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29|回复: 0

[易学] 学易模式创新·以“卦爻演绎共读法”学习《周易》的感想

[复制链接]
文化传统 发表于 2019-1-10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西木《易经》读书会演易现场

图:西木《易经》读书会演易现场
图:西木《易经》读书会演易现场

2018年,文化传统平台在西木学堂率先试点“卦爻演绎共读法”学习《周易》,这组课程隔周周日下午举行,共举办了19场,从易学史、基础知识、演卦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学习,100余位学友,坚持下来的有40人,其中4位全勤。初步形成了“卦爻演绎共读法”学习《周易》的体系,培养出了六七位能够带读《周易》的导读人,很多学友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今陆续发布学友学习心得,以飨读者。


2018年《周易诠释》学习感想

文:武宏伟

2018年12月16日,结束了未济卦的演绎,2018年《周易》的演绎学习告一段落,也正好是未济卦,大家都感叹《周易》的奇妙。

2018年的学习结束了,通过这一年的大家共同演绎,和自我学习,有不少感受,但个人的感受是一个《周易》学习小白的感受,作为对李守力老师一年来孜孜不倦的指导和文化传统平台的无私付出的回报,也记录一下自己的一点感想,跟未来学习《周易》的小白们分享。

第一、为什么学习《周易》,或者为什么要学习传统经典文化。

个人是一个理工科毕业生,做了几十年的软件研发,及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工作,十多年来,接触了不少的领导、客户,更多的是自己的下级同事。不管是一线员工,还是同级别的部门领导、客户上级领导,对于人生追求都共同表现出一种迷茫,人员流动频繁。好像我们除了钱以外,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了。由此,造成企业管理越来越艰难,企业运营环境日渐不易。而且“中国人没有信仰”的说法甚为流行。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腾飞了,但人们的三观却消失、倒退了。当然,个人虽然不赞同这些说法,但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去驳斥这些论调。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上地办事处举办了《周易》公益讲座,自己对中国经典文化比较感兴趣,就坚持学习了半年(后因公出差,很多课没有赶上)。这个讲座给我引入了中国经典的大门,中国经典就像一盏明灯,让个人思想一下子明亮起来,原来父辈、老师教育自己的做事要对得起“天地良心”,都是中国传统经典中的道理。从此,对社会、企业、国际上很多现象,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加上自己专业是做项目管理的,可以说中西结合,给自己的工作更增添了不少的底气。

从那以后,持续通过文化传统平台,学习《道德经》,2018年开始学习《周易》。

第二,学习《周易诠释》的感受之一:明师的指导是学习《周易》的必要条件。

2015年学了《周易》,后来将老师的讲课录音,还听了好多遍,也购买了一些其他老师的书进行学习,但总感觉隔了一层,和实际自己思想、学以致用的想法难以融合。自己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技术至上,追求实用,所以,总是感觉不得要领。后来一直跟随黄晓明老师学习《道德经》,反而有了感觉。2018年4月,文化传统平台准备开展《周易》线下学习,第一次当面听了李守力老师的演讲,一下子感悟到了《周易》是一部让人“修德寡过”之书,是一整套的人性心理方程式,是群经之首。当时一下子,感觉自己可以继续学习《周易》了,而且不会再放下了。这就是明师的作用。《周易诠释》和李守力老师是我们广大《周易》爱好者的明师,只有在明师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入门,并可以将经典学习,变成自己的经世致用的能力。

图:西木《易经》读书会演易现场

图:西木《易经》读书会演易现场
图:西木《易经》读书会演易现场

第三,学习《周易诠释》的感受之二:经学道统的正本清源,让我重新认识我们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学习《周易诠释》之前,从文化传统平台下载了很多李老师的演讲录音资料,开始预习。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李老师讲的《周易》在五千年华夏历史中的演变,包括《周易》与科学发展等。从李老师的讲课中,给自己展示了一个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发展史,而且纠正了很多历史研究的谬误,也让我知道了中国经学道统的伟大,正因为中国历史中有无数的坚守经学道统的伟人和默默无闻的守道者,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绵绵不绝,延续五千年的脊梁。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历史典故的分析,“焚书坑儒”,应该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各个诸侯为了避免自己被约束,已经开始自觉不自觉的做了“焚书坑儒”的事;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错误历史评价的分析和纠正,以及诸子百家的源头等等。这些分析,既让我们建立了一个正确的历史观,也了解了坚持经学道统的重要性,让我们知道了,在中国的经典文化中,经学道统就是衡量任何一件事的标尺。

