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27|回覆: 0

[易學] 學易模式創新·以『卦爻演繹共讀法』學習【周易】的感想

[複製鏈接]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9-1-10 09: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圖:西木【易經】讀書會演易現場

圖:西木【易經】讀書會演易現場
圖:西木【易經】讀書會演易現場

2018年,文化傳統平台在西木學堂率先試點『卦爻演繹共讀法』學習【周易】,這組課程隔周周日下午舉行,共舉辦了19場,從易學史、基礎知識、演卦方法等方面開展了系統的學習,100餘位學友,堅持下來的有40人,其中4位全勤。初步形成了『卦爻演繹共讀法』學習【周易】的體系,培養出了六七位能夠帶讀【周易】的導讀人,很多學友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今陸續發布學友學習心得,以饗讀者。


2018年【周易詮釋】學習感想

文:武宏偉

2018年12月16日,結束了未濟卦的演繹,2018年【周易】的演繹學習告一段落,也正好是未濟卦,大家都感嘆【周易】的奇妙。

2018年的學習結束了,通過這一年的大家共同演繹,和自我學習,有不少感受,但個人的感受是一個【周易】學習小白的感受,作為對李守力老師一年來孜孜不倦的指導和文化傳統平台的無私付出的回報,也記錄一下自己的一點感想,跟未來學習【周易】的小白們分享。

第一、為什麼學習【周易】,或者為什麼要學習傳統經典文化。

個人是一個理工科畢業生,做了幾十年的軟件研發,及項目管理、企業管理工作,十多年來,接觸了不少的領導、客戶,更多的是自己的下級同事。不管是一線員工,還是同級別的部門領導、客戶上級領導,對於人生追求都共同表現出一種迷茫,人員流動頻繁。好像我們除了錢以外,沒有什麼可追求的了。由此,造成企業管理越來越艱難,企業運營環境日漸不易。而且『中國人沒有信仰』的說法甚為流行。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騰飛了,但人們的三觀卻消失、倒退了。當然,個人雖然不贊同這些說法,但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去駁斥這些論調。201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上地辦事處舉辦了【周易】公益講座,自己對中國經典文化比較感興趣,就堅持學習了半年(後因公出差,很多課沒有趕上)。這個講座給我引入了中國經典的大門,中國經典就像一盞明燈,讓個人思想一下子明亮起來,原來父輩、老師教育自己的做事要對得起『天地良心』,都是中國傳統經典中的道理。從此,對社會、企業、國際上很多現象,都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加上自己專業是做項目管理的,可以說中西結合,給自己的工作更增添了不少的底氣。

從那以後,持續通過文化傳統平台,學習【道德經】,2018年開始學習【周易】。

第二,學習【周易詮釋】的感受之一:明師的指導是學習【周易】的必要條件。

2015年學了【周易】,後來將老師的講課錄音,還聽了好多遍,也購買了一些其他老師的書進行學習,但總感覺隔了一層,和實際自己思想、學以致用的想法難以融合。自己作為一個理工科學生,技術至上,追求實用,所以,總是感覺不得要領。後來一直跟隨黃曉明老師學習【道德經】,反而有了感覺。2018年4月,文化傳統平台準備開展【周易】線下學習,第一次當面聽了李守力老師的演講,一下子感悟到了【周易】是一部讓人『修德寡過』之書,是一整套的人性心理方程式,是群經之首。當時一下子,感覺自己可以繼續學習【周易】了,而且不會再放下了。這就是明師的作用。【周易詮釋】和李守力老師是我們廣大【周易】愛好者的明師,只有在明師的指導下,我們才能入門,並可以將經典學習,變成自己的經世致用的能力。

圖:西木【易經】讀書會演易現場

圖:西木【易經】讀書會演易現場
圖:西木【易經】讀書會演易現場

第三,學習【周易詮釋】的感受之二:經學道統的正本清源,讓我重新認識我們五千年的華夏文明

學習【周易詮釋】之前,從文化傳統平台下載了很多李老師的演講錄音資料,開始預習。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李老師講的【周易】在五千年華夏歷史中的演變,包括【周易】與科學發展等。從李老師的講課中,給自己展示了一個輝煌燦爛的中國文明發展史,而且糾正了很多歷史研究的謬誤,也讓我知道了中國經學道統的偉大,正因為中國歷史中有無數的堅守經學道統的偉人和默默無聞的守道者,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綿綿不絕,延續五千年的脊梁。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關於秦始皇『焚書坑儒』歷史典故的分析,『焚書坑儒』,應該是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各個諸侯為了避免自己被約束,已經開始自覺不自覺的做了『焚書坑儒』的事;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錯誤歷史評價的分析和糾正,以及諸子百家的源頭等等。這些分析,既讓我們建立了一個正確的歷史觀,也了解了堅持經學道統的重要性,讓我們知道了,在中國的經典文化中,經學道統就是衡量任何一件事的標尺。

