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52|回復: 0

[儒家学说]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译文

[複製鏈接]
文化传统 發表於 2019-9-30 19: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延章按:为人君者,领导也。领者,统领也,统筹也;导者,引也,治也。所统者何?事也。所治者何?人也。故人君必也能统事治人,夫如是,虽不知其时,不明其势,而人知之明之。然则,使不能明察也,亦不能久焉。人或统其伍者,嫉贤而妒能,刚愎而自用;每事必如己意,稍有不合者,轻则斥之,重则代之,至于有位无职,有材不用,虽有一时之顺,岂能成其大哉?

论语·宪问篇·第二十章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原文

简体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正體

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口语解释

孔子谈到卫灵公的无道行为,季康子问:『既然像这样,为什么他还没丧失君位呢?』孔子说:『仲叔圉给他管理外交事务,祝鮀给他管理宗庙事务,王孙贾给他管理军队事务。像这样,怎么会失位呢?』

延章疏:孔子讲评衛靈公不从王道。季康子说,既然到了这样的境,为何卫灵还不丧失政权他的?孔子说,仲叔圉治理他国使者外交事务代指管理,祝鮀治理朝政以立国政也宗廟者,所,王孙贾治理军政,材,各守其职三人都能各尽其,做到这样,为何他的政权会丧失?

注释

卫灵公:卫国第廿八代国君,为君悖道,而犹能知才善用。灵,谥号。〖谥法〗曰:『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神曰灵。』

无道:没有德政,指不用先王正道。

康子:即季康子,名肥。季桓子之子。

奚而不丧:奚,为什么、怎么。丧,丧失,指失去君位。

仲叔圉:即孔文子。孔子称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治宾客:治,管理。宾客指他国使者。治宾客,就是指接待他国使者、负责外交事务。

祝鮀:字子鱼,卫国大夫,有口才,能言善辩,且知宗庙典礼。祝,宗庙之官。

王孙贾:卫国大夫。

军旅:指军队。陈祥道:『为治之道,柔远然后能迩,故治宾客为先,宗庙次之。三军之运,德之末也,故军旅为后。』

先贤注疏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见用材贵得其当也。

朱子曰:三人皆卫臣,虽未必贤,而其才可用。灵公用之,又各当其才。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治国在于任材也。君虽无道,有此三人,所任者各当其才,何为当亡?

徐英曰:古者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诸侯之会,尤重邦交。三者得人,所以不亡。此所谓『君昏于上而国治于下』也。

尹氏曰:卫灵公之无道宜丧也,而能用此三人,犹足以保其国,而况有道之君,能用天下之贤才者乎?〖诗〗曰:『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意:有了贤人国强盛,四方诸侯来归诚。)

檗山黄氏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言人才之足恃也。以卫灵公之无道,得三人者而任之,交邻以修好,奉先以报本,整军以御侮,相与持危而扶颠,其不失国也宜矣

郑汝谐曰:夫子适卫者五,常有眷眷之意,亦以灵公虽无道,而用人各当其才,庶几可与有为也

季本曰:灵公之时,盗杀其兄,妻逐其子,兵连祸结,而不丧者,以有三子耳,故孔子借以讽康子

藕益大师曰:低低人,尚有大用若此,况肯用圣贤者乎?

刘宗周曰:宾客,主邻国之聘问者;宗庙,以治内;军旅,以治外。文事武备皆得其人,国奚丧之?有主德虽昏,而犹明于任人得计,安国家之要者。国之不亡,非幸也。愚观后世,若齐文宣帝荒淫狂背甚于桀纣,然能知杨愔之贤,委以国事,卒保首领。宋南渡诸君颇无失德,只因奸臣柄国以亡,故曰『二老归而周炽,三仁去而殷墟,子胥死而吴亡,种蠡存而越霸』。

陈祥道曰:国以兴,以谄衰;君以安,以佞危。三仁在商,而商不亡;多贤在楚,而秦不伐。百里奚去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由余去戎而戎亡,在秦而秦强。故共公任小人而鲁人知其无依,卫多君子而霸主知其无患。此〖孝经〗所谓『诸侯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国』。

钱穆曰:孔子平日语及此三人,皆有所不许,此章见孔子论人不以所短弃所长。孔子屡称卫多君子,若蘧瑗、史鳅诸人得用,卫国当犹不止此,故知人才之关国运

唐文治曰:宾客,宾礼也;宗庙,祭礼也;军旅,军礼也。〖左氏传〗言:『鲁秉周礼,所以不亡。』卫国大夫犹能守礼,所以不至丧邦。由是观之,国君虽无道,礼不废则国不亡。若一国废礼,庸有幸乎?

