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35|回复: 0

[儒家学说]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复制链接]
论语信述 发表于 2018-12-15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起学《论语》乡党篇——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原文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白话译文

人们的脸色稍稍有不善,雌雉就举身飞走了,在空中盘旋回翔着审视,然后再飞下来聚集在一起。孔子说:“那山梁上的雌雉啊,懂得时宜啊,懂得时宜啊!”子路向它们拱手起敬,雌雉惊视多次就振翅飞走了。

注释

色:颜色、脸色。李光地:“弟子欲记夫子赞雉之言,而先记‘色斯举矣’二句,以明时之义。”

举:起,指山鸡举身飞起。钱穆:“鸟见人颜色不善,或四围色势有异,即举身飞去。”

翔而后集:盘旋回翔,审视然后飞下聚集。集,指群鸟止于木上。

梁:桥。钱穆:“梁,水上架木作渡。”

雉:野鸡。

时:时宜。《义疏》:“雉逍遥得时所也。所以有叹者,言人遭乱世,翔集不得其所,是失时矣。而不如山梁间之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是得其时,故叹之也。”

共:同“拱”,指竦手上收,向着雌雉拱手作敬。蔡节:“共,拱手也。”钱穆:“子路闻孔子赞叹此雉,竦手上拱作敬意。”

嗅:同“狊”,意为“鸟之惊视”。钱穆:“嗅,本作‘狊’,当是‘狊’字,从目从犬,乃犬视貌,借作鸟之惊视。雉见子路上拱其手,疑将篡己,遂三狊而起飞。言三狊者,惊疑之甚,此即所谓‘见几而作’。”

《四书稗疏》:“犬之瞻视,头伏而左右顾,鸟之惊视也亦然,故郭璞谓‘张两翅狊狊然’,谓左右屡顾而张翅欲飞也。”

作:起、飞起。

先贤注疏

钱穆曰:孔子路见一雌雉在山梁之上,神态闲适,因叹曰:时哉时哉!虽雉之微,尚能知时,在此僻所,逍遥自得,叹人或不能然也。

朱子曰:鸟见人之颜色不善,则飞去,回翔审视而后下止。人之见几而作,审择所处,亦当如此

徐英曰:此节借雉以明礼贵适时。出处去就,语默之际,皆贵能适时。“色斯举矣”,言雉见颜色而知去,以喻士之相时而退也;“翔而后集”,言雉择地而下,以喻士之审处而进也。故赞之曰:“时哉时哉。”子路共之,是雉去之因,“三嗅而作”,是雉张翼而飞之事。

真德秀曰:“色斯举矣”,去之速也;“翔而后集”,就之迟也。古人三揖而进,一辞而退。虽见犹如此,况仕止久速之际乎?

刘逢禄曰:孟子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圣之时者也。”《乡党篇》记夫子言行皆中乎礼,而归之时中,礼以时为大也

刘宗周曰:圣人之道,而已矣。《易》曰:“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钱穆曰:此章实千古妙文,而《论语》编者置此于《乡党》篇末,更见深义。孔子一生,车辙马迹环于中国,行止久速,无不得乎时中。而终老死于阙里。其处乡党,言行卧起,饮食衣着,一切以礼自守,可谓谨慎之至,不苟且,不卤莽之至。学者试取庄子《逍遥游》《人间世》与此对读,可见圣人之学养意境,至平实,至深细,较之庄生想像,逖乎远矣。然犹疑若琐屑而拘泥。得此一章,画龙点睛,竟体灵活,真可谓神而化之也

康有为曰:《上论》始以时,终以时,《下论》终以命,以言人有时命。虽圣人不能违也

周宗建曰:终《乡党》一篇,而拈一“时”字,宛是将圣人精神画出。孟子一生赞叹夫子只一“时”字,而记者已先得之于家常日用之间。以此作一大结,且得谓非传神手笔,只得谓皮肤影像耶?

《四书反身录》曰:“时哉时哉”,即经所谓“鸟兽咸若”也。子路一共(拱)遂三嗅(狊)而作,鸟固知几,缘人机动,人无机心,鸟则自若。可见人心一动,斯邪正诚伪终难自掩,鸟微物且然,况人至灵而神乎?物犹不可欺,人岂可欺乎?是故君子慎动,动而无妄,可以孚人物、感幽明,一以贯之矣

《附录》

晁氏曰:石经“嗅”作戛jiá,谓雉鸣也。

刘聘君曰:嗅,当作“狊”,古阒反。张两翅也。见《尔雅》。

《本节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正义》《论语新解》《论语集释》《论语集说》《论语读训》《论语讲要》《论语学案》《论语点睛》《论语商》《论语注》《论语述何》《论语会笺》《论语札记》《四书解义》《四书稗疏》《四书反身录》。

昨天的泪 发表于 2025-4-25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乡党》末章"色斯举"义疏发微

《乡党》篇以"色斯举矣"一章作结,文辞简奥而义理深远。此章当从三个层面加以诠释:

一、文字训诂之要义
"色斯举矣"之"色",郑玄注为"颜色",指人之神色变化。雉鸟见人颜色有异即飞举,正合《周易·系辞》"几者动之微"之旨。"翔而后集"者,朱子谓"回翔审视而后下止",此即《大学》"虑而后能得"之象。"时哉"之叹,皇侃《论语义疏》解为"雉逍遥得时所也",与《孟子》"圣之时者"相呼应。"嗅"字从犬从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考其本义为"犬视貌",此处状雉鸟惊视之态,与《周礼》"惊视谛视"之说可互证。

二、经义阐释之枢机
此章实为孔子"时中"哲学的形象注脚。钱穆先生指出:"虽雉之微,尚能知时",暗喻人当效法雉鸟的审时度势。徐英《论语会笺》谓此章"明礼贵适时",深得经旨。雉之"举""翔""集""作",完整展现了《周易》"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的处世智慧。子路"共之"而雉"三嗅而作",恰如《礼记·曲礼》"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的生动写照。

三、篇章结构之深意
刘宗周《论语学案》云:"《乡党》终以此章,见圣人动静语默无非时中。"全篇详记孔子居乡之容止,末章忽以雉鸟为喻,正是《春秋》"微言大义"笔法。雉鸟之"见几而作",与篇首"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的恭谨之态形成微妙呼应,共同构成"礼与时变"的完整哲学体系。真德秀《四书集编》所谓"去之速""就之迟",实为对"时中"义理的精妙阐发。

要之,此章虽仅二十七字,却蕴含《易传》"变通趋时"之奥义。雉鸟的警觉与从容,正是孔子"无可无不可"(《论语·微子》)处世之道的自然投射。学者当于此细玩"时"字真谛,方得圣贤"与时偕行"之三昧。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