第四,學習【周易詮釋】的感受之三:什麼才是科學的分析問題的方法。

【周易詮釋】中,李老師通過大量的文獻和考古證據,解開了很多【周易】研究之謎,在學習【周易詮釋】的過程中,深深為李老師治學精神的嚴謹所折服,這正是李老師把『潔淨精微』的【周易】精神,用在了【周易】研究中,從而取得了前人難以企及的豐碩成果。象水風井卦,大象傳『木上有水』,為什麼木上有水,是井,李老師通過考古實證加文獻資料,還原了商朝井的構造,才解開了井卦大象傳;類似例子,不勝枚舉。在這裡,通過【周易詮釋】的學習,也使自己懂得了分析問題要注重邏輯和講求實證,這樣才能比較正確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當下社會,思想混亂,信息爆炸,各類媒體上充斥了各類或真或假的信息,我們特別需要掌握老師的分析方法,好去偽存真,也好識破那些偽科學、詐騙犯。這裡舉個小例子,一個剛畢業的小同事,說起蘋果手機,國外賣的比中國便宜,最後一個結論就是,大概3000元的差價都是海關稅收,都進了國家的口袋。我當時就說,你有沒有海關徵稅的證據,他當時就查一些網站,最後明確標明,稅收大概是1500元。我明確告訴他,稅是國家統一規定的,也是明確的,不同價格差距,源頭是蘋果在各地區的不同銷售策略,不能都怪在國家政府上。

圖:西木【易經】讀書會,『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官方合作夥伴

圖:西木【易經】讀書會,『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官方合作夥伴
圖:西木【易經】讀書會,『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官方合作夥伴

第五,學習【周易詮釋】的感受之四:如何學【周易】?

個人學習【周易】,李老師可以說是自己的第三位老師,談如何學習周易,可能顯得很自大,所以這只是自己感受,可能有很多不對的地方,只是與大家分享。如何學【周易】,個人感受需要建立下面幾個原則,第一,建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念,發揚『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精神,剔除『批評繼承』等前識非常重要,只有堅信其無可替代的作用,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去主動學習和思考;第二,學以致用,康曉光老師說過,中國的經典是生命的哲學,必須學以致用,否則是沒有辦法學好的。這裡套用【論語】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經典必須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第三,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周易】博大精深,潔淨精微,『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通過這一年的學習和精讀【繫辭下傳第二章——論『制器尚象』】,感受到首先建立觀象思維對我們學習【周易】特別重要。我們接受的教育,讓我們喪失了觀象思維,實際上,歷代大儒為什麼都是研究義理的多,而觀象少呢,和我們一樣,大家都喪失了觀象思維,而且我們這個時代更甚,我們距離大自然更遠了。所以我們在學習【周易詮釋】,要按照李老師總結的【周易】公理,先培養或者找回我們的觀象思維,先掌握李老師【周易詮釋】的觀象與義理解釋,不能急於求成,進行義理髮揮,急於求成對我們掌握【周易】,反而是『欲速則不達』,沒有好處。第四,學習過程中,適當存疑,是合理的。【周易】的學習是一個生命感悟和體悟的過程,而且【周易詮釋】中引證的信息量巨大,包括李老師的背景資料和知識,是我們望塵莫及的,可以說『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對一些細節,難以理解,可以適當存疑,也許第二遍學習的時候,自然感而遂通就明白了。第五,學習分享非常重要,2018年文化傳統平台在西木學堂創立分享演繹的學習方式,對自己學習的幫助非常大,在大家演繹的過程中,常常能激發自己對卦爻辭的體會更深,並迸發出新的理解,這不是自己個人單獨學習可以比擬的。集體演繹一年來,大家互相交流,對自己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也非常有幫助,一年來的學習感受也是在大家的啟發下總結出來的。

總之,這裡的分享,肯定有非常不到和不正確的地方,但這是一點個人真實感受,文理也非常不通,請大家批評和指正。個人將堅持學習傳統文化經典,並在學習過程中,和大家一起,以文化傳統平台為楷模,分享自己的學習感受,貢獻一點自己的微博之力。在這裡感謝一年來,李守力老師和文化傳統平台為我們學習的辛苦付出,祝李老師能夠不斷精進研究,為我們文化傳統做出卓越的貢獻,當2049年評選復興先鋒時,李守力老師作為偉大復興的先鋒肯定當之無愧!

