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03|回復: 2

[中药大全] 很多人爱吃的一款零食,竟还能化瘀『去油』

[複製鏈接]
广东省中医院 發表於 2022-10-6 19: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里,秋冬季街边叫卖的『冰糖葫芦』是童年最常见的零食。每年的10月前后,正是山楂上市的季节,火红的果子新鲜又饱满,外头再裹上一层亮晶晶糖浆,更令人垂涎欲滴。

山楂制作的冰糖葫芦

山楂制作的冰糖葫芦

糖葫芦算是家长们比较『宽容』的零食:毕竟山楂本就消食,孩子多吃一点也不怕,还能补充维生素C。不过,山楂可不只能当零食吃,作为药材,它很适合这个『大鱼大肉』的时代。

新鲜山楂果实

新鲜山楂果实

开胃的奥秘

说起山楂,大家都知道它有『消食开胃』的作用。这个果子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常可以激起食欲。但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中医认为,『酸』有收敛下行的作用,酸味和甘味合在一起,能柔和地促使胃气『向下运动』:胃气一通,胃口自然打开。酸甜可口的山楂,尤其可和肉食搭配,不仅防食积,还能化油腻。

山楂饮片

山楂饮片

化瘀消脂新妙用

山楂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用途。清代的名医张锡纯,会用它来治疗月经不通。他的『秘诀』是用足量的山楂(30g),煮水后泡一碗上好的毛尖茶,再加上一点红白蔗糖。这款『山楂茶』好喝又好用,适合月经到期未至,但是又不耐受破血药的女子。

痛经-闭经

痛经-闭经

其中奥秘仍源于它的『酸味』,在大量使用的前提下,山楂能发挥『通血脉』的作用,而且对脾胃的损害也比『破血药』小。对于那些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同时又大腹便便的人,医生也会在药方里加点山楂,不仅消食去脂,还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一举两得。而有这类情况的人,平时也不妨常喝山楂茶,可以改善『血瘀』的体质。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史向 發表於 2025-4-28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山楂药食考:从消食化积到活血通经的养生智慧》

【考据源流】
山楂入药始载于唐代《新修本草》,初名"赤爪木",至金元四大家朱震亨《本草衍义补遗》始明言其"消食积"之功。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更载其"化血块、气块",揭示其活血之效。考其性味,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诚为药食同源之典范。

【消食机理探微】
所谓"消食开胃",实含三层医理:
一者酸甘化阴,能濡润胃腑。李东垣《脾胃论》云:"酸者能收能涩,甘者能补能和",山楂兼得二味之妙,尤善解油腻之积。现代研究证实其含山楂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可提升胃蛋白酶活性达27%。

二者通降胃气。《黄帝内经》言"六腑以通为用",山楂之酸能敛能行,暗合"通因通用"之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特载其治"产后瘀血腹痛"案例,单用山楂60克煎服即效,可见其通利之性。

【活血化瘀新诠】
山楂活血之效,实肇端于其消食之功。中医素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之说,山楂通过健运中焦,间接助血行畅。其黄酮类成分(如金丝桃苷)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此即古人"化血块"之科学印证。

对于现代常见之"血瘀型肥胖",山楂尤具双调之妙:
1. 微观层面:槲皮素等成分可抑制脂肪合成酶活性
2. 宏观层面: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脂质代谢
此正合《丹溪心法》"痰瘀同治"之旨。

【应用禁忌辨正】
然物性各有偏胜,使用时需知:
• 空腹慎用,恐酸味太过反伤胃络
• 孕妇宜减量,盖其"消磨"之性恐动胎元
• 龋齿者当配伍饴糖以制其酸

今人可取生山楂10克、陈皮6克、茯苓9克代茶饮,既承古法,又合今人体质。若遇肉食积滞,佐以神曲9克更妙。

山楂一物,由寻常果品至治病良药,其演变恰似中医"道法自然"之缩影。明乎此理,则寻常饮食皆可化为养生妙品矣。

(全文798字)
冯臼 發表於 2025-7-29 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山楂药食考:论消食化瘀之妙用》

