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O* B; W. m% k/ }: a: c6 ?* q
7 [ Y' v1 d1 q B+ E3 V% J. O
張居正 ' Z( g" v1 v0 B, O% O$ S
8 x* S0 L4 |0 }! k
7 e0 L0 l7 h0 z3 u+ z4 \* n! }
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宮廷教育,明代又多有小皇帝,對少年天子的教育尤其重視。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一代賢明君主,然而在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體制中,面對至高無上的皇權又往往失效,張居正對少年天子教育的失敗就是典型的一例。
# V, \- ?" m5 w) N/ d/ e9 ^% K6 o5 d* b+ N% x
張居正以神宗的老師和顧命大臣的聲望,熱切期待神宗成爲一代聖主,對少年神宗的教育,嘔心瀝血。爲了營造宮廷的讀書氛圍,鼓勵小皇帝讀書,讓宮女、太監都接受經書教育,使後宮無人不讀書。對神宗的起居日用、行事爲人,更是關懷備至,循循善誘地進行教導。他爲小皇帝親自編寫【帝鑒圖說】。書中講了117個帝王故事,有81件『聖哲芳規』,記載聖明君主的嘉言美行;36件『狂愚覆轍』,闡述暴君的惡行劣跡。文字淺顯易懂,琅琅上口,一篇一個故事,配有插圖,文後附有解讀,生動有趣,堪爲一部優秀的帝王啟蒙讀物,後來遠傳到日本,廣爲流傳。
. f1 N, k3 i$ ]8 y2 H+ c5 Y/ @* d' S, t7 x$ B/ Y2 W& I# a7 b
十一歲的神宗喜好書法,作爲帝王這也受到限制,在張居正看來:『帝王之學,當務其大。自堯舜至唐宋的賢明君主,都重視修德養性,治世安民,不追求一技一藝。漢成帝知音律,能吹簫作曲。梁武帝、陳後主、隋煬帝、宋徽宗、寧宗,都能文善書,精通繪畫,但都無能挽國家的亂亡。君主要以道德修養爲重,豈能以一藝沾沾自喜。』神宗剛滿十四歲,張居正就把他爺爺嘉靖的242件文檔,交給他學習治理。不停地進呈四書直解,進呈大寶箴,進呈皇陵碑,進呈寶訓,進呈御札,進呈百官圖御屏等等,使一個少年背負這樣的重擔,連書法的愛好也不能盡興。 + I; N6 p5 }* O4 L$ \
* w# S( l1 G6 v; ^2 s; P
此時的神宗對張居正甚爲畏懼,背誦【論語】,偶有失誤,張居正說一聲讀錯,神宗也會嚇得一跳。作爲一個少年免不了愛好玩耍,可是神宗卻沒有這個幸運。有一次,夜間跟隨太監孫海到別宮遊樂,穿窄袖小衣,學著走馬持刀嬉戲,被李太后知道,罰了長跪還不算,又寫下罪己詔才作罷。還有一次偶爾在宮中唱戲,突聞有巡城御史的呵呼聲,趕忙停下來說:『我畏御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