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42|回覆: 0

[儒家文化] 周易: 想要家庭關係和諧長久,就要懂得"變"

[複製鏈接]
劉余莉 發表於 2025-6-15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易的三種含義

『易』的第二個含義,就是『變易』。『變易』是什麼意思呢?『變易』就是講的氣,這個氣就是這一股氣。五經,我們剛才講了,是用體、相、用來分析事理。『變易』的就是用,起作用,怎麼起作用呢?

【周易】講『變易』,就是說萬事萬物,它一起作用,怎麼起作用?就是這個氣起作用。這個氣就是由太極分出來的陰陽二氣,在太極沒有分的時候,它是渾淪一體的,一個太極,渾然一體。既然分出陰陽兩儀二氣,它就有作用了,所以【干鑿度》裡講『變易』。

這個『氣』,是什麼啊?我們人生、萬物生長都不能夠缺了的。比如說,空氣不流通,人就不能夠健康,所以人就是靠精氣神。血氣不通,身體就有病了,所以要健康,血氣要通暢無阻。這個氣就是講『變易』的,天地要講究變,天地要不變就不能通氣。不能通氣,就像秋冬的時候,地氣不上升,天氣不下降,就沒有互相交通,這個氣不交通就閉塞了,所以萬物到秋天的時候,冬天以後,就不再生長了。到了春夏,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陰陽二氣發生交感、發生變化,所以萬物才能夠生長

講到人,比如五倫關係中的君臣,君臣之間也要有變化,這個變化就是變通,要互通互動,這就叫『變易』。君臣之間意見要和諧,君有君的意思,臣有臣的意思,如果他們不和諧,君臣關係就處理不好。你要懂得變動,你要理解領導者的意思。如果你和他的意見相左,你自己又不懂得變通,不懂得互動,你不了解真正的意圖,兩者可能就會矛盾,不和諧了,這個氣就閉塞起來了。朋友關係雖然是平等的,但是也需要互相交流。

在家庭之中,夫婦、父子、兄弟也都需要互相溝通。『變』,就是互動的意思,互通有無。比如夫妻結了婚,家庭基本結構建立起來了,但是也需要實時變化。你不能固執己見。如果丈夫堅持丈夫的意見,太太堅持太太的意見,不能夠互動,這樣的婚姻家庭就不能夠維持長久。所以丈夫跟妻子兩者的意見要互相變易,就是經常隨時調整。他說的對嗎?他說的對,我的不對,那我就要調整,我不能堅持我不對的。那對方也是如此反省,他看自己不對,就要放棄自己的意思,這就是把我的執着,我執,給去掉了。

聖人的教育就是這樣的,不能像現在人都是講,我們現在說講人權,好像是全世界的真理。看似是維護了個人的人權,但是它是有流弊的。流弊是什麼?它就是強化了個人的自私自利。就是如果人有自私自利,他的太極,他的本性、自性是永遠不能夠發揮出來的。所以說你如果有我執,你就不可能明心見性,而西方講的人權實際上就是強化我執。

所以為什麼我們講孝?其實就是從孝敬父母,把你自己的意思給放下了,把『我』給破掉了。這就是孝敬父母、孝親尊師的好處。所以我們不透徹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就不知道人權有這樣的流弊。

人權的流弊,就是強化了我執,如果每個人都執着我的是對的,你的是錯的,衝突不就起來了嗎?所以你看印光大師,就是先學儒,把儒家經典讀通之後才學佛,然後就把儒學和佛學融通起來。

他說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人要怎麼學呢?他講了一句話,要做到首先『敦倫盡分』。首先,『敦倫盡分』就是你在五倫關係中,要把倫常敦厚。『父子有親』,你做兒女的,就要把父母孝敬好,父母就要把兒女教導好,這就是你的本分。夫婦之間,夫義婦德,做丈夫的,就要盡恩義、情義、道義。做妻子的就要有德行,言傳身教,把兒女教導好,各盡本分。做兄長的,對弟弟友愛、關心、幫助。弟弟妹妹對於兄長就要恭敬,這叫敦厚倫常,各盡本分,才能夠真正維護人權,它沒有流弊。

為什麼呢?你想,每個人都爭自己的人權,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我講我的道理,他講他的道理,這不就是矛盾重重了嗎?所以你看,為什麼在古代,說師徒如父子,現在學生和老師卻出現問題?古人父子之間講父慈子孝,從來沒有說父子之間有代溝,結果現在兒女把父母都送上法庭。兄弟之間,因為財產就吵上法庭。夫妻也是同床異夢,閃婚閃離。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沒有學習自己的傳統文化,敦倫盡分沒有做到。

撫弦士 發表於 2025-7-14 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變易"思想與家庭倫理的現代詮釋

