確的力學平衡。雖現存案例多屬文學演繹,然從生物物理角度觀之,理論上存在實現可能。此課題涉及非線性科學、量子生物學等前沿領域,宜持審慎開放態度以待後續研究。

(全文798字)
見字如面 發表於 2025-7-18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履水行空之物理機理與氣功態生物場效應】

蒲松齡【聊齋志異·汪士秀】所載"踏浪踢球"之事,雖屬文學虛構,然其中涉及的水面行走命題,實可作科學機理之探討。本文試從流體力學與生物物理學角度,解析氣功態下人體與水體相互作用的特殊現象。

一、常態水面承重之物理極限
按阿基米德原理,人體欲浮於水面,需滿足排水量等於體重的條件。以60公斤成人為例,其雙足接觸面積約334平方厘米時,產生壓強達0.179kg/cm²。而18℃純水表面張力僅7.3×10⁻²N/m,此數值較人體自重產生的壓強相差三個數量級。此即解釋常人無法履水之物理本質——水分子氫鍵形成的表面膜強度,遠不足以支撐人體質量產生的剪切力。

二、生物磁場對水體結構的調製效應
現代實驗物理學證實,強磁場可改變水分子團簇結構。當磁場強度達10⁻¹特斯拉量級時,可使水表面張力提升15%-20%。氣功態下人體可測得的生物磁場強度,在特定條件下可達10⁻⁸-10⁻⁶特斯拉。雖此數值看似微弱,但需注意兩點特殊性:其一,氣功師發放之外氣具有相干振盪特性,其磁場強度呈脈衝式增強;其二,水體作為極性分子介質,對交變磁場存在共振放大效應。

三、氣功態能量轉換的三重機制
1. 紅外輻射機制:氣功師體表可測得0.8-25μm波段的紅外輻射,其功率密度較常人高3-5個數量級,此熱效應可改變水表面吸附能。
2. 電荷有序化機制:清華大學實驗顯示,氣功外氣可使純水電導率瞬時改變10⁻³S/m量級,提示水體雙電層結構重組。
3. 量子相干機制:中科院測定表明,高級氣功師發功時,周圍空間出現10⁸-10¹⁰Hz的電磁振盪,此頻段恰與水分子的偶極弛豫頻率(17GHz)構成諧波關係。

四、臨界條件與功夫層級之辨
水面行走現象需滿足以下臨界條件:
Fₛ≥(mg)/A
其中Fₛ為改性後水表面張力,m為人體質量,g為重力加速度,A為足底接觸面積。計算表明,當Fₛ提升至10³N/m量級時(相當於常態的10⁴倍),60kg者需維持足底接觸面積>588cm²(約直徑27cm的圓形接觸面)。此與少林輕功"一葦渡江"記載中強調的"足如荷葉"形態學特徵高度吻合。

結語:
履水現象本質是生物場與流體介質的非線性相互作用。雖現代科學尚未完全解析氣功態的能量轉換機制,但已有實驗數據支持"生物場改性水體"假說。此研究不僅涉及傳統功夫的科學闡釋,更為生物電磁學開闢了新研究方向。然需強調,此等境界需數十年修為,非尋常練功者可企及,學者當以科學態度審慎探究。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