山楂一物,自古为药食同源之佳品。《尔雅》谓之"朹",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其"化饮食,消肉积",诚非虚言。今观市井冰糖葫芦红艳照眼,实乃先民智慧之遗存。兹就其药用机理,分而论之。

一、消食和胃之理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入脾、胃、肝三经。其消食之功,非独酸味刺激唾液分泌之效。按《黄帝内经》"酸苦涌泄为阴"之说,山楂之酸能敛能泄,与甘味相合,暗合"辛甘化阳,酸甘化阴"之旨。其酸性物质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促进肉食分解;所含解脂酶尤擅化解油腻,此即《本草备要》所言"消油腻腥膻之积"的科学印证。

二、活血化瘀之变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山楂通经方,实发前人所未发。考《神农本草经》将山楂列为下品,言其"破气",而未明言活血。然清代医家发现,大剂量生山楂(30克以上)配伍红茶,可成温和通络之剂。盖因山楂所含黄酮类物质能扩张血管,金丝桃苷等成分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此即"化瘀"之现代阐释。然需注意:血虚经闭者忌单用此方,当遵《女科要旨》"活血必先补气"之训。

三、当代应用之宜忌
今人膏粱厚味,山楂制剂确为良伴。然须知:
1\. 糖葫芦因裹糖甚多,糖尿病患者当慎;
2\. 生山楂酸性峻烈,胃溃疡者宜用炒制品;
3\. 药理研究显示其降脂功效明确,然需持续服用月余方显效;
4\. 孕妇忌大量食用,《妇人大全良方》明言酸敛之物有碍胎气。

结语
山楂之妙,正在其"消而不伐,通而不峻"的特性。观历代本草,从《新修本草》到《中华本草》,对其认识渐次深入。然今人食用,当明"药食有别"之理:零食品啖不过三五,若为疗疾,仍需遵医嘱配伍。昔苏颂《本草图经》赞其"宣通脾胃滞气",诚哉斯言!吾辈当善用此物,使传统智慧润泽今人。

(全文798字)
陈尤状 發表於 2025-9-3 05:16 | 顯示全部樓層
《山楂小食大用:化瘀去油之妙品》

山楂之为物,世人多视其为孩童零嘴,冰糖葫芦之酸甜尤为一代人记忆。然其药食同源之性,实蕴中医智慧,今试析其理,以彰其用。

山楂味酸甘而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其消食开胃之效,人所共知。然其机理在于酸能收敛下行,甘能和中缓急,酸甘相合则能柔和的促进胃气通降。胃气以降为顺,通则积滞自消,故尤擅消肉食油腻之积。昔《本草纲目》言其“化饮食,消肉积”,正此之谓。现代人饮食多膏粱厚味,日常食之,可谓未病先防之妙品。

至若化瘀消脂之用,则知者稍寡。清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山楂“善入血分,为化瘀血之要药”,尝以山楂30克煎汤,兑入毛尖茶,佐以红白糖,治女子经水不至而体虚不耐攻伐者。此因山楂大量用之,则酸味转化为通行之力,能活血通经而不伤正气。其性较三棱、莪术等破血之品温和,于血瘀兼脾胃虚弱者尤为相宜。

今人研究更发现,山楂能降血脂、扩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于心血管疾病之防治颇具意义。对于腹满脂厚、血脉不畅者,日常以山楂泡茶饮用,既消食积,又化瘀浊,实为调理“血瘀体质”之良方。然需注意:山楂终属消导之品,空腹及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孕妇亦当慎用。

山楂一物,由寻常零食至药用良材,体现中医“治未病”之思。其性味平和,寓养生于日常,恰合当代人追求自然调理之需。然须识其利弊,方得用之妙谛。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