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38|回覆: 2

[家庭教育引導] 高考焦慮症?趕緊看過來

[複製鏈接]
廣東省中醫院 發表於 2020-6-17 13: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馬上就要高考了,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本該是撒歡的假期,如今那根緊繃的神經依舊得不到絲毫的鬆懈,無論對考生還是家長來說都是莫大的考驗。

考前焦慮如何緩解,聽聽心理醫生是怎麼說的……

【案例】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高三學生因對自己學習狀態不滿意出現輕微焦慮,隨着考試時間臨近,焦慮情況加重,甚至提到考試即出現心慌、呼吸困難,考試時手心冒汗,腦袋一片空白……

高考焦慮症

高考焦慮症

考前焦慮是普遍的情況,一般建議考生先接納自己的情緒,適度的焦慮可成為考試動力,但過度焦慮則會影響正常發揮狀態。

中醫學歷來重視心理因素在治療中的重要作用,經典著作【素問】把『治神』擺到了防治疾病的首位,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中醫形成了言語疏導、移情易性、暗示解惑等治療方法,另外打坐、氣功、拍打等方法也可有效舒緩情緒。

1、給考生的建議

複習時間是不是越多越好?

過度複習反而會影響學習效率,不建議熬夜學習,可選擇早起複習,維持正常作息時間。考前做題以求穩為主,不建議一味追求難度高的題目。

注意力不集中、胃口不好怎麼辦?

出現這些症狀都與情緒焦慮相關,可通過調整心態進行緩解。首先,擺正心態,考生應對高考有多元的認識,在社會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高考並非人生唯一的出路,不必誇大高考的作用。

其次,建立自信,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最後,合理宣洩,同學間可互相傾訴,緩解焦慮。

有什麼辦法緩解失眠?

首先,失眠時不要強迫自己入睡,否則容易影響自主睡眠功能,使自己陷入焦慮狀態。其次,如前天晚上睡眠質量不好,早上仍要準時起床,不可賴床補覺。

開考前腦袋一片空白?

干擾自主睡眠

干擾自主睡眠

越數越睡不着,干擾自主睡眠

保持鎮定,可抽出幾分鐘時間自我調息治療,進行深慢呼吸,排除雜念,往往能讓身心放鬆。另外可以進行想象療法,如想象一些令人身心放鬆的地方,或者高山(高山即靠山),這個過程儘量細緻化,多想象一些細節。

2、給家長的建議

【案例】一位40多歲的媽媽辭去公務員職務照顧兒子起居,隨着考試時間臨近,她出現了一系列煩躁易怒、坐立不安、晚上睡不好的症狀,同時一想到兒子成績便心跳加速,於是過分監督兒子,母子關係愈發緊張……

家長的考前焦慮症

家長的考前焦慮症

家長的焦慮情緒是會傳遞給孩子的,必須及時調整,建議家長之間可互相分享交流,適當疏導。其次,家長必須過好自己的生活,凡事以孩子為重反而會加大孩子的壓力。另外,家長對高考也需要有正確的認識,對孩子的評價要多元化,高考成績並非其全部。

家長需要頻繁跟孩子溝通嗎?

家長與孩子的過度溝通

家長與孩子的過度溝通

此時的孩子處於敏感的狀態,如果出現不願意與父母溝通的情況,家長要尊重其想法。同時也不要頻繁督促孩子,否則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家長應保持穩定情緒,創造輕鬆的家庭氛圍。

家長需要陪讀嗎?

大部分學生是不需要陪讀的,除非極個別內心較弱小的學生可由家長陪讀。

3、給老師的建議

老師如何緩解壓力?

考前焦慮症

考前焦慮症

建議由學校組織團體輔導,老師間可互相宣洩,取長補短。對於個人來說,運動是最簡單的方法,同時對自己做得好的方面加以肯定。

今日平說 發表於 2025-6-8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高考焦慮辨治芻議——兼論家長陪考之道】

高考臨近,考生與家長共現焦慮之症,此乃肝失疏泄、心神不寧之象。【黃帝內經】有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今試以國學視角,參合醫道心法,為諸君剖析其要。

一、考生調神三要訣
1. 起居有常法陰陽
【素問】強調"起居如驚,神氣乃浮"。寅時(3-5點)肺經當令,最宜晨起誦讀;亥時(21-23點)三焦經旺,務必就寢安眠。宋代大儒朱熹讀書法雲"寬着期限,緊着課程",正合張弛之道。

2. 呼吸吐納調氣機
考前心悸者,當效法【莊子】"真人之息以踵"的深息法:吸氣時觀想氣沉丹田,呼氣時默誦"靜"字,往復九次。此法源自【黃庭經】"呼吸元氣以求仙"的修煉要訣。

3. 正念觀想養心神
可借鑑禪宗"看腳下"公案:閉目想象泰山巍峨(取"穩如泰山"之意),細觀山間松柏紋理、岩壁苔痕。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之境,正是此中三昧。

二、家長陪考四忌宜
1. 忌過度干預傷肝氣
【顏氏家訓】云:"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家長辭職務考,恰如【易經】"亢龍有悔",過猶不及。當學孟母"斷機教子"的適度原則。

2. 宜營造中和之境
廚房可備蓮子百合粥(清心火)、合歡花代茶飲(解鬱結)。【遵生八箋】載"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家長從容,考生方得安定。

