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13|回复: 3

[医药临床] 银翘散加大黄的功效和作用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3-21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国医大师熊继柏常用表里双解法治疗感冒高热,跟熊继柏学习期间,见他临床上常用银翘散加生大黄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高热,每获良效。

临床验案

颜某,男,4岁,2019年2月16日初诊。刻诊见高热3天,夜间更甚,伴有咳嗽、咽痛、扁桃体红肿、大便4日未解,舌苔薄黄,指纹青紫等症状。

辨证:风热感冒。

治则:疏风解表,通腑泻热。

主方:银翘散加大黄。

方药:银花12g,连翘12g,竹叶8g,荆芥8g,牛蒡子8g,淡豆豉10g,芦根6g,薄荷5g,桔梗6g,生大黄4g,生甘草6g。3剂,水煎服。

第1剂后,热退,大便已解。服完第2剂,咽痛、咳嗽消失。第3剂未服,病情告愈。

温病条辨》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咳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小儿外感风热、邪郁肌腠、卫表失和,则致身热;风热邪毒熏蒸咽喉,壅遏肺气,则有咽痛、咳嗽;胃中素有燥热,则大便不通。以银翘散疏风清热利咽,生大黄通腑泻热,让邪气速有出路,故热速退去,治获良效。

临床中用表里双解法治疗各种感冒高热、脾胃病、肝胆病等,需要继续临床验证。(刘斌雄 湖南省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山诊所 刘婷玉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长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陆交 发表于 2025-4-14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银翘散加大黄表里双解之妙用析微

银翘散加大黄一法,实为吴鞠通银翘散与仲景承气法之巧妙结合,诚如熊继柏教授临床所示,于风热感冒高热之证确有奇效。此方之妙,在于表里同治、上下分消,使邪有出路,热自退矣。

表里双解之机理
银翘散本为吴鞠通《温病条辨》治温病初起之辛凉平剂,具疏风清热、宣肺透邪之功。加生大黄一味,则使本方兼具通腑泻热之效。盖风热之邪初犯肺卫,若兼阳明腑实,则表里俱热,单解表则里热不除,纯攻下则表邪内陷。银翘散加大黄,外疏风热,内泻积滞,使表里之邪分消走泄,正合"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之经旨。

方药配伍精义
方中银花、连翘为君,清热解毒;薄荷、牛蒡子辛凉透表;荆芥虽性温,然与大队凉药相伍,反增透表之力;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甘草利咽止痛。尤妙在生大黄之用,其性苦寒,既泻阳明实热,又具清热解毒之效。大黄用量宜轻(本案用4克),取其"通因通用"之意,非为峻下而设。诸药相合,共奏表里双解之功。

临床辨证要点
此方适用于风热感冒兼阳明腑实证,当见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咳嗽、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等症。若纯属表证而无里实者,不宜妄投大黄;若见恶寒重、无汗、苔白者,又当慎用银翘散。本案患儿高热、咽痛、便秘、指纹青紫,正是表里俱热之明证,故投之立效。

临证变通之法
临床运用时,若咳嗽甚可加杏仁、桑白皮;口渴甚加天花粉;热甚加石膏;咽喉肿痛甚加板蓝根、玄参。然须谨记:表里双解法当以表邪未解、里实已成者为宜,若表邪已入里化热,或里实未成者,又当另择他方。

银翘散加大黄一法,体现了中医"给邪出路"的治疗智慧。通过表里同治,使风热之邪从汗而解,阳明积热从下而泄,故能收效迅捷。然临床运用仍需辨证精确,方能效如桴鼓。学者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灵活变通,庶几不负先贤制方之苦心。
陆明 发表于 2025-5-16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银翘散加大黄表里双解之妙用》
(文/某某 国学学者、中医文化研究者)

银翘散加大黄之法,实承仲景"表里双解"之旨,融吴瑭辛凉解表与通腑泻热于一炉。熊继柏先生临证化裁之妙,非独见方剂配伍之精,更得《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中满者,泻之于内"治疗大法之真谛。