第四,学习《周易诠释》的感受之三:什么才是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周易诠释》中,李老师通过大量的文献和考古证据,解开了很多《周易》研究之谜,在学习《周易诠释》的过程中,深深为李老师治学精神的严谨所折服,这正是李老师把“洁净精微”的《周易》精神,用在了《周易》研究中,从而取得了前人难以企及的丰硕成果。象水风井卦,大象传“木上有水”,为什么木上有水,是井,李老师通过考古实证加文献资料,还原了商朝井的构造,才解开了井卦大象传;类似例子,不胜枚举。在这里,通过《周易诠释》的学习,也使自己懂得了分析问题要注重逻辑和讲求实证,这样才能比较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下社会,思想混乱,信息爆炸,各类媒体上充斥了各类或真或假的信息,我们特别需要掌握老师的分析方法,好去伪存真,也好识破那些伪科学、诈骗犯。这里举个小例子,一个刚毕业的小同事,说起苹果手机,国外卖的比中国便宜,最后一个结论就是,大概3000元的差价都是海关税收,都进了国家的口袋。我当时就说,你有没有海关征税的证据,他当时就查一些网站,最后明确标明,税收大概是1500元。我明确告诉他,税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也是明确的,不同价格差距,源头是苹果在各地区的不同销售策略,不能都怪在国家政府上。

图:西木《易经》读书会,“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官方合作伙伴

图:西木《易经》读书会,“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官方合作伙伴
图:西木《易经》读书会,“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官方合作伙伴

第五,学习《周易诠释》的感受之四:如何学《周易》?

个人学习《周易》,李老师可以说是自己的第三位老师,谈如何学习周易,可能显得很自大,所以这只是自己感受,可能有很多不对的地方,只是与大家分享。如何学《周易》,个人感受需要建立下面几个原则,第一,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念,发扬“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精神,剔除“批评继承”等前识非常重要,只有坚信其无可替代的作用,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主动学习和思考;第二,学以致用,康晓光老师说过,中国的经典是生命的哲学,必须学以致用,否则是没有办法学好的。这里套用《论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经典必须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第三,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周易》博大精深,洁净精微,“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和精读《系辞下传第二章——论“制器尚象”》,感受到首先建立观象思维对我们学习《周易》特别重要。我们接受的教育,让我们丧失了观象思维,实际上,历代大儒为什么都是研究义理的多,而观象少呢,和我们一样,大家都丧失了观象思维,而且我们这个时代更甚,我们距离大自然更远了。所以我们在学习《周易诠释》,要按照李老师总结的《周易》公理,先培养或者找回我们的观象思维,先掌握李老师《周易诠释》的观象与义理解释,不能急于求成,进行义理发挥,急于求成对我们掌握《周易》,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没有好处。第四,学习过程中,适当存疑,是合理的。《周易》的学习是一个生命感悟和体悟的过程,而且《周易诠释》中引证的信息量巨大,包括李老师的背景资料和知识,是我们望尘莫及的,可以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细节,难以理解,可以适当存疑,也许第二遍学习的时候,自然感而遂通就明白了。第五,学习分享非常重要,2018年文化传统平台在西木学堂创立分享演绎的学习方式,对自己学习的帮助非常大,在大家演绎的过程中,常常能激发自己对卦爻辞的体会更深,并迸发出新的理解,这不是自己个人单独学习可以比拟的。集体演绎一年来,大家互相交流,对自己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非常有帮助,一年来的学习感受也是在大家的启发下总结出来的。

总之,这里的分享,肯定有非常不到和不正确的地方,但这是一点个人真实感受,文理也非常不通,请大家批评和指正。个人将坚持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并在学习过程中,和大家一起,以文化传统平台为楷模,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贡献一点自己的微博之力。在这里感谢一年来,李守力老师和文化传统平台为我们学习的辛苦付出,祝李老师能够不断精进研究,为我们文化传统做出卓越的贡献,当2049年评选复兴先锋时,李守力老师作为伟大复兴的先锋肯定当之无愧!