相关材料

哀公问于孔子曰:『当今之君,孰为最贤?』孔子对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公曰:『吾闻其闺门之内无别,而子次之贤,何也?』孔子曰:『臣语其朝廷行事,不论其私家之际也。』公曰:『其事何如?』孔子对曰:『灵公之弟曰公子渠牟,其智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灵公爱而任之。又有士曰林国者,见贤必进之,而退与分其禄,是以灵公无游放之士,灵公贤而尊之。又有士曰庆足者,卫国有大事,则必起而治之;国无事,则退而容贤,灵公悦而敬之。又有大夫史鱿,以道去卫。而灵公郊舍三日,琴瑟不御,必待史鱿之入,而后敢入。臣以此取之,虽次之贤,不亦可乎。』(选自〖孔子家语•贤君篇〗)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新解〗〖论语正义〗〖论语集释〗〖论语集说〗〖论语意原〗〖癸巳论语解〗〖论语全解〗〖论语大义〗〖论语会笺〗〖论语点睛〗〖谥法〗〖孔子家语〗〖四书解义〗。

xie4566 發表於 2025-6-20 07:54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卫灵公"无道而国存"的治理启示》

《论语·宪问》所载卫灵公之事,实为政治哲学中极具辩证色彩的典型案例。本文拟从三个维度剖析此章微言大义:

一、君道与臣道的辩证关系
孔子言"灵公之无道",朱子注"无道谓不修德政",然其国不丧者,正在于"任材各当其位"的治理智慧。陈祥道《论语全解》指出:"治道如鼎,三足而立:宾客、宗庙、军旅,缺一则倾。"仲叔圉之治宾客,体现"柔远能迩"的外交智慧;祝鮀掌宗庙,维系"国之大事在祀"的礼制根本;王孙贾统军旅,保障"国之干城"的武力后盾。此三者恰合《周礼》六官中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之要义。

二、领导力的本质特征
延章先生所谓"领者统筹,导者引治",实与《管子·形势解》"主者,人之司命也"相呼应。卫灵公虽个人德行有亏,然其善用"三臣"正暗合《荀子·君道》"明主急得其人"之要旨。钱穆《论语新解》特别指出:"春秋末世,能如灵公之知人善任者实鲜。"这种"用贤以补己短"的统治术,恰是《韩非子·难势》所言"处势而任下"的实践典范。

三、现代治理的镜鉴意义
此章对当代领导学的启示有三:其一,决策者不必事必躬亲,当如《淮南子·主术训》言"乘众人之智";其二,制度安排重于个人德行,此即《商君书·修权》"不以私害法"之延伸;其三,系统稳定性取决于结构平衡,正如三臣分治形成的政治三角,暗合现代管理学中的"权力制衡"原理。

要而论之,孔子此论非为卫灵公辩护,实揭示"为政在人"的深层治理逻辑。《孟子·离娄上》云"徒善不足以为政",正可与此章互训。当代治国者当鉴此中三昧:完善的制度设计、适才的用人机制、明确的分权体系,三者兼备,方能成就"虽无道而不丧"的治理韧性。

(全文798字)
黎右 發表於 2025-6-26 08:16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卫灵公用人之道疏证》

《论语·宪问》载孔子评卫灵公"无道"一事,实为探讨领导统御之要义的经典文本。延章先生所论"领者统事,导者治人"之说,深得《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之旨。今试为疏证如次:

一、用人之道的辩证观
卫灵公虽"乱而不损"(《谥法》),然能任用仲叔圉、祝鮀、王孙贾三子分掌外交、宗庙、军旅,此正合《管子·形势解》"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之理。孔子所谓"奚其丧"的反诘,实揭示出领导艺术的核心矛盾——君主个人德行与用人智慧的辩证关系。朱子注"各当其才"四字,恰是《人物志·材能》"量能授官,不可不审"的最佳注脚。

二、职官体系的治理逻辑
陈祥道指出"治宾客为先,宗庙次之,军旅为后",此说本于《周礼》六官之序。考《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秋官》大行人"掌大宾之礼",皆以外交为先务。祝鮀治宗庙,暗合《礼记·祭统》"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王孙贾治军旅,则应《司马法》"国容不入军"之训。三才鼎立,正构成"柔远能迩"的完整治理体系。

三、历史镜鉴的现代启示
《韩非子·难一》云:"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卫灵公之例恰说明:领导者未必事事躬亲,但须如《淮南子·主术训》所言"乘众人之智"。今日观之,延章先生所诫"刚愎自用"之弊,实为古今领导通病。苏轼《贾谊论》"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一语,足为当代管理者戒。

要之,此章微言大义,不在贬斥卫君,而在彰明《孟子·公孙丑下》"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的治国真谛。领导之道,当如《贞观政要》所言:"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斯为得之。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