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17日03:42 华商晨报
9 h# k7 J' I- Y, f2 \* Y颇受争议的新版《红楼梦》再被“打枪”,大学教授称该片中存在多处礼仪缺失问题,并认为翻拍名著不应携带“种种错误”来误导年轻人。
6 M: G3 T" \* ^1 X: R0 U
元妃省亲
1 _8 `' X' z. S$ u, Q' f
元妃省亲,男丁女眷只是分了两拨,挤在大门两旁,十分不合规矩 3 \( z) x: G2 u1 P& Q- _2 w# l
如果说,翻拍名著是为了让如今的年轻人更好地领会先人的智慧,那么影片中的错误则是不应被忽略的。哪怕是星星点点的小瑕疵,也应及时提出来,以免对学习者产生误导。
6 _% V( O* [6 C2 O& a
" W# [" E& A* q, c4 W& ]+ [2 o 本期堂主孙宝根教授在观看了新版《红楼梦》(旧版新版)之后,感触颇多,从服饰、对白等多个方面挑出了不少值得商榷之处。本期讲堂我们就将孙教授在新红楼里找出的错误一一列出,供读者讨论。
6 {! ~8 W/ J5 q$ U
3 Y5 P& u1 q$ l5 U* s; X 病榻上脸色惨绿的秦可卿留着那美甲店修过的、涂着青绿指甲油的长指甲,不知当时是否已经有了指甲油? w% C( |0 g8 h8 R5 }* A
/ Z3 l2 N& f n. i/ l/ N1 u$ |
那刘姥姥游大观园到沁芳桥上时,丫头们捧着些美丽的非洲菊,而据说此花在近二十年才传入我国种植。
0 z: l2 \1 u/ o9 r5 _6 A7 z/ \* p1 g6 S$ B# F
所谓名著,要经得起历史的推敲;所谓经典,也要经得起观众的考验。电视剧新版《红楼梦》携带着“种种错误”展现在世人面前,也就休怪大家要对其进行细致地剖析。
. n, {/ Z5 M" I- L6 t' }% {
5 s& t! z/ |# x 一/ t2 y$ d8 l! d8 e# H' k% `9 B+ _! J% ?
. w5 u$ ~, c; \. _- s
多数学者认为,《红楼梦》描写的是清代大家族的生活,清代最重礼。而在新版《红楼梦》中,礼仪缺失的问题非常严重。最大的漏洞之一就是“大家闺秀不够闺”。这点在主角林黛玉身上尤其明显。$ F1 p( _8 O/ f: S9 Y5 k" V$ W2 e! a
2 e, {: { z. O" Q) d 首先,古代女子都是不轻易露面的,而在新版《红楼梦》的第一集中,就有弱柳之身的林黛玉在去舅舅家的船上独立寒冬的场景。连旁白都说其家人规矩气派,却让一个千金小姐在船头招摇。2 P/ `& G' [5 T" M" I8 S) m& Z+ F2 v
2 V5 b( _% N1 M3 a: I 其次,最为穿帮的镜头就是林黛玉见贾母时,用衣袖擦眼泪。古时贵族小姐们颇讲礼仪,绝不可能当着长辈的面不用手帕之类的随意擦眼泪。; d7 u ~& T& m& ^5 m8 X- R2 m
2 U: B- x1 x8 v3 w7 L0 ?
再次,新版《红楼梦》中,贾府小姐们时不时爆发出来的阵阵欢笑,着实有点让人吃不消。不管谁说一句什么话,旁边的姐妹们都要附和着爆发出一阵欢笑,这与当时要求未出阁的小姐们“笑不露齿、行不动裙”的优雅举止大相径庭。要知道,当时的贵族小姐们哪里会随时露出八颗牙甚至更多呢?
