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869|回覆: 1

[儒家學說]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爲是棲棲者與

[複製連結]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9-11-21 23: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延章按:爲學而不用,則如棄物於野,君子之所疾也。凡爲學者,學以致其器,器以踐其用,用以經濟四方。經濟四方,而後四方饋之,四方饋之,而後成其大功。孔子之爲學,的在四方,【詩】曰:『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孔子周遊列國,以仁義說於四方,或譏之,或用之,皆不爲所動,以其志於四方,故四方成其千古之功。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爲是棲棲者與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爲是棲棲者與

論語·憲問篇第三十四章·微生畝謂孔子曰原文

簡體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爲是棲棲者與?無乃爲佞乎?』孔子曰:『非敢爲佞也,疾固也。』

繁體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爲是棲棲者與?無乃爲佞乎?』孔子曰:『非敢爲佞也,疾固也。』

口語解釋

微生畝對孔子說:『丘啊你爲什麼這樣匆促忙碌呢?難道不是巧言諂媚嗎?』孔子說:『我不敢巧言諂媚啊,只是憎惡固執啊。』

延章疏:微生畝對孔子說:『孔丘,你爲何這樣棲棲遑遑遊說仁政周遊列國?你莫非是無所用而因學問四處巧辯諂媚於人嗎?』孔子回答說:『我不敢諂佞別人,只是疾惡頑固不化而已。』對於微生畝的譏嘲,孔子的回答直擊『爲學』的實質:一是,學要致用,孔子爲學,意在四方,因此周遊列國,以實踐所學;二是,學而不用,則爲佞,必然導致學識固化而不能有所增長。在生活中,諂佞之人往往都會攀附權勢,而孔子周遊列國,每到一國,如果發現自己的學問不爲其所用,即果斷離開,並不會爲那些富貴所牽肘。像微生畝之輩,自恃有才,絕世而隱,也是一種『固』,是孔子所不齒的。雖然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發揚的儒家學說,未能普遍實踐於各個諸侯國,但是歷史表明,儒家學說在立國之後的安定時期,是十分可行的,往往能將國家導向富強盛世,而且儒家的人文道德,歷經兩千餘年,更是塑造成了華夏民族的獨特性格。

注釋

微生畝:姓微生,名畝。按:他直呼孔子的名字,同時顯得很傲慢,可能年齡較大而且是一位隱者。

丘:指孔子。按:古讀『某』,避諱聖人的名諱。

何爲:爲何,爲了什麼。

是:這樣。

棲棲:音『西』,即棲棲遑遑,皇皇不安。皇皇意爲匆促急迫。【論語集箋】:『微生畝言棲棲,蓋言夫子歷聘諸邦,皇皇無定耳。』

與:同『歟』。

無乃:莫非、恐怕。無非是。

爲佞:專門巧言諂媚來取悅於人。佞,口給。錢穆:『微生譏孔子周流不止,若專欲以言辯取信於人,若戰國人以孟子爲好辯。』延章註:佞,【說文】:『才也』;後延伸爲『巧辯』,不能實踐之智謀。

非敢:不敢。

疾:憎惡。

固:固執、固塞不通。朱子:『固,執一而不通也。』【正義】:『昧於仁義之道。』錢穆:『孔子言我之席不暇暖,非務欲以辯取信。若知道不行而決意棄世絕物,則是己之固執,不肯多方以求道之行,我所疾在此。』

先賢註疏

朱子曰:聖人之於達尊,禮恭而言直如此,其警之亦深矣。

劉宗周曰:既不敢爲佞,又疾固,必也聖乎?從一身起念則遁世爲貞,從天下起念則周流非佞,並行而不悖者

檗山黃氏曰:畝,蓋遺世之士。其視夫子轍環天下,若棲棲然,欲行其說,固宜指以爲佞也。然概以聖人之道,畝之獨善其身,無意於世,亦固執而不知變爾,果孰得孰失乎?觀其名夫子而語之,夫子卑辭以對,蓋亦鄉黨有齒德者。然道不同不相爲謀,故言疾固以警之。

陳祥道曰:能仕者,必貴乎能已;能已者,必貴乎能仕。仕而不能已,已而不能仕,守一而不知變者也,固者之所爲,君子疾諸。疾固以事道而已,孰謂微生畝足以知孔子?

徐英曰:『疾固』也者,猶言『惡夫專執固陋』者也,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亦猶此意。

戴溪曰:夫子歷聘列國,頗似棲棲,當時辟世之士皆以聖人爲非。夫佞以求用,非也。固守所見,無意於世,執其一偏自以爲是,其害道亦多矣。夫『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非固也。

【論語正義】曰:夫子周流無已,不安其居,所至皆以禮義之道,陳說人主。微生疑夫子但爲口才以說時君,故曰『佞』也。固陋者昧於仁義之道,將以習非勝是也。夫子欲行道以化之,不得不干人主,此自明『棲棲』之意。【呂氏春秋·愛類篇】:『賢人之不遠海內之路,而時往來乎王公之朝,非以要利也,以民爲務者也。』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正義】【論語集釋】【論語集說】【石鼓論語答問】【論語會箋】【論語全解】【論語學案】【論語新解】【論語集箋】。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爲是棲棲者與?無乃爲佞乎?』孔子曰:『非敢爲佞也,疾固也。』

