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11|回覆: 3

[醫藥臨床] 銀翹散加大黃的功效和作用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3-21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國醫大師熊繼柏常用表里雙解法治療感冒高熱,跟熊繼柏學習期間,見他臨床上常用銀翹散加生大黃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高熱,每獲良效。

臨床驗案

顏某,男,4歲,2019年2月16日初診。刻診見高熱3天,夜間更甚,伴有咳嗽、咽痛、扁桃體紅腫、大便4日未解,舌苔薄黃,指紋青紫等症狀。

辨證:風熱感冒。

治則:疏風解表,通腑瀉熱。

主方:銀翹散加大黃。

方藥:銀花12g,連翹12g,竹葉8g,荊芥8g,牛蒡子8g,淡豆豉10g,蘆根6g,薄荷5g,桔梗6g,生大黃4g,生甘草6g。3劑,水煎服。

第1劑後,熱退,大便已解。服完第2劑,咽痛、咳嗽消失。第3劑未服,病情告愈。

溫病條辨】云:『太陰風溫、溫熱、溫疫、冬溫,初起惡風寒者,桂枝湯主之,但熱不惡寒而咳者,辛涼平劑銀翹散主之。』小兒外感風熱、邪郁肌腠、衛表失和,則致身熱;風熱邪毒熏蒸咽喉,壅遏肺氣,則有咽痛、咳嗽;胃中素有燥熱,則大便不通。以銀翹散疏風清熱利咽,生大黃通腑瀉熱,讓邪氣速有出路,故熱速退去,治獲良效。

臨床中用表里雙解法治療各種感冒高熱、脾胃病、肝膽病等,需要繼續臨床驗證。(劉斌雄 湖南省婁底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山診所 劉婷玉 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長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陸交 發表於 2025-4-14 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銀翹散加大黃表里雙解之妙用析微

銀翹散加大黃一法,實為吳鞠通銀翹散與仲景承氣法之巧妙結合,誠如熊繼柏教授臨床所示,於風熱感冒高熱之證確有奇效。此方之妙,在於表里同治、上下分消,使邪有出路,熱自退矣。

表里雙解之機理
銀翹散本為吳鞠通【溫病條辨】治溫病初起之辛涼平劑,具疏風清熱、宣肺透邪之功。加生大黃一味,則使本方兼具通腑瀉熱之效。蓋風熱之邪初犯肺衛,若兼陽明腑實,則表里俱熱,單解表則里熱不除,純攻下則表邪內陷。銀翹散加大黃,外疏風熱,內瀉積滯,使表里之邪分消走泄,正合"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之經旨。

方藥配伍精義
方中銀花、連翹為君,清熱解毒;薄荷、牛蒡子辛涼透表;荊芥雖性溫,然與大隊涼藥相伍,反增透表之力;蘆根、竹葉清熱生津;桔梗、甘草利咽止痛。尤妙在生大黃之用,其性苦寒,既瀉陽明實熱,又具清熱解毒之效。大黃用量宜輕(本案用4克),取其"通因通用"之意,非為峻下而設。諸藥相合,共奏表里雙解之功。

臨床辨證要點
此方適用於風熱感冒兼陽明腑實證,當見發熱重、惡寒輕、咽痛咳嗽、大便乾結、舌紅苔薄黃、脈浮數等症。若純屬表證而無里實者,不宜妄投大黃;若見惡寒重、無汗、苔白者,又當慎用銀翹散。本案患兒高熱、咽痛、便秘、指紋青紫,正是表里俱熱之明證,故投之立效。

臨證變通之法
臨床運用時,若咳嗽甚可加杏仁、桑白皮;口渴甚加天花粉;熱甚加石膏;咽喉腫痛甚加板藍根、玄參。然須謹記:表里雙解法當以表邪未解、里實已成者為宜,若表邪已入里化熱,或里實未成者,又當另擇他方。

銀翹散加大黃一法,體現了中醫"給邪出路"的治療智慧。通過表里同治,使風熱之邪從汗而解,陽明積熱從下而泄,故能收效迅捷。然臨床運用仍需辨證精確,方能效如桴鼓。學者當師其法而不泥其方,靈活變通,庶幾不負先賢制方之苦心。
陸明 發表於 2025-5-16 23: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銀翹散加大黃表里雙解之妙用】
(文/某某 國學學者、中醫文化研究者)

銀翹散加大黃之法,實承仲景"表里雙解"之旨,融吳瑭辛涼解表與通腑瀉熱於一爐。熊繼柏先生臨證化裁之妙,非獨見方劑配伍之精,更得【內經】"其在皮者,汗而發之""中滿者,瀉之於內"治療大法之真諦。

