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15|回復: 1

[講古] 古代地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複製鏈接]
中国历史网 發表於 2018-12-20 10: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二十多年前出门旅行办事,到一个新的城市,多半是要买份当地的地图。如今外出,只需要打开手机,电子地图就可以帮你定位导航,十分便捷。

在古代,地图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被视作机密,私人收藏地图则有谋反之嫌疑。所以,那时候的地图测绘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组织人力测绘。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没有飞机、卫星、雷达、遥感等现代科技的古代,地图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在古代,地图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被视作机密,私人收藏地图则有谋反之嫌疑 ...

在古代,地图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被视作机密,私人收藏地图则有谋反之嫌疑 ...

目前,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图当推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地图,它的测绘时间大约在西元前300年的战国晚期,比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图还要早两三百年。放马滩出土的地图共有七幅,绘制非常之精确,今天渭水支流以及该地区的许多峡谷在该地图中都可以找到。

图测绘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组织人力测绘。

图测绘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组织人力测绘。

我国古代地图绘制成熟期则是在西晋时期,有『中国科学制图之父』之称的裴秀对地图制作进行了理论总结,并提出了一套制图方法论。裴秀曾随司马昭出兵淮南,收集了许多地图资料。后来借助职位的便利,又接触到皇宫收藏的地图等资料,为他建立地图理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裴秀主持编绘了〖禹贡地域图〗18幅,又缩绘了汉代的全国地图为〖地形方丈图〗。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图当推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地图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图当推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地图

在对地图的广泛了解和制作实践中,他逐渐总结经验,建立起一套地图制作的理论原则——制图六体。即绘制地图所必须遵循的六条原则: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斜)、迂直六个要素。

分率即比例尺;准望为方位(是指以互相垂直的线条在图纸上画满符合一定要求的方格,这样既能表示缩小的比例,又便于确定方位。这种方法称为『计里画方』);道里是指距离;高下、方邪、迂直是指对曲折变化的复杂地理要素的处理方法,即高取下,方取邪,迂取直。

我国古代地图绘制成熟期则是在西晋时期,有『中国科学制图之父』之称的裴秀对地图制作进行了理论总结 ...

我国古代地图绘制成熟期则是在西晋时期,有『中国科学制图之父』之称的裴秀对地图制作进行了理论总结 ...

裴秀的制图理论中,除没有提到现代地图中的投影和经纬度之外,其他主要要素都已明确提出。更重要的是,由裴秀所建立的这一套地图制作理论和方法,一直影响着我国古代地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形成以『计里画方』为主要特征的地图学体系。

到了北宋时期,著名的百科全书式科学家沈括在裴秀制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率、准望、牙融(指拼图的原则方法)、傍验(指校验)、高下、方邪、迂直的制图七原则。

裴秀主持编绘了〖禹贡地域图〗18幅,又缩绘了汉代的全国地图为〖地形方丈图〗。 ...

裴秀主持编绘了〖禹贡地域图〗18幅,又缩绘了汉代的全国地图为〖地形方丈图〗。 ...

裴秀所开创的地图制作理论,在我国古代一直施用了1500多年,走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列,是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并不缺乏科技创造的智慧。为古人点赞!

遊客  發表於 2018-12-20 12:53
在没有飞机、卫星、雷达、遥感等现代科技的古代,地图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田光 發表於 2025-5-2 07:32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国古代地图测绘技术的演进与智慧

中国古代地图测绘技术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程体现了先民们卓越的智慧与严谨的科学精神。从现存最早的放马滩秦墓地图,到裴秀"制图六体"理论的提出,再到沈括的创新发展,中国古代地图学形成了一套独特而精密的技术体系。

战国晚期的放马滩地图已展现出惊人的精确性,七幅地图不仅标注了渭水支流,更详细记录了当地峡谷地貌。这种精确性源于秦人严谨的测量方法——"步测法"。测量者以标准步幅(秦制六尺为步)实地丈量,辅以简易测量工具如绳尺、矩尺,通过三角测量原理确定方位与距离。这种原始但有效的方法,使秦国能够绘制出精确的军事地图,为其统一战争提供了重要保障。

西晋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理论,标志着中国古代地图学进入成熟阶段。其中"分率"(比例尺)与"准望"(方位)的提出尤为关键。裴秀创造的"计里画方"法,以方格网为基础,既解决了比例缩放问题,又确保了方位准确性。这种方法虽无现代经纬度概念,却通过网格系统实现了相似功能。值得注意的是,"道里"(距离)测量采用了多种方法:平坦地带使用轮式测距车"记里鼓车",山区则结合步测与目测,复杂地形还运用了"高下、方邪、迂直"的折算方法,将斜距换算为水平距离。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更为先进的测绘技术。他采用"飞鸟图"法,即取鸟瞰视角绘制地图,这已接近现代航空测绘的思维方式。沈括还改进了测量仪器,使用水准仪"水平"和定向仪"望筒",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地图已开始使用统一图例符号,如以方框表城池、圆点表村落,这种标准化表达方式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地图测绘技术的发展,体现了从经验积累到理论总结的完整过程。从早期的实地丈量,到系统的制图理论,再到测量工具的改良,每一步都凝聚着古代科学家的智慧。这些成就不仅服务于当时的军事与行政管理,也为后世地理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世界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测绘技术虽无法与现代电子地图相比,但其蕴含的科学思维与方法论,至今仍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