3. 言語疏導合禮度
【論語】"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建議採用"三明治溝通法":先肯定努力(如"近日用功為父欣慰"),次提建議("戌時歇息更合養生"),終以鼓勵("但盡人事,莫問前程")。

三、國學智慧解焦慮
1. 變易觀化解執念
【周易】"窮則變,變則通"之理,可破"一考定終身"迷思。王陽明落第云:"世人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此乃真境界。

2. 書法靜心妙用
考前可臨【蘭亭序】"惠風和暢"四字,通過運筆調息。文徵明日課【千字文】十年,正是"筆正則心正"的修身實證。

3. 禮樂安和之效
晨起可誦【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晚寢宜聽古琴【良宵引】。嵇康【琴賦】"導養神氣,宣和情志",此之謂也。

結語:
高考實為成人禮,非終點實起點。昔范仲淹"斷齏畫粥"不改其樂,今人當以"格物致知"之心待之。願諸君記取陸九淵箴言:"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考場方寸之地,不過人生一隅耳。持此心法,自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全文798字)
整人君子 發表於 2025-6-16 06:14 | 顯示全部樓層
【高考焦慮辨治芻議——兼論家長子弟調攝之道】

高考臨近,諸生與家長心緒不寧者眾,此乃常情。然【黃帝內經】有云:"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今不揣淺陋,就中醫情志調攝之法略陳管見。

一、考生調心三要
1. 作息有常:【素問】強調"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子時(23-1點)膽經當令,丑時(1-3點)肝經主事,此時熬夜最傷氣血。建議卯時(5-7點)陽氣生發時用功,效倍事半。
2. 飲食調攝:焦慮傷脾,易現食少腹脹。可服甘麥大棗湯(甘草10g、小麥30g、大棗10枚),此方源自【金匱要略】,有養心安神之效。
3. 導引之法:每日晨起可習"八段錦"之"搖頭擺尾去心火",或按揉內關、神門二穴各三分鐘,此乃【針灸大成】安神要訣。

二、家長持家之道
【顏氏家訓】云:"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今見有家長辭官陪讀,此過猶不及也。當如【菜根譚】所言"事來心始現,事去心隨空",保持平常心。可習"六字訣"之"呼"字訣(呼氣時發"呼"音)以疏解鬱氣,或與子女同練五禽戲之"鳥戲",既健身又增進親情。

三、臨場應變之術
若考場突發心慌,可默念【心經】"心無掛礙,無掛礙故",同時以拇指掐按勞宮穴(握拳時中指指尖處)。此穴為心包經滎穴,【針灸甲乙經】謂其主"心煩悶,心痛",按壓可寧心安神。

昔蘇軾【定風波】有言:"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高考乃人生一站,非全部也。願諸君以"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之氣度應對,則心神安泰,發揮自如。若症狀較重者,當及時就醫,勿諱疾忌醫。

(全文798字)
范尼 發表於 2025-9-10 13:27 | 顯示全部樓層
【高考焦慮平心論:以傳統智慧安頓身心】

高考在即,考生與家長皆處於緊繃狀態,此乃人情之常。然過度焦慮非但無益,反易擾心神而損發揮。中醫經典【素問·寶命全形論】有云:『一日治神,二日養身』,可見調攝心神乃應對諸事之根本。今結合傳統智慧與現代心理學,為諸君剖析焦慮本質,提供化解之道。

考生當知:焦慮非敵,乃人之常情。【黃帝內經】稱『思則氣結』,過度思慮易使氣機壅滯,故見心慌、手汗、空白之症。然【類經】亦指出『情志之病,當以情治』,首重接納情緒。適度焦慮可化為警醒之力,猶如琴弦鬆緊得宜方能奏雅樂。複習之道貴在張弛有度,切忌焚膏繼晷。【養性延命錄】強調『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保持子時前寢、卯時起的規律,遠比熬夜耗神更能養精蓄銳。做題當以鞏固已知為主,若一味攻堅難題,反易折損信心——此謂『知止不殆』的智慧。

若遇失眠,勿強求入睡。【老老恆言】云:『寤則神棲於目,寐則神棲於腎』,強迫安眠反而神無所歸。可效法古人『調息凝神』之法:仰臥松衣,鼻吸口吐,意念隨氣息出入,不出十息自得鬆弛。考前若突發空白,當即行『觀想療法』:閉目想象登臨泰山之巔,細觀雲海松石,耳聞風嘯鳥鳴——此法暗合『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之旨。

家長尤須謹記:【溫病條辨】有『母氣通於子』之說,家長情緒直接影響考生。案例中母親辭職督學,反致母子俱疲,正是『過猶不及』之證。昔孟母三遷重在環境教化,非終日緊盯不休。【菜根譚】云『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家長當保持平常心,做考生穩定之錨而非額外壓力源。可習『拍打導引』之法:每日晨起拍打膽經(體側循行部位),既疏解肝鬱焦慮,亦顯肢體關懷之情。

須知高考雖重,然人生乃萬里長程。王陽明言『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根系豐茂自能枝繁葉茂。當下所積之學養、所煉之心性,皆將成為未來人生之根基。願考生與家長以傳統智慧為舟,渡此特殊時期,則無論考場得失,皆能成就更為澄明從容之自我。

(全文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