【周易】"三易"之說中,"變易"作為核心哲學範疇,確實蘊含着深刻的家庭倫理智慧。然則今人論"變易",多執一端而未窺全豹,今試為剖析。

一、陰陽變易的本體論依據
【周易•繫辭】云:"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此乃"變易"之根本。太極生兩儀,陰陽二氣交感化生,此天地自然之理。鄭玄注【乾鑿度】謂:"變易者,其氣也",正指此生生不息之機。家庭作為社會最小單元,其運行機理實與天地同構——夫為陽、妻為陰,父母為陽、子女為陰,陰陽互根互用,方成"負陰抱陽"之和合狀態。

二、變易的三重實踐維度
(一)權變之道
【易傳】強調"窮則變,變則通"。家庭關係中,固執己見恰違"時中"之義。王弼注【周易】特別指出:"變無常體,神而明之",夫妻相處當如咸卦"柔上而剛下",剛柔相濟。但需注意,變通非無原則妥協,而是如卦爻變動之有序。

(二)感應之理
【周易】咸卦彖辭:"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家庭成員之"變",本質是情感共鳴。程頤【伊川易傳】解此云:"感應者,動之機也",現代家庭矛盾多源於感應機制失靈,非真知"變易"之旨。

(三)時位之宜
【艮•彖傳】:"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家庭角色各有其時位:父母子女各守其分而能變通,方合"變易"真義。此即孔子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動態平衡,非僵化等級。

三、變易思想的現代調適
今人解"變易",常見二誤:或流於相對主義,或陷於功利權謀。實則【周易】之"變"有三大準則:
1. 以"生生"為旨歸(【繫辭】:"天地之大德曰生")
2. 以"中正"為尺度(【文言】:"大哉干乎,剛健中正")
3. 以"時義"為準則(【彖傳】:"與時偕行")

當代家庭踐行"變易",當注意:
• 變其形式而不易其道(如溝通方式可變,孝悌之道不易)
• 調其節奏而不改其節(如教育方法可調,長幼之序不改)
• 通其情志而不逾其禮(如情感表達可通,人倫大防不逾)

結語
【周易】"變易"智慧,實為動態平衡之道。家庭如鼎卦之象,三足而立:一足為變通,一足為守常,一足為中道。明乎此,則知所謂"變"者,非無原則之變,乃"通其變,使民不倦"(【繫辭】)之聖功。今日家庭若得此中三昧,自可成就"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和諧之境。
楊可 發表於 2025-7-19 19:48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變易"思想與家庭倫理的現代詮釋

【周易】所言之"變易",實為陰陽二氣交感流通之動態平衡。鄭玄注【乾鑿度】云:"變易者,其氣也",此氣非僅指物質之氣,實為宇宙生命之動能。在家庭倫理層面,這種"變易"哲學體現為三種維度:

一、陰陽相濟的倫理動態
太極生兩儀,家庭關係亦分陰陽。夫為陽,婦為陰;父為陽,子為陰。然【周易】之妙在於"剛柔相推而生變化"(【繫辭】)。宋代大儒朱熹在【周易本義】中指出:"天地之道,循環不已",夫妻相處若固執己見,猶如秋冬之氣閉塞,必致"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否卦】)。明代王夫之【周易外傳】更強調:"陰陽各成其象,相待為用",此乃家庭和諧之本。

二、權變通達的實踐智慧
孔子言"無可無不可"(【論語·微子】),孟子主張"執中無權,猶執一也"(【孟子·盡心上】)。在五倫關係中,"經權之辨"尤為重要。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提出:"經者道之常,權者道之變。"夫妻相處,當如【周易】泰卦"天地交而萬物通",意見相左時需知"變通趨時"(【繫辭】),此非放棄原則,而是尋求更高層次的和諧。清代顏元【存學編】云:"理在事中",家庭關係的調適正需在具體情境中實現"時中"之道。

三、破除我執的修養工夫
【金剛經】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與【周易】"窮則變,變則通"(【繫辭】)異曲同工。程頤【伊川易傳】指出:"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在家庭中破除"我執",非現代所謂放棄人權,實為【大學】"絜矩之道"的踐行。王陽明【傳習錄】云:"人心是天淵",唯有放下固執,方能實現"父子有親,夫婦有別"的倫理真諦。這種變通不是相對主義,而是"理一分殊"(程頤語)的具體呈現。

當代家庭問題多源於"執一廢百"的思維僵化。【周易】的"變易"智慧啟示我們:家庭和諧需要建立"動態平衡"機制,在保持根本倫理的前提下靈活調適。如張載【正蒙】所言:"兩不立則一不可見",唯有在陰陽互動中把握權變,方能使家庭關係如四時運行般生生不息。此乃中華家道智慧的精髓所在,亦為現代家庭建設提供重要啟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