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65|回覆: 3

[儒家學說]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

[複製鏈接]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9-8-2 18: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文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白話譯文

孔子說:『君子卻做不到仁,或許也是有的吧,但是沒有小人能夠行仁的啊。』

注釋

君子:成德之謂。孔安國:『雖曰君子,猶未能備。』

小人:未成德之人。袁氏:『小人性不及仁道,故不能及仁事者也。』

前賢註疏

【論語註疏】曰:此章言仁道難備也。雖曰君子,猶未能備,而有時不仁也。若管仲九合諸侯,不以兵車,可謂仁矣,而鏤簋(guǐ)朱紘(hóng),山節藻梲,是不仁也。小人性不及仁道,故未有仁者。

謝氏曰:君子志於仁矣,然毫忽之間,心不在焉,則未免為不仁也。

袁氏曰:此君子無定名也。利仁、慕為仁者不能盡體仁,時有不仁之一跡也。小人性不及仁道,故不能及仁事者也

張栻曰:斯須之間,心不在焉,則為不仁。是故君子戰兢自持,而惟恐失之也。若小人則戕(qiāng)賊䧟溺者之深,雖秉彝之端不容盡殄,而不能以自達也

錢穆曰:君子或偶有不仁,此特君子之過,亦所謂『觀過斯知仁』也。小人惟利是喻,惟私是圖,故終不能為仁。本章語句抑揚,辭無回互,蓋為觀人用人者說法,使勿誤於『無棄材』之論。

朱子曰:君子如純白之物,雖染微黑,是偶失檢。小人如純黑之物,雖有微白,卻當不得白也。

江謙曰:魏徵上唐太宗疏曰:君子不能無小惡,惡不積,無妨於正道;小人或時有小善,善不積,不足以立忠。疑君子而信小人者,讀之可以猛省矣。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孔子指心術之邪正以衡品也。

【論語稽】曰:君子遇不仁,無害其為君子;小人偶或仁,終見其為小人。況小人之仁,其暫也,其跡也,而其心則斷斷然不仁矣。此聖人示人以觀人之法也。

陳祥道曰:有成德之君子,有未成德之君子。成德之君子則於仁義無不盡,未成德之君子則於仁義有不能。所謂『君子不仁者有矣夫』『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此未成德之君子也。蓋仁者,人之所尤難。顏子之於仁,則三月不違而已,其餘可知矣。故子路、公西赤之徒,孔子皆曰『仁則吾不知也』。

【四書困勉錄】曰:小人而仁,即使真心發見,亦隨見隨滅,故曰『未有』。此甚言人之不可流入於小人,流入於小人遂有江河不反之勢。總見從仁而至不仁易,從不仁而至仁難,其儆人意最為深切。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集注】【論語義疏】【論語註疏】【論語新解】【論語正義】【論語集釋】【論語全解】【論語稽】【論語意原】【論語點睛補註】【四書解義】【四書困勉錄】。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延章 發表於 2019-8-2 19:0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吧。君子,以仁義為原則,但是不是說君子在任何言行上都需要躬親仁義。比如仁政,有時候就不是執政者躬親仁義,而是要政策執行及結果仁義。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延章 發表於 2019-8-4 19:2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君子不行仁,非不仁。現在很多老去的紅衛兵,以青年不讓座來攻擊青年人不懂尊老是錯的。
自由 發表於 2025-4-9 1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君子而不仁"章義理闡微

【論語·憲問】"君子而不仁"章雖僅二十餘字,然義理精微,歷代註疏家詮釋角度各異,今試為系統梳理。

一、文義辨析
孔安國注"雖曰君子,猶未能備"揭示本章核心命題:成德之君子亦難免仁德之失。此與【論語】"觀過斯知仁"(【里仁】)相呼應,蓋君子之過乃"過其仁"(朱熹語),如管仲"樹塞門""有反坫"(【八佾】),雖違禮而功在天下。袁氏"無定名"之說尤具深意,指出君子乃動態修養過程,非凝固狀態。

二、心性論闡釋
謝良佐"毫忽之間"說與張栻"斯須不存"論,皆本孟子"操則存,舍則亡"(【告子上】)之心學傳統。朱子以"純白微黑"為喻,實承程頤"君子而有不仁,猶白中之黑"(【程氏遺書】卷十五)之說。此與佛家"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宗鏡錄】)的修證工夫可相發明。

三、觀人法要義
錢穆謂"辭無回互"確為的論。陳祥道分"成德""未成德"二類君子,前者如顏淵"三月不違仁"(【雍也】),後者如子路"登堂未入室"(【先進】)。【四書困勉錄】點出小人"真心發見亦隨滅"的特性,恰印證陽明"盜賊亦有良知,然旋起旋泯"(【傳習錄】)之觀察。

四、現實警示意義
江謙引魏徵疏語,揭示政治實踐中"疑君子信小人"的普遍困境。考【資治通鑑】載唐太宗"君子小人"之辨,正可佐證孔子此言的政治智慧。【論語稽】強調"其暫也,其跡也"六字,實為辨識偽善之要訣。

結語:
本章實為道德實踐論之精要。君子之"不仁"是修養過程中的暫時偏離,小人之"不仁"則是本質狀態的持續顯現。程樹德【論語集釋】引李光地語最為透徹:"如日月之食,無損於明;如浮雲之翳,不害其青。"讀此章當與"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里仁】)對參,方見聖賢立言之圓融。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