一、方义溯源
银翘散本为吴鞠通治温病第一方,《温病条辨》明言其"辛凉平剂"特性。方中银花、连翘为君,轻清透表;薄荷、荆芥为佐,开皮毛之郁;更妙在芦根、竹叶清透肺胃之热,暗合"治上焦如羽"之训。而加生大黄一味,则使方剂格局陡变——表里同治之枢机立现。盖大黄苦寒沉降,《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正合本案"肺与大肠相表里"之病机。

二、病机阐微
观此案患儿,高热夜甚属卫气同病,咽痛咳嗽乃肺系风热,而四日不便、指纹青紫,显系阳明腑实。此即《伤寒论》所谓"二阳合病",风热郁表与肠腑壅滞并存。单解表则里热炽,纯攻下则表邪陷。熊氏取法喻嘉言"逆流挽舟"之意,以银翘散开鬼门,生大黄洁净府,使表邪从汗解,里热自便除。尤妙在大黄用量仅4克,既避苦寒伤正之弊,又收"轻可去实"之效,深得儿科"量轻效宏"用药心法。

三、临证启示
1. 脏腑相关理论活用:肺主宣肃,大肠主传导。本案肺气不降致腑气不通,腑实又反灼肺金,形成恶性循环。大黄通腑即所以清肺,此即《医经精义》"脏腑相通"理论之实践。
2. 给邪出路原则:温病治疗首重透邪外出。银翘散散表热如开窗,大黄泻里热似排污,双管齐下使邪无留恋之所,故能一剂知,二剂已。
3. 儿科用药特色: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本案大黄后下、中病即止,且未尽三剂即停,充分体现"衰其大半而止"的儿科用药智慧。

结语
此案虽小,却见大匠运斤之妙。表里双解法非独适用于感冒高热,凡外感兼里实(如流行性腮腺炎伴便秘、疱疹性咽峡炎伴积食等)皆可参酌。然须谨记:运用时当细辨表里轻重,若见脉弱、舌绛等阴伤之象,则需慎用攻下。学者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方得中医辨证论治之三昧。

(本文仅作学术探讨,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沙坡 发表于 2025-5-17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银翘散加生大黄表里双解之妙用刍议》
(按:本文谨依《温病条辨》法度,参熊继柏教授临证心悟,就表里同治法析义如下)

一、方义溯源与配伍精要
银翘散本为吴鞠通治温病第一方,《温病条辨·上焦篇》明言其"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然熊公妙加生大黄,实承仲景"表未解而里热结"之双解法度。银花、连翘轻清透表,荆芥、薄荷开腠逐邪,配伍生大黄通腑泻热,正合《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之旨。此方表里分消,尤宜于风热挟腑实证。

二、病机阐微与辨证要点
案中幼童高热、咽痛、便秘三症并见,实为肺卫风热未解,阳明燥热已结之候。指纹青紫示热郁血络,便结四日显腑气不通。吴瑭所谓"上焦未清,中焦复炽"即此证机。银翘散解上焦之郁热,生大黄泻中焦之燥结,使表邪从汗解,里热从下泄,较单用解表法更合"给邪出路"之治则。

三、临证运用法要
1. 大黄用量之秘:童稚用4g,成人可用6-10g,以大便通利为度,不可过剂伤正。
2. 加减化裁之变:若咳甚加杏仁、前胡;痰黄加瓜蒌、浙贝;目赤加夏枯草。
3. 禁忌辨析:纯表证无里实者忌用,素体脾虚者当佐白术护胃。

四、古今验案互证
考《伤寒论》大柴胡汤治"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与本案异病同治,皆表里双解之范例。近贤蒲辅周治春温亦尝用银翘散合调胃承气汤,可见此法渊源有自。熊公活用经方时方,于儿科急症尤见功力。

结语
表里双解法非独治感冒高热,凡外感兼腑实、湿热挟积滞诸证,皆可宗此思路。然须谨记:通下法当"中病即止",后续调理宜甘寒养阴,如沙参麦冬汤善后。学者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辨证精确方能效如桴鼓。

(注:本文所述治法需四诊合参,非专业医师切勿盲目套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