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55|回覆: 1

[醫藥臨床] 中醫治療腦梗塞一例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5-9 07: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患者鍾某,2019年3月下旬漸感頭暈頭痛,暈重於痛,痛在兩頭顳部,休息後不緩解。在當地縣醫院行顱腦CT檢查,考慮為:1.腦梗死;2.腦白質脫髓鞘病變。對症給血栓通、天麻素等輸液治療,效果一般,請中醫科會診。3月28日刻診:乏力貌、沉默少語、易郁怒、舌淡紅、苔白、脈弦細等。診斷:眩暈(血虛肝鬱,腦髓空虛)。仿當歸補血湯合補陽還五湯之意,酌加益陰斂陽、引氣血上達腦竅之品,自擬方如下:黃芪60g,當歸15g,天麻15g,地龍9g,白僵蠶15g,防風6g,川芎6g,熟地12g,炒白芍15g,桔梗6g,甘草6g,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4月4日複診:眩暈症狀減輕,疲乏感減輕,頭顳部疼痛稍減,舌淡,苔白,脈弦。黃芪改為45g,當歸改12g,去桔梗,增加柴胡18g,羌活12g,白芷9g,紅花6g,續服5劑。

4月10日複診:頭暈頭痛感明顯減輕,失眠,舌淡紅,苔白,右手脈滑,左手脈弦。考慮心脾兩虛、心神失養,給以歸脾湯善後:當歸12g,黨參18g,炒白朮9g,黃芪45g,茯神9g,遠志9g,酸棗仁30g,木香6g,川芎6g,熟地9g,炒白芍12g,甘草6g,姜3片,棗3枚為引。隨診,諸症緩解。

(馮宇 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仿山鎮衛生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亀井絵裏 發表於 2025-4-3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腦梗塞眩暈證治驗案闡微】

鍾某眩暈案,乃血虛肝鬱、腦髓空虛之典型。細察病機,實為氣血失和、清陽不升所致。今析其理法方藥,以彰中醫辨證之精微。

一、病機闡發
患者顳部頭痛而暈,脈見弦細,此乃肝血不足、風陽上擾之象。【素問】言"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肝藏血而主疏泄,血虛則肝失濡養,郁而不達,故見易怒少語;腦為髓海,氣血不能上奉,故發眩暈。初診舌淡紅苔白,正是血虛未及化熱之候。西醫所謂"腦白質脫髓鞘",恰合中醫"髓海不足"之論。

二、方藥解析
首診以當歸補血湯合補陽還五湯化裁,深得補氣活血之要旨。黃芪60g為君,大補脾肺之氣,佐當歸15g養血和營,暗合"陽生陰長"之妙。更入天麻、僵蠶息風通絡,川芎引藥上行,桔梗載藥入腦,具見"欲治其上,先調其中"的用藥智慧。尤妙在防風6g,既助黃芪固表,又協地龍搜剔絡風,實為畫龍點睛之筆。

三、次第轉方
二診減黃芪用量而增柴胡18g,正是順應肝鬱漸解之勢,轉以疏肝為要。加羌活、白芷者,取"巔頂之上,惟風可到"之意。至三診改投歸脾湯,乃因"肝鬱克脾"之變,酸棗仁30g配茯神,既安魂魄,又養心脾,終收全功。此證治次第,先補氣血,繼調肝脾,終養心神,深合"治病求本"之經旨。

四、臨證啟示
此案提示:腦梗塞之治,不可徒執活血化瘀一法。患者脈始終見弦,提示肝用失調為病本。現代醫學所謂"腦灌注不足",正需黃芪類補氣藥以助血行。然中醫妙處,在於辨氣血之虛實,察臟腑之生克。若見"梗塞"即投破血之品,恐犯虛虛之戒。

【內經】云:"疏其血氣,令其調達"。此案治法,非惟治病,實乃調人。後學當知:絡病日久,必兼正虛;風痰瘀阻,多本肝脾。辨證如理亂絲,用藥似解連環,方能收桴鼓之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