演易共讀贊

戊戌西木周易香,文化傳統美名揚

六十四卦來演繹,乾坤陰陽齊登場

周易詮釋貫古今,明師德化入心腸

眾人拾柴火焰高,中華傳統復興象

Nature(武宏偉)

2018年12月18日星期二

(本文作者系中關村某中型IT企業的中高層領導,

多年學習經典,並將經典智慧轉化到IT項目管理

及企業文化建設,經世致用,取得了初步效果,

文化傳統平台將持續分享。)

張岑 發表於 2025-6-29 0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卦爻演繹共讀法"在當代易學傳承中的創新價值】

西木學堂"卦爻演繹共讀法"的實踐,實為當代易學教育模式的重要突破。此法以群體共參、爻位演繹為核心,既承漢儒"象數推演"之精髓,又融宋明"義理體認"之要旨,在經典傳承與當代詮釋之間架設了可貴的實踐橋梁。

考其方法論價值,約有三重突破:其一,變單向講授為多維互動,使卦爻系統從文字符號升華為群體共構的認知場域。觀其演易現場,參與者各居爻位而互應,恰合【繫辭】"六爻相雜,唯其時物"的動態認知論。其二,以身體認知補益理性分析,暗合【周易】"近取諸身"的原始思維。學者通過角色代入體察爻位關係,較之純文本解讀更得"感而遂通"之妙。其三,形成可持續的傳承生態,19場活動培育出六七位導讀人,正應【蒙卦】"童蒙求我"而"聖功以育"的教化之道。

武君所言"理工思維遇經典而豁然"的現象,恰揭示了易學現代轉化的關鍵路徑。【周易】本為"彌綸天地之道"的符號系統,其二進制思維早為萊布尼茨所驚嘆。當代科技工作者研易,非但不悖其專業訓練,反能於象數推演中得系統思維之深化。觀其學習歷程,從項目管理到人生困惑的貫通,正是【說卦傳】"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現代詮釋。

此法尤重"未濟"之境的體認,深得易學精髓。六十四卦終於未濟,恰示學問無窮之真諦。學者們感嘆"周易之妙"的集體共鳴,實為"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的生動體現。這種開放性的認知態度,既避免了機械式的卦爻對應,又防止了虛無化的玄談傾向。

當代易學傳承面臨兩大困境:或流於學術考據而失其活態,或墮入江湖術數而昧其本真。"卦爻演繹共讀法"提供了一種中道實踐:既保持經學詮釋的嚴謹性(通過李守力等明師指導),又發展出可操作的體驗路徑。其19場活動能保持40人持續參與,在碎片化閱讀時代已屬難得。

建議此法可進一步與"數字易學"結合: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構建三維卦象空間,使爻位關係可視化;建立演卦過程的數據模型,量化記錄群體認知的演變軌跡。如此,則古老智慧與現代科技相得益彰,或可開創"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新傳承範式。

要之,此讀書會已超越普通經典誦讀,而成為"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當代實踐。其最大啟示在於:經典的生命力不在故紙堆中,而在持續創造的詮釋共同體裡。若能推而廣之,或可為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提供有益範式。
ldk8 發表於 2025-7-17 00: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卦爻演繹共讀法"在當代易學傳承中的創新價值】

西木學堂"卦爻演繹共讀法"的實踐,實為當代易學教育模式的重要突破。此法將古老的卦爻智慧轉化為群體互動的學習範式,既承續了傳統經學"以經解經"的治學精神,又融入了現代教育學的協作理念,可謂"守正出新"的典範。筆者觀其成效,深感此種模式對解決當下傳統文化傳承困境具有三重啟示。

其一,以動態演繹解構經學壁壘。傳統易學教育多陷於單向灌輸,而"卦爻演繹"將六十四卦轉化為可參與的認知實踐。如未濟卦的終而復始之象,通過群體演繹使學者切身感悟"既濟未濟"的辯證哲理,此正合【繫辭】"觀象玩辭"之旨。數據顯示40%的持續參與率,遠超普通國學課程留存率,證明互動模式有效降低了經典的門檻。

其二,構建知行合一的認知閉環。該方法突破文本註疏的局限,要求學者在演繹中體察卦爻與現實的映射關係。武宏偉學友從項目管理角度印證易理,恰是【周易】"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現代詮釋。這種將經義轉化為職業智慧的案例,重現了傳統"通經致用"的學術路徑。

其三,培育可持續的傳承生態。培養出六七位導讀人的成果尤為可貴,暗合古代"以友輔仁"的共學傳統。這種金字塔式的傳播結構,既避免師承單一的局限,又保證學術純正性,為經典傳承提供了可複製的社群模型。

當代易學傳播面臨"學術化"與"大眾化"的雙重困境:或流於玄虛談理,或墮入功利占卜。西木實驗證明,通過科學設計的共讀機制,能使【周易】的象數思維轉化為現代人可把握的認知工具。建議後續可加強兩方面的學術規範:一是建立演繹過程的義理校準機制,防止過度詮釋;二是完善從演繹到註疏的學術轉化流程,使實踐經驗升華為理論成果。

此法若能推而廣之,或可成為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典型案例。當更多如武宏偉般的實踐者,將"自強不息"的乾德轉化為職業精神,將"厚德載物"的坤道融入企業管理,方顯【周易】"彌綸天地之道"的當代價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