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32|回復: 0

[儒家文化] 父母恩重难报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3-7-20 15: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父母恩重难报

父母恩重难报

在佛教的历史上有一本经书叫做〖父母恩重难报经〗,这本经专门给我们讲了父母的恩德。经的开头就记载佛陀带着弟子,在外面出游,路上遇到了一堆白骨,佛陀就派弟子把白骨分成两堆,然后还冲着白骨礼拜。

弟子们就觉得奇怪,为什么要对一堆枯骨礼拜呢?而且还要分成两堆,一堆颜色比较白的,看起来比较重;另一堆颜色比较黑,重量也比较轻。

佛陀就说:『分量比较轻的,颜色比较黑的骨头,是女子的骨头;而颜色比较白的,分量比较重的是男人的骨头。』弟子们听了就更奇怪了,问到:『人在世的时候,女子穿的服装较为艳丽,从外表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女子,从他们穿着打扮上能判别出是男是女,难道人过世之后,还能知道这个人是男是女吗?』

佛陀就告诉他们:『因为女子有哺乳的义务,要哺乳儿女,就要把自己身体的营养通过乳汁输送给孩子。长期哺乳孩子,所以她的骨头就比较轻,颜色是黑的;而男子的骨头就比较重,颜色是白的。凭这一点就能判断出这个骨头是男人的还是女人的。』

说完之后,佛陀又给弟子讲了父母恩重难报的教诲,他说父母有十个重大的恩德。

第一,怀胎守护恩。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儿女和父母都是有很深的缘分才成为母子。怀胎一个月之后,儿女的五脏才生出来,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六窍就分开,但是这个时候,因为母亲怀孕在身,行动非常不便,身体重得就像山一样,走路也非常困难,为了养育儿女,好看的衣服、装扮也顾不上去管了,梳妆镜也都沾上了尘埃。

第二重恩,临产受苦恩。十月怀胎就很辛苦了,一朝分娩却不知道生得是不是很顺利,特别是难产的时候,现在很多孩子出生都是剖腹产,这个时候痛苦就更加严重了,每一天都像得了重病似的,昏昏沉沉。这个痛苦只有生过孩子的人才能够有所体会,我们都听说有的母亲在生孩子的时候,就把床上的钢管拧得像麻花一样,可见生儿女的痛苦,用的力量也非常大。

第三恩,生子忘忧恩。母亲生了儿女之后,五脏张开,气也很憋闷,血流得像屠羊一样多,但是听到这个孩子是健康的,她就忘记了自己的痛苦,非常地欢喜,但是欢喜一过,生儿的痛苦还是痛彻心肠。

第四恩,咽苦吐甘恩。父母恩深重,照顾儿女时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孩子温饱得到满足。

第五恩,回干就湿恩。像我们听说当过母亲的人,经常半夜里醒来,专门看看孩子的被子是不是踢开了,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半夜多次起床照看儿女,如果儿女把褥子给尿湿了,她自己宁愿睡在尿湿的褥子上,把儿女放在干的、温暖的褥子上,为了让孩子睡得安稳。

第六恩,哺乳养育恩。父母养了儿女,不论是男孩是女孩,都会对孩子非常地关爱,每一天都照顾,爱护,叮咛,嘱咐,没有尽头。

第七恩,洗濯不净恩。本来母亲是天生丽质,非常美貌,精神也很好,脸色很红润,手也非常细腻,但是要经常给儿女洗濯尿布,照顾孩子,自己的好容貌,一天一天地衰老了,就是为了让儿女们能够渐渐成长,儿女能够成才,自己不惜劳苦。如果我们有时间和父母在一起,看看父母的双手,就能够感受到长期劳作的人和不怎么干家务的人的手是很有区别的。

第八恩,远行忆念恩。儿女要远行了,父母非常牵挂。临行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看儿女已经走了很远了,父母还不愿意回家,在那遥遥地看着。

第九恩,深加体恤恩。儿女有了苦,父母的心就是去代儿女受苦,特别是儿女有病的时候,父母非常担心,都希望得病的人是自己而不是儿女。父母对儿女的体恤达到了这种程度,可以说是一种忘我的境界。

第十恩,究竟怜愍恩。有一首诗说:『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这就是告诉我们,父母对儿女的牵挂无时无刻不在,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即使已经活到一百岁的高龄了,还经常放心不下,惦记着她那八十岁的儿子。所以从这十重恩,我们就知道,父母的恩德确实是无以回报,就是这里边所说的『有罔极之恩』。