) E9 W( n' F J8 W4 C) F6 _' k3 V+ e5 i$ X
二) _( I1 ^& e- l( x$ s9 {
1 N9 v" B- F5 q 在新版《红楼梦》中,主仆界限不明显。第二十二集,鸳鸯拿剪子剪头发的时候,三春等姑娘们不是赶紧跟着李纨离开荣庆堂,居然跟着丫头们去拦阻鸳鸯———小姐们做了丫头们该做的事情,实在不应该。此外,剧中甚至还出现过李嬷嬷和周瑞家的对黛玉使眼色的镜头。
* ?: g+ w7 r+ u/ \- y3 X5 B+ l1 g! ^- S( P% r' t/ P1 H- N1 Y
此外,新红楼中没有注意到长幼有别,小辈对长辈应讲的礼仪在剧中并无体现。黛玉在薛姨妈家吃完酒不打招呼就直接离席,这在古代绝对是不允许的。另有,众人到怡红院瞧宝玉时,居然安排王夫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给宝玉挠痒痒,贾母、凤姐、三春等人都在现场看着,这实在有点离谱。伺候宝玉是丫头们的事情,就算王夫人要亲自做也不会当着众人的面。7 h9 E4 x! x) a. b& W& R
; m: P9 s1 D2 ~
三
- p6 V; C" w# a$ t+ C
5 [0 L% j( m" a) c# s& o" Z 在元妃省亲一集中,男丁和女眷应该是分开迎接贵妃的,贾母等人应该站在荣府的大门外,贾政等人则应该在西街门外迎接。
5 f/ }! x* T. J2 b% H! S9 k4 e
- F z0 L. J( |8 Y7 c2 P# G+ D 可是在新版《红楼梦》中,男丁女眷只是分了两拨,挤在大门两旁,十分不合规矩。而且,无论贾母、凤姐还是贾琏等人都在那里交头接耳,这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场景。而跪拜中的“娘娘吉祥”、“千岁”之类的话语在当时都是不可以对元妃使用的。“千岁”只能用来称皇后和皇太后。
+ `2 {5 g7 m7 O1 P9 a! n+ B/ L
! w# c# R3 s! r0 @% }/ @/ @ 此外,贾政见元妃,不但没有帘子,父女二人还拉上了手,这等亲密的动作配上原著里一本正经显得十分疏远客套的台词,则显得异常奇怪。父女二人隔着帘子,父亲跪在帘子外头以臣下的身份对女儿回话问安,本来鲜明地表现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可在新版《红楼梦》中这样一改,原著的味道全变了。而贾琏竟然穿着黑色衣服接驾,这在清朝是要被杀头的。' E6 {* M' n0 @' u" j
2 ^5 G8 _& r% J8 a8 p: L9 c# _( r 四
& {; q s, r6 o+ t; R! I7 X; J3 e/ J0 j( F( y5 x! }, n4 U% {6 e
说到婚嫁礼仪的失误,最典型的情节是贾雨村纳娇杏为妾一集。中国自古以来妻妾有别,妾只是妻的仆从,非正室不得着大红入嫁。按说娇杏的身份顶多是一顶小轿抬去做二房,可电视剧的里娇杏却身穿大红嫁衣、蒙红盖头、以正房之礼入门的镜头。这在当时是绝对不符合婚嫁礼仪的。
! d$ N; d) R1 j5 V9 z
' Y( C. R9 E6 b/ E3 o [4 H: q 治丧礼仪也有失误之处。元妃刚刚薨逝,小太监传的圣旨里本应只有元妃的死讯,无元妃的谥号,而谥号得等皇帝斟酌一段时间之后,才会颁布下来。可在新版《红楼梦》中,圣旨里却直接出现了谥号。
# d$ P( h! k0 S5 w
8 `2 @1 x9 q% F5 J, r 另有,黛玉死时裸着上身。古人死后的确要擦身换寿衣,这称为小殓(大殓是放进棺材)。但有一条禁忌,无论大殓、小殓,绝不能让尸体裸露在外,特别是裸露在亲属的眼前。起自周礼的丧葬风俗不可能乱来。9 }' A4 E; ?6 _5 g
! d/ D) W3 L& K6 }, {9 X( F) e9 Z 堂主小传! e/ W( o3 O, X# i5 w4 s* x
6 B, \9 `0 a2 l7 {7 E
孙宝根,江苏省镇江市人,湘潭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后。6 e" N# b! T3 ]% _# f4 N$ k2 T
* s7 K2 @2 q( j" B$ @ 2010年8月,在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栏目做主讲人。主要讲授《中国文化史》《中国民俗史》等课程。曾在《学术界》、《党史纵横》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缉私研究》等。5 n. h6 R9 n; T0 Z3 \
5 W v; Q6 d) f. Y; l' s8 ~" K, N
相关:新《红楼梦》可谓“错字连剧”
0 T$ O9 b5 F! f" U
8 ]3 r: F. i' Y" `8 k. U5 C1 s 新版《红楼梦》中过多的旁白和文言文暂且不谈,古人所谓的通假字“他、她、它”不分也姑且不论,过多的错词和蹩脚的昆曲念白却让人不得不说。; P; c& ]/ l: S7 m, g) T% ]; s
" `, N8 Y( B( v6 G2 Y 在第七集中,贾琏跟王熙凤和赵嬷嬷聊天,硬是把“椒(jiāo)房眷属”念成了“叔房眷属”;第九集中“披衣趿鞋”的“趿”(tā)读成了“及”;第十七集贾宝玉跟袭人说话,把“天地钟灵毓秀之德”硬是断句读成了“天地钟灵,毓秀之德”;接下来,又把“猛拼一死”,读成了“猛盼一死”。0 b5 v2 z( w E. o0 K$ t) s' i
$ g6 S7 _1 Z, J% ~; Q 菊花诗一段,几个演员都念了白字。李纨把“鸿归蛩病可相思”的“蛩(qióng)”读成了海蜇的“蜇”;贾宝玉把“千古高风说到今”的“说”读成了“睡”,“持螯更喜桂阴凉”的“更”读成了“竟”;湘云把“偕(xié)谁隐”读成了“接谁隐”。/ W" P% E4 w9 Y
9 r- j- P" M7 v, s; m: j 薛蟠迎娶夏金桂的戏份,旁白里也读错了一个字,把“盗跖(zhí)”读成了“盗剁”。 4 U# w K, L0 E2 t
责任编辑: 天海川 k2 u' _/ e'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