口語解釋

微生畝對孔子說:『丘啊你爲什麼這樣匆促忙碌呢?難道不是巧言諂媚嗎?』孔子說:『我不敢巧言諂媚啊,只是憎惡固執啊。』

注釋

微生畝:姓微生,名畝。按:他直呼孔子的名字,同時顯得很傲慢,可能年齡較大而且是一位隱者。

丘:指孔子。按:古讀『某』,避諱聖人的名諱。

何爲:爲什麼。

是:這。

棲棲:音『西』,即皇皇不安。皇皇意爲匆促急迫。【論語集箋】:『微生畝言棲棲,蓋言夫子歷聘諸邦,皇皇無定耳。』

與:同『歟』。

無乃:莫非、恐怕。

爲佞:專門巧言諂媚來取悅於人。佞,口給。錢穆:『微生譏孔子周流不止,若專欲以言辯取信於人,若戰國人以孟子爲好辯。』

非敢:不敢。

疾:憎惡。

固:固執、固塞不通。朱子:『固,執一而不通也。』【正義】:『昧於仁義之道。』錢穆:『孔子言我之席不暇暖,非務欲以辯取信。若知道不行而決意棄世絕物,則是己之固執,不肯多方以求道之行,我所疾在此。』

先賢註疏

朱子曰:聖人之於達尊,禮恭而言直如此,其警之亦深矣。

劉宗周曰:既不敢爲佞,又疾固,必也聖乎?從一身起念則遁世爲貞,從天下起念則周流非佞,並行而不悖者

檗山黃氏曰:畝,蓋遺世之士。其視夫子轍環天下,若棲棲然,欲行其說,固宜指以爲佞也。然概以聖人之道,畝之獨善其身,無意於世,亦固執而不知變爾,果孰得孰失乎?觀其名夫子而語之,夫子卑辭以對,蓋亦鄉黨有齒德者。然道不同不相爲謀,故言疾固以警之。

陳祥道曰:能仕者,必貴乎能已;能已者,必貴乎能仕。仕而不能已,已而不能仕,守一而不知變者也,固者之所爲,君子疾諸。疾固以事道而已,孰謂微生畝足以知孔子?

徐英曰:『疾固』也者,猶言『惡夫專執固陋』者也,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亦猶此意。

戴溪曰:夫子歷聘列國,頗似棲棲,當時辟世之士皆以聖人爲非。夫佞以求用,非也。固守所見,無意於世,執其一偏自以爲是,其害道亦多矣。夫『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非固也。

【論語正義】曰:夫子周流無已,不安其居,所至皆以禮義之道,陳說人主。微生疑夫子但爲口才以說時君,故曰『佞』也。固陋者昧於仁義之道,將以習非勝是也。夫子欲行道以化之,不得不干人主,此自明『棲棲』之意。【呂氏春秋·愛類篇】:『賢人之不遠海內之路,而時往來乎王公之朝,非以要利也,以民爲務者也。』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正義】【論語集釋】【論語集說】【石鼓論語答問】【論語會箋】【論語全解】【論語學案】【論語新解】【論語集箋】。

遊客  發表於 2019-11-22 16:24
學以經濟四方,學以一匡天下,是所有學者都的最高理想。
郝岢 發表於 2025-6-29 03: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微生畝之問與夫子之志】

微生畝之問,實爲千古學人之大詰。其以"棲棲"譏孔子,猶今人以"汲汲"責志士,皆未達聖賢用心之深也。延章先生所論"爲學而不用"之弊,誠得夫子本懷,然猶有可申說者。

考【論語】此章,微生畝直呼"丘"名,且以"佞"相詰,其態度之倨傲,恰如【禮記·曲禮】所謂"長者問,不辭讓而對,非禮也"。然夫子答以"疾固"二字,實爲春秋時期"士志於道"精神之最佳註腳。鄭玄注此章云:"病世固陋,欲行道以化之",此解最得聖心。夫子周遊列國,非爲干祿,實因"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論語·微子】)之悲憫。

細繹"棲棲"之義,當與【周易·乾卦】"君子終日乾乾"相參。王弼注乾卦云:"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正可發明夫子週遊之意。春秋之世,禮崩樂壞,若抱道而隱,如【論語·微子】所載長沮、桀溺之流,雖潔身自好,然於"修己以安百姓"(【論語·憲問】)何益?故夫子寧受"喪家之犬"(【史記·孔子世家】)之譏,而不改其志。

至若延章先生謂"學以致其器",此說本於【周易·繫辭】"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爲天下利"。然須辨明:夫子之"器",非功利之器,乃"君子不器"(【論語·爲政】)之大器。觀【論語】載子貢問"何如斯可謂之士",夫子答以"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論語·子路】),可知聖門之學,終以經世濟民爲歸。

今之學者,或執"疾固"二字謂孔子排斥隱者,此又失之偏頗。考【論語】"賢者避世"(【憲問】)之語,夫子於隱逸之士實有理解。其"疾"者,非疾隱者,乃疾"固"——即【孟子·公孫丑下】所謂"固於時"者。微生畝之失,不在其隱,而在以己度人,謂天下學問皆當如己之"固守"。

要之,此章可見春秋時期"道""勢"張力。夫子之"棲棲",實爲"明道"與"行道"間之永恆掙扎。司馬遷稱"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史記·孔子世家】),正因其能於"不可爲而爲之"(【論語·憲問】)中,開華夏文明之新局。學者讀此章,當思"爲學"與"爲道"之辨,方不負聖人之苦心。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