摘自【群书治要·论语讲记】

cqyanxiaobo 發表於 2025-7-9 12:22 | 顯示全部樓層
《父母恩重难报经》义理阐微

《父母恩重难报经》作为佛教孝亲思想的重要典籍,其所述白骨分判之事与十重恩德之说,实蕴藏深刻的生命伦理与生理智慧。本文拟从经义阐释、医理印证、伦理实践三个维度,对此经要义作专业解读。

一、白骨分判的生理依据
佛陀所示男女骨相差异,实符合传统医学理论。《黄帝内经·素问》有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指出女性因经孕产乳的特殊生理功能,其骨质代谢确与男性有异。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哺乳期女性每日通过乳汁流失钙质约200-300毫克,经年累月确实可能导致骨密度降低。佛陀以"色黑质轻"形容女骨,恰与中医"肾主骨,其色黑"之说相契,暗示哺乳耗损肾精的生理机制。

二、十重恩德的医道互证
1. 怀胎守护恩:《诸病源候论》详载妊娠期"经脉拘急,气血壅滞"之状,与经中"身重如山"描述相符。古代医家更强调"胎借母气"的依存关系,正应"缘分甚深"之说。
2. 临产受苦恩:《千金要方》记载产妇"血气沸腾,如鼎煎蒸",与"血流屠羊"之喻异曲同工。现代医学测算,分娩疼痛达57德尔单位,相当于二十根肋骨同时折断。
3. 咽苦吐甘恩:此说暗合《礼记·内则》"子能食食,教以右手"的养育规范,更体现父母"减膳贻幼"的牺牲精神,在《颜氏家训》中亦有印证。

三、报恩伦理的当代践行
孝道实践当遵循"养志重于养体"的原则。程颐《伊川易传》强调"孝莫大于严父",主张通过立身行道显扬父母。具体可践行:
1. 生理层面:定期为父母进行骨密度检测,补充钙质以回馈哺乳损耗
2. 心理层面:践行《孝经》"居则致其敬"之训,每日晨昏定省
3. 精神层面:如《孟子》所言"大孝终身慕父母",保持"祭则观其敬"的诚心

结语:
该经以佛教因缘说为体,以传统医道为用,构建起完整的孝亲理论体系。当代人解读此经,当超越宗教藩篱,从生命科学与人伦大义的双重角度,体认父母恩德之深重。明末大儒刘宗周《人谱》有云:"知亲恩方知人之所以为人",诚哉斯言。吾辈当以"如临深渊"之心践行孝道,方不负此经垂训之旨。
唐言几 發表於 2025-7-12 01:43 | 顯示全部樓層
《父母恩重难报经》伦理思想发微

《父母恩重难报经》作为佛教孝亲伦理的重要经典,其所述"十恩"之说实为东方伦理思想之精髓。本文拟从三个维度解析其深层意蕴:

一、生理维度之"骨相差异说"
经中所述男女骨相差异,实为古代医学生理观察之实录。《黄帝内经》明言"女子七七任脉虚",哺乳期钙质流失确会导致骨密度变化。佛陀以白骨为教具,非但揭示母体生物学牺牲,更暗合《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训。此说较《礼记·内则》"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更为具象,将抽象伦理转化为可视的生理印记。

二、伦理维度之"十恩体系"
经中所列十恩构成完整的养育伦理链:
1. 怀胎守护恩对应《周易》"坤厚载物"的母德
2. 临产受苦恩暗合《尚书》"诞弥厥月"的记载
3. 咽苦吐甘恩与《孟子》"幼吾幼"之教相通
此十恩次第展现从妊娠到成人的完整养育历程,较《二十四孝》更具系统性。尤以"回干就湿恩"最为深刻,其细节描述与《颜氏家训》"夜觉晓哺"互证,揭示传统育儿中"阴阳作息"的牺牲伦理。

三、哲学维度之"报恩困境"
经题"难报"二字最值玩味。佛教"上报四重恩"与儒家"孝为德本"在此形成张力:一方面强调"假令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千万年亦不能报"(引自经文),另一方面又要求"尽心供养"。这种悖论实为宗教伦理的终极命题,与《论语》"色难"之说异曲同工,揭示孝道不仅是行为规范,更是心性修炼。

当代启示:
1. 哺乳期女性骨密度下降3-5%的现代医学数据,印证经文观察
2. "生子忘忧恩"蕴含的神经机制,今已为催产素研究证实
3. 十恩说为现代亲子关系提供伦理参照系

此经之价值,在于将生物本能升华为宗教情感,使世俗伦理获得神圣维度。其说虽简,然"白骨现观"之喻,较之千言说教更具震撼力,诚为"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化典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