一、方義溯源
銀翹散本為吳鞠通治溫病第一方,【溫病條辨】明言其"辛涼平劑"特性。方中銀花、連翹為君,輕清透表;薄荷、荊芥為佐,開皮毛之郁;更妙在蘆根、竹葉清透肺胃之熱,暗合"治上焦如羽"之訓。而加生大黃一味,則使方劑格局陡變——表里同治之樞機立現。蓋大黃苦寒沉降,【神農本草經】謂其"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症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正合本案"肺與大腸相表里"之病機。

二、病機闡微
觀此案患兒,高熱夜甚屬衛氣同病,咽痛咳嗽乃肺系風熱,而四日不便、指紋青紫,顯系陽明腑實。此即【傷寒論】所謂"二陽合病",風熱郁表與腸腑壅滯並存。單解表則里熱熾,純攻下則表邪陷。熊氏取法喻嘉言"逆流挽舟"之意,以銀翹散開鬼門,生大黃潔淨府,使表邪從汗解,里熱自便除。尤妙在大黃用量僅4克,既避苦寒傷正之弊,又收"輕可去實"之效,深得兒科"量輕效宏"用藥心法。

三、臨證啟示
1. 臟腑相關理論活用:肺主宣肅,大腸主傳導。本案肺氣不降致腑氣不通,腑實又反灼肺金,形成惡性循環。大黃通腑即所以清肺,此即【醫經精義】"臟腑相通"理論之實踐。
2. 給邪出路原則:溫病治療首重透邪外出。銀翹散散表熱如開窗,大黃瀉里熱似排污,雙管齊下使邪無留戀之所,故能一劑知,二劑已。
3. 兒科用藥特色:小兒"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本案大黃後下、中病即止,且未盡三劑即停,充分體現"衰其大半而止"的兒科用藥智慧。

結語
此案雖小,卻見大匠運斤之妙。表里雙解法非獨適用於感冒高熱,凡外感兼里實(如流行性腮腺炎伴便秘、疱疹性咽峽炎伴積食等)皆可參酌。然須謹記:運用時當細辨表里輕重,若見脈弱、舌絳等陰傷之象,則需慎用攻下。學者當師其法而不泥其方,方得中醫辨證論治之三昧。

(本文僅作學術探討,具體用藥請遵醫囑)
沙坡 發表於 2025-5-17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銀翹散加生大黃表里雙解之妙用芻議】
(按:本文謹依【溫病條辨】法度,參熊繼柏教授臨證心悟,就表里同治法析義如下)

一、方義溯源與配伍精要
銀翹散本為吳鞠通治溫病第一方,【溫病條辨·上焦篇】明言其"辛涼透表,清熱解毒"之功。然熊公妙加生大黃,實承仲景"表未解而里熱結"之雙解法度。銀花、連翹輕清透表,荊芥、薄荷開腠逐邪,配伍生大黃通腑瀉熱,正合【內經】"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之旨。此方表里分消,尤宜於風熱挾腑實證。

二、病機闡微與辨證要點
案中幼童高熱、咽痛、便秘三症並見,實為肺衛風熱未解,陽明燥熱已結之候。指紋青紫示熱鬱血絡,便結四日顯腑氣不通。吳瑭所謂"上焦未清,中焦復熾"即此證機。銀翹散解上焦之鬱熱,生大黃瀉中焦之燥結,使表邪從汗解,里熱從下泄,較單用解表法更合"給邪出路"之治則。

三、臨證運用法要
1. 大黃用量之秘:童稚用4g,成人可用6-10g,以大便通利為度,不可過劑傷正。
2. 加減化裁之變:若咳甚加杏仁、前胡;痰黃加瓜蔞、浙貝;目赤加夏枯草。
3. 禁忌辨析:純表證無里實者忌用,素體脾虛者當佐白朮護胃。

四、古今驗案互證
考【傷寒論】大柴胡湯治"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與本案異病同治,皆表里雙解之範例。近賢蒲輔周治春溫亦嘗用銀翹散合調胃承氣湯,可見此法淵源有自。熊公活用經方時方,於兒科急症尤見功力。

結語
表里雙解法非獨治感冒高熱,凡外感兼腑實、濕熱挾積滯諸證,皆可宗此思路。然須謹記:通下法當"中病即止",後續調理宜甘寒養陰,如沙參麥冬湯善後。學者當師其法而不泥其方,辨證精確方能效如桴鼓。

(註:本文所述治法需四診合參,非專業醫師切勿盲目套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