演易共读赞

戊戌西木周易香,文化传统美名扬

六十四卦来演绎,乾坤阴阳齐登场

周易诠释贯古今,明师德化入心肠

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华传统复兴象

Nature(武宏伟)

2018年12月18日星期二

(本文作者系中关村某中型IT企业的中高层领导,

多年学习经典,并将经典智慧转化到IT项目管理

及企业文化建设,经世致用,取得了初步效果,

文化传统平台将持续分享。)

张岑 发表于 2025-6-29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卦爻演绎共读法"在当代易学传承中的创新价值》

西木学堂"卦爻演绎共读法"的实践,实为当代易学教育模式的重要突破。此法以群体共参、爻位演绎为核心,既承汉儒"象数推演"之精髓,又融宋明"义理体认"之要旨,在经典传承与当代诠释之间架设了可贵的实践桥梁。

考其方法论价值,约有三重突破:其一,变单向讲授为多维互动,使卦爻系统从文字符号升华为群体共构的认知场域。观其演易现场,参与者各居爻位而互应,恰合《系辞》"六爻相杂,唯其时物"的动态认知论。其二,以身体认知补益理性分析,暗合《周易》"近取诸身"的原始思维。学者通过角色代入体察爻位关系,较之纯文本解读更得"感而遂通"之妙。其三,形成可持续的传承生态,19场活动培育出六七位导读人,正应《蒙卦》"童蒙求我"而"圣功以育"的教化之道。

武君所言"理工思维遇经典而豁然"的现象,恰揭示了易学现代转化的关键路径。《周易》本为"弥纶天地之道"的符号系统,其二进制思维早为莱布尼茨所惊叹。当代科技工作者研易,非但不悖其专业训练,反能于象数推演中得系统思维之深化。观其学习历程,从项目管理到人生困惑的贯通,正是《说卦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现代诠释。

此法尤重"未济"之境的体认,深得易学精髓。六十四卦终于未济,恰示学问无穷之真谛。学者们感叹"周易之妙"的集体共鸣,实为"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的生动体现。这种开放性的认知态度,既避免了机械式的卦爻对应,又防止了虚无化的玄谈倾向。

当代易学传承面临两大困境:或流于学术考据而失其活态,或堕入江湖术数而昧其本真。"卦爻演绎共读法"提供了一种中道实践:既保持经学诠释的严谨性(通过李守力等明师指导),又发展出可操作的体验路径。其19场活动能保持40人持续参与,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已属难得。

建议此法可进一步与"数字易学"结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三维卦象空间,使爻位关系可视化;建立演卦过程的数据模型,量化记录群体认知的演变轨迹。如此,则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或可开创"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新传承范式。

要之,此读书会已超越普通经典诵读,而成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当代实践。其最大启示在于:经典的生命力不在故纸堆中,而在持续创造的诠释共同体里。若能推而广之,或可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有益范式。
ldk8 发表于 2025-7-17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卦爻演绎共读法"在当代易学传承中的创新价值》

西木学堂"卦爻演绎共读法"的实践,实为当代易学教育模式的重要突破。此法将古老的卦爻智慧转化为群体互动的学习范式,既承续了传统经学"以经解经"的治学精神,又融入了现代教育学的协作理念,可谓"守正出新"的典范。笔者观其成效,深感此种模式对解决当下传统文化传承困境具有三重启示。

其一,以动态演绎解构经学壁垒。传统易学教育多陷于单向灌输,而"卦爻演绎"将六十四卦转化为可参与的认知实践。如未济卦的终而复始之象,通过群体演绎使学者切身感悟"既济未济"的辩证哲理,此正合《系辞》"观象玩辞"之旨。数据显示40%的持续参与率,远超普通国学课程留存率,证明互动模式有效降低了经典的门槛。

其二,构建知行合一的认知闭环。该方法突破文本注疏的局限,要求学者在演绎中体察卦爻与现实的映射关系。武宏伟学友从项目管理角度印证易理,恰是《周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现代诠释。这种将经义转化为职业智慧的案例,重现了传统"通经致用"的学术路径。

其三,培育可持续的传承生态。培养出六七位导读人的成果尤为可贵,暗合古代"以友辅仁"的共学传统。这种金字塔式的传播结构,既避免师承单一的局限,又保证学术纯正性,为经典传承提供了可复制的社群模型。

当代易学传播面临"学术化"与"大众化"的双重困境:或流于玄虚谈理,或堕入功利占卜。西木实验证明,通过科学设计的共读机制,能使《周易》的象数思维转化为现代人可把握的认知工具。建议后续可加强两方面的学术规范:一是建立演绎过程的义理校准机制,防止过度诠释;二是完善从演绎到注疏的学术转化流程,使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

此法若能推而广之,或可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典型案例。当更多如武宏伟般的实践者,将"自强不息"的乾德转化为职业精神,将"厚德载物"的坤道融入企业管理,方显《周易》"弥纶天地之道"的当代价值。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