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章最后由 胡不归 于 2010-12-22 11:56 编辑 : q( _6 |/ x1 H& H! t0 r4 p( D
. n7 j% p; Z; _《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名《诗》。共有诗歌305首(另有六笙诗,即有目无辞),因此也被称为“诗三百”。
. M- N4 {/ s6 F自汉起被奉为儒家经典,因此被称为“诗经”。4 X+ m% e) J+ P+ R+ n
诗经中的作者大多无从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至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
i& @0 l$ ~, J. {1 M, R3 x0 ~+ o, m2 J" G- c3 r. i
分类
/ V+ i0 f! `) Y( D关于诗经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 z2 O0 H7 J9 l8 ]* V% \
“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2 T) A) Q* `* l- @2 G) R0 e
“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S5 q1 O9 A& O7 x$ z2 u% s0 S6 W
“风、雅、颂”是依据内容分类,“赋、比、兴”则是依据表现手法。
1 j" K; X5 j: T2 t4 `" T" k& \( e r+ ?4 o( Z
风! g4 |# Z [, [9 t
又称《国风》,共有15部分,故称“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 《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
, n" ]& M! }. }; t
" A* Z/ t4 ]+ b8 _$ E/ J2 P2 F3 y5 F" @2 {
雅$ ^9 j/ j0 Q X5 [& g3 w% C
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间诗歌。
+ d. u% p! ^# F( S, L7 U4 a& x, Q- p8 {
颂
$ b! ]) v9 ]. e, T. J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1 \& i$ f0 m1 @: |) y# t$ F
其中《周颂》31篇,一般认为其中大部分都是西周前期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5 U) k ~0 ]" H" N; T! D# R2 e. Z! d
《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 F/ |( X+ k/ w. E" a+ C, P
《商颂》5篇,自古以来一直相传是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所作,不过,目前学界则倾向于认为是商朝所留下的祭祖诗歌。 “颂”在此可以指宗庙祭祀诗歌。
% O: _$ h: e* J7 {1 @( w# N2 R: e A$ \
赋+ S! {& I3 A- p
朱熹《诗集传》中说,“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P% o/ q& A) o% q8 \) N% s4 Z; o# v0 Z
比
" s6 L }6 M% K; x+ X3 G0 [9 L" I0 F% P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 q1 S8 R3 |0 C6 \7 c) u2 y: k
g/ b$ `' O9 y! R+ l n( a% p2 g兴
; q" d( D$ ]& h' |1 g( d% A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 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 S, d# a& O4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6 }" P0 v# @0 P8 X% ` y
% F, @0 s( q, ~0 X7 U5 C8 f/ x1 M& u% q- R4 ]
成书
9 K, t3 s1 W4 c( o7 A% L# e" W( [3 p* i+ N( I4 G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据《尚书》所言,《豳风·鸱鸮》是为周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
6 u! P9 _" o/ v, v关于《诗经》的收集和选编则有“王官采诗”“孔子删诗”和“献诗说”三种说法。
- I& T$ U' s/ N! D) u2 J) p2 ?9 p. }" P8 P- T5 }" W
王官采诗
g9 u2 J+ W6 q+ L《孔丛子·巡狩篇》载:“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
9 e/ p! `9 o; k) k《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 p8 S" O8 w7 k
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刘歆《与扬雄书》亦称:“诏问三代,
; s# n+ J1 k, c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
) Z- M( O; z2 l$ |. U/ F$ [% X2 z* i9 G" _; H( u, j
孔子删诗2 _% p* D- l* k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5 ^, \- ~# O9 C2 M
《左传》中记载孔子不到10岁时就有了定型的《诗经》,公元前544年鲁乐工为吴公子季札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0 r' E2 x6 F& F. ~9 R+ _" c: f" q% |" i* i" V7 n9 I
献诗说
. K& V' l+ g1 d$ ]当时天子为了“考其俗尚之美恶”,下令诸侯献诗。《国语·周语》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曚诵。”7 T; }$ U: B/ G' e( ^) ^3 u( l6 [
- ?! ]" X! o3 R4 h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 G3 z) K7 O5 o
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5 z. [' A# k% q: x$ ~
. I0 l: k% {* S, ^; m' l* l
附:# D" u6 S9 n s9 E- N
上述言论部分摘自维基百科,如若言辞